海曙区委改革办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物传人”风险的增加,开展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以“人物并防”完全杜绝疫情扩散风险,已经逐渐成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海曙区针对当前进口冷链食品防控环节“人、物”底数不够清、信息反馈不够快、监管效率不够高等痛点堵点,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托“浙冷链”平台,通过海曙区“81890”平台开放端口,建立全省首个基于高风险冷链食品重点人群管控的精密智控平台——“海数控”,高效搭建冷链“人物并防”应用场景。
该平台通过数字管控闭环化、协同监管系统化、暖心服务智能化等方式,重构进口冷链食品“人、物”防控全闭环管理体系,实现重点人员全覆盖、不遗漏,进口冷链食品防控职责明、合力强和智核集成自迭代、高效率。自2月20日该模块上线以来,冷链食品高风险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率稳步上升,目前所有接触人员检测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对全区390余家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企业、3600余名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的动态精密智控。
数字管控闭环化实现重点人员全覆盖、不遗漏
搭建管控数据总库。海曙区进口冷链食品企业及从业人员密集,进口冷链食品企业在岗人员数量占全市30%左右,每周约1000人次进行核酸检测。针对人工监管存在监管对象底数不明、状态不清等问题,海曙区延伸搭建进口冷链食品接触人员的数字化监管模块,电脑端和移动端同步上线人员核酸检测管控库,依托“浙冷链”企业数据,以冷链接触人员直接上报、属地镇乡(街道)集中采集、浙政钉疫情防控入境物品工作人员管理模块数据导出等方式,建立起涉及390余家冷链企业、3600余名高风险接触人员的数据总库。该数据库具有精准推送、智能查询、智能语音、规范管理、应急处置、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了“标准化”“可视化”的有效科学管理。
强化动态实时管控。根据检测频次要求,自动生成接触人员核酸检测计划,由系统自动通过电话语音、短信等多维智能互动方式,督促高风险人员定时定地参加核酸检测。同时,自动生成下次检测地点和时间,动态实时反映接触人员分配、审核、确认、采样、检测、结果反馈等状态,实现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利用智能电话通知应检测人员10600余人,大幅降低工作量,且应检测人员检测率明显提高,由原先的80%不到提升至100%。
协同监管系统化实现进口冷链防控职责明、合力强
细化流程、明晰职责。针对传统监管容易存在职责不明、权责不清、各管一段等问题,导致管理空白或重复管理,海曙区进一步细化完善进口冷链食品防控流程,建立涉及区、部门、镇乡(街道)三级,市场监管、卫生健康、“81890”等部门以及企业、个人、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社会各方的六级操作流程,通过拆解业务、细化流程,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办理时限等数据指标。
高效协同、即时反馈。通过数字化系统立体化、可视化、即时化反映监管情况,增强政府内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性。对于逾期未予检测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由属地镇乡(街道)作为主体,提前联动职能部门对其及所在进口冷链食品企业进行督促。凡被系统自动提示异常的,由区防控专班加强督查力度,杜绝“滥竽充数”式监管现象。
数据共享、优化配置。根据业务需求,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分配的模块及对象,以有效数据支撑实现政府资源的科学配置。面向监管部门及镇乡(街道)提供从业人员数量、分布及检测情况等实时数据。面向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单位推送检测计划及名单,便于合理配置相应的检测试剂及服务人员,防止部分人员假冒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暖心服务智能化实现智核集成自迭代、高效率
数字服务有温度。引进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团队,开发应用人工智能语音系统,应用“人机对话”“迭代学习”新功能,利用算法精确匹配,即时受理受访者变更或咨询事项,既能“发声音”会讲话,又能“听得懂”会交流,高效、温馨服务受访者。如,当受访者因实际困难提出修改核酸检测的时间或地点时,系统将自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改检测计划,并及时通知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准备。
人机对话有效率。根据日常人机沟通情况及数据留痕,采用终身学习策略对新问题和误识别问题进行优化纠错,自动更新完善知识库,确保应用场景与时俱进。截至目前,该智能语音机器人已开通10部电话,每小时可拨打约300个电话,远超单个接线员全天满负荷工作量,且具备互动性好、服务性强、工作留痕等优点,为民服务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科学防护有提醒。在人机沟通确认核酸检测事宜后,检测到期前2天再次自动短信提醒,并針对当天返岗人员,落实当天短信提醒,确保“应检尽检”宣传到人。在平台企业端首页首图嵌入模块,便于相关人员及时查阅冷链新闻、冷链指南及防护知识;主动上门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首站经营者、非首站经营者每月一次”的检查要求,确保“应检尽检”宣传到企。
责任编辑:刘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