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2021-09-05 09:34谢霞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沙文故居支部

谢霞

1926年5月,是宁波党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月份。在这一个月里,中共松岙支部、坎镇支部、沙村支部等宁波最早的一批农村党支部纷纷成立。它们犹如一粒粒火种,划亮了夜空,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指引前行之路。近日,记者走进这三个党支部成立处旧址,追寻峥嵘岁月,感受百年变化。

松岙支部:烽火岁月中的坚强战斗堡垒

奉化区松岙镇后山村,是宁波湾畔一个看似很普通的村庄。然而,就在1926年5月,这里诞生了宁波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松岙支部。从此,奉化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斗争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松岙支部成立处旧址是奉化第一位共产党员卓恺泽的故居,这是一座清末民初的两层楼房,一楼有厨房、账房、堂间,二楼是书房、卧室。83岁的老党员卓信康指着二楼卧室里的一张八仙桌告诉记者:“95年前,就是在这张桌子旁,松岙支部誕生了。”阳光透过木窗照进房间,将我们带回了那段烽火岁月。

1919年,卓恺泽考入浙江省立第四中学(现为宁波中学)后,积极参加校内外进步活动,还加入了进步团体“雪花社”,与宁波的守旧势力作斗争。1923年8月,卓恺泽考入了北京华北大学预科,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卓恺泽回家过暑假,在奉东一带宣传马列主义。卓兰芳、裘古怀等人受其进步思想影响,也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6年春,中共宁波地委派委员卓兰芳回到家乡奉化建立党组织。卓兰芳以松溪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与寒假回乡的共产党员卓子英一起,深入了解贫苦农民状况,物色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经考察和培养,先后介绍庄宏生、邬雨亭、卓祥根等6人入党。5月,在卓恺泽家,中共松岙支部成立,卓兰芳兼任支部书记。

在中共宁波地委指示下,松岙支部迅速研究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采取边培养、边教育、边发展的方针,不断发展党员队伍,扩大党组织影响力。当年11月,支部的党员增至34名。同时,支部广泛发动群众组建农民协会,领导群众罢工、罢市,打击土豪劣绅,破除封建迷信,攻打盐局税关,革命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虽然在之后的白色恐怖时期,卓恺泽等烈士先后被反动派杀害,但信仰不会湮灭,革命的火种已然种下,终成燎原之势。

2003年,张恺世等10名村民自发组织,筹资数十万元在松岙街一村东溪河旁建造恺泽公园,陈列讲述烈士事迹文字资料及图片等。2012年,卓恺泽故居经过修缮重新开放。松岙镇还将投资1500万元,将恺泽公园提升建设为占地80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园。

为进一步传承好红色基因,历年来,松岙镇政府多方筹资,在对原有红色资源进行改造提升的同时,还新建了裘古怀烈士陈列馆、梅花公园等一批红色景点、党建教育基地。同时,松岙围绕“红色旅游+”思路,将红色教育与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研学实践等紧密结合,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成功打造了“红色之旅”特色品牌路线,卓兰芳纪念馆先后获评“宁波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宁波首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等称号。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前往松岙红色景点的游客已达2.5万人次。

坎镇支部:三北大地升起的第一颗红星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有些重要时刻、重大事件因其影响深远而被永远铭记。位于慈溪市崇寿镇相公殿村的中共坎镇支部成立处旧址,正是见证三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存在。

坎镇支部成立处旧址是一座两层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走进旧址,仿佛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墙上的党旗,展厅里的党史资料,陈列柜里的盐民衣物、盐廒用具,都在娓娓诉说着当年那段不平凡的光辉历史。

20世纪20年代,庵东盐场是浙江最大的盐场,也是全国三大盐场之一。盐商在这一带设立商廒,商旅辐射,街市兴旺。然而,由于盐民长期受盐场署、秤放局、廒商、篷长等多重压迫和剥削,庵东盐场爆发了多次反抗反动势力压迫的盐民运动。其中1924年的“七二三”庵东盐民反对公仓斗争,是当时浙江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斗争,这也引起了上级地方党组织对盐民运动的极大关注。

1925年4月,中共杭州支部派党员岑鹿寿到庵东盐场筹建党组织,他以玉顺廒司事(即会计)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庵东盐场开始了秘密宣传活动。经过艰苦工作,岑鹿寿培养发展了马家生、应德和2位盐民入党。1926年5月,中共坎镇支部在玉顺廒成立,岑鹿寿任书记。这不仅是慈溪现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也是宁波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我们常用‘三北大地升起的第一颗红星来形容坎镇支部的诞生,它照亮了盐民寻求解放的道路。”相公殿村党委书记孙志千告诉记者,坎镇支部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盐民的自发斗争就转变为有武装、有组织、有纲领的自觉斗争,盐民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盐民纠察队和自卫军。

在革命斗争形势的影响下,姚北、慈北一带先后成立多个党团组织,各地也纷纷建立妇女会、农民自卫队等群众组织,革命斗争不断走向高潮,革命之火在三北大地上熊熊燃烧。

观照历史,方知来路。为传承好红色基因,崇寿镇对坎镇支部成立处旧址进行了改造提升。“目前,该旧址已成为党员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孙志千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旧址已接待300余批次来访者,这其中不乏来自天津、江苏等全国各地的党员群众。

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目前,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相公殿村已经对区域内的五丰桥(亭)战斗遗址、航海码头、首批浦东抗日武装登陆地等进行了修缮,年底前还将在村内新建相公殿战斗史料馆。“我们将这些红色遗址穿点成线,同时提升周边环境,打造红色旅游区块,带动相公殿老街传统文化发展,让这座红色美丽村庄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对于未来,孙志千憧憬满满。

沙村支部:点燃鄞州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

在鄞州区塘溪镇沙村沙氏故居后院,有一棵百年银杏,树姿挺拔、高入云端。这是烈士沙文求少年时亲手所植。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曾经的小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驻守在少年的家乡,见证着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

沙氏故居原名沙文求烈士故居,200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更名為沙氏故居。故居内,展示着沙文求烈士的十封“革命家书”、沙文求烈士雕塑、其三弟沙文汉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合影等,共计摆放展板和陈列品200余件。

看着这一份份珍贵的史料,时光仿佛被拉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1925年二三月间,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根据党的四大关于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的决定精神,着手在宁波建立党组织,中共宁波支部由此建立。从此,宁波地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1926年5月,中共宁波地委农运委员、沙村农运特派员沙文求在农会积极分子中发展4名党员,在沙氏宗祠成立中共沙村支部,沙文求任书记。这是宁波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革命火种一经点燃,很快便以燎原之势向周边蔓延。此后, 鄮溪支部、横泾支部等农村党组织相继成立。

这一年,沙氏宗祠及周边已然成了支部和农会活动的场所。在沙文求的带领下,支部组织农民办贫民夜校、修桥铺路、稳米价,进行反霸反奸商的斗争,影响和威望扩展到周围几十里。同年7月,沙文求奉命调去广州,宁波地委把沙村支部的工作交由沙文汉负责,直属宁波地委领导。

1927年12月11日清晨,广州起义爆发。13日,时任赤卫队中队长的沙文求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终于冲出重围前往香港。后接到组织指示,潜回广州开展地下工作。1928年8月,沙文求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当月,沙文求在广州红花岗惨遭敌人杀害,年仅24岁。

岁月流逝,初心未改,英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砥砺前行。为让这些红色印记及其蕴含的爱国精神薪火相传,2018年,塘溪镇在沙氏故居旁边,新建了占地280平方米的宁波第一农村党支部(农会)陈列馆。同时,塘溪镇还对沙氏故居、宁波第一农村党支部(农会)陈列馆、鄞州人才爱国奋斗红色教育基地、沙氏宗祠等进行了整合,聚力打造“堇山红脉”党建品牌。三年来,“堇山红脉”品牌内涵不断丰富、知名度不断提高, 宁波第一农村党支部革命旧址也成为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清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该片区已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吴 剑

猜你喜欢
沙文故居支部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支部联建润“甘泉”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瑶山党支部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众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