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敬堂
程静,1976年出生于泰山脚下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通信专业,软件工程硕士,高级项目管理师,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关村智造大街的总设计师总经理,混合所有制企业代表,技术科技服务领头人,硬科技生态规划师,科技成果转化标准的制定人……这些时尚“标签”全部聚集在一个“七零后”女性身上时,许多人向她投来好奇和惊异的目光。
程静很忙,我们约了几次一直没能谋面,直到上个周末,我们约好了时间,地点定在中关村智造大街A座,秘书发来“位置图”,我按图索骥如愿而来,开始了我的采访。
程静的办公室淡雅、典雅,墙上挂着两幅油画,两块字匾,我清晰地记得一幅字匾的内容是: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抬头看天,低头看地,静看自己,这是修身养性的法宝。
程静像她的名字一样,真诚温和,观之可亲,她脸上总是带着爽朗的笑容,谈及自己的荣誉和成就时,常常是一带而过,谈及她如何处理相夫教子和超负荷的工作关系时,她一言以蔽之:家庭是梦想起航的源动力,给了她一直走下去的坚实依靠。
成功的人生总是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的,程静也不例外。她出生在山东泰安,家乡和曲阜是近邻,从小受的是“孔孟之道”的熏陶,至今能背诵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等名言。泰安在泰山脚下,记不清有多少次登临泰山了,登山路上的那副石刻她至今记忆犹新:海到无边天作岸,登临绝顶我为峰!
程静的父亲是“老三届”,当年正赶上“恢复高考”,靠着深厚的功力和让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走进考场,成为当年的高考状元,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邮电局,成了企业管理者。
程静非常崇拜父亲的能力,始终把他看作学习的榜样。从上学那天起她就刻苦努力,是一名让家长省心让老师放心的好学生,她一直信奉父亲总说的一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选择学习理工专业。几年的学习生涯,积累下深厚的通信和硬科技的背景,从学士到硕士到现在就读的博士,她一直在用知识武装自己,她坚信:科学不畏难,只要肯登攀!
说起智造大街,不得不提及中关村。
提及中关村,人们会想到“科学城”、“中国硅谷”这些别称,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中关村随着奔涌的时代潮流发展变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从此,中关村的变革悄悄地来临,“中国硅谷”正式在这里孕育,电子一条街迅速在这里崛起,以中关村、知春路、学院路为核心,中关村科学城开始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群,现在这里不仅是科技之城,更在逐渐发展为高品质生活之城:北京市2016年出台城市总体规划,至2020年,中关村将形成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人文、生态、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城市形态,至2035年,将全面建成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和谐宜居之城,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天时,地利,人和。
程静和先生大学毕业后,正是中关村科学城初创时段,具有前瞻性目光的她选择了陪先生留在中关村这块具有灵性的土地,一起在这里落户,他们要在这里创新创业,用大学积累的技术,走一条属于他们的人生之路。
中关村智造大街?我仿佛有所耳闻,但从未确切了解过,一直以为是“制造大街”,直到来到现地,看到路标,然后進入街区参观了实验室、智造小站、入驻企业,这才恍然明白:确确实实是“智造”,而非“制造”!
北靠清华,西临北大,坐落于“宇宙中心”五道口,中关村智造大街的位置得天独厚,2016年7月23日,在北京市政府及各委办局支持下,这里正式开街。这是海淀区打造的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产业生态的创新型生态链园区,主要围绕硬科技创新和转化的核心节点,通过精准服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硬科技,提升企业和区域的研发能力,加速科技的产品化和市场化过程,缩短产业化周期。
在“腾笼换鸟”打造智造大街之前,这一片是低附加值产业聚集区,汇聚了大量小饭馆、小宾馆,现在,这里的楼宇位置不变,面貌氛围却与三年前迥然不同,A座是国际交流中心,B座是技术方案中心,C座是检测认证中心,D座是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启航基地,E座是创业加速中心,F座是敏捷制造快制中心,G座是国际孵化平台——满满的科技元素,高精尖技术聚集。
在这里工作的白领、在附近读书的学生都很熟悉这条街,知道这条街发生的故事,但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是,这条在中关村迅速崛起的大街的创始人程静是一位“七零后”女性——智造大街的名字正是她亲自取的。
大学毕业后,程静一直在中关村打拼,做了近二十年的科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创新经验,“如何从源头上促进首都科技创新?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程静潜心钻研,试图利用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如何用智力和智商变“制造”为“智造”,这一个字的变迁让程静为之呕心沥血。
为了研究国际产业动态,探索中国模式,程静多次出访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进行实地调研,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走访座谈,几年来,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实践积累,从无到有打造智造大街,汇聚三百多项核心原创技术,量子光谱传感器诞生于此,大气传感器在这里转化成功,720度安防系统在这里完成从技术到商品的转化,因特尔无人驾驶汽车在这里下线,诺基亚在这里建设智能智测实验室,初创团队自主研发的细胞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这里实现迭代升级……
为了探索实践服务模式,优化服务布局,程静围绕初创企业实际需求,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专业化水平,搭建运营两大线上平台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两大线下平台中试实验室和产业园区,目前,两大平台已成功落地北京市各区及全国多个省市区,对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功不可没。
程静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做好本职,始终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致力于改善和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她2001年加入民革,成为民革市委领导,先后被选举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多次提出参政议政提案。2015年,她的提案《关于打造海淀区互联网+智造生态体系》,得到北京市及海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批准落地应用于中关村,并在此建立了“中关村智造大街”,有效推动了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落实,为首都科创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她提出的《打造首都国际服务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提案,得到国级、省市级等领导批复,多篇提案入选《零讯》特刊;她努力在科技中试服务探索,取得多项业内及科技界奖项,获得中关村高端科技领军人物、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创新创业先锋人物等四十多项桂冠和荣誉。
智造大街开街三年多,程静带领她的团队积极推动国内与国际科技创新,与政府单位、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以及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企、学各界人士进行交流并达成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有机协同,形成高质量的创新合力,为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提供支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工作中,程静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秉承“你创新我服务”的理念,扶持智能制造创业项目真正产业落地,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生活中,程静关爱他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赴河北、内蒙、江西贫困地区扶贫,呼吁社会为贫困和留守儿童捐赠图书并坚持资助贫困学生。
程静就像一朵瑰丽的玫瑰花,刚柔并济,知性练达,散发着自信、坚定的独特魅力,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对铿锵玫瑰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