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蕴养科技,有限赋能无限

2021-09-05 02:58林勇鸿
中关村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园园区

林勇鸿

在车水马龙、繁华喧闹的中关村大街,有两座写字楼相邻而立,一座是文化大厦,一座是兴发大厦,两座高楼总面积6.7万平米,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的所在地。

“初心”铸就繁华

从建筑特点和外围条件来看,这座园区和普通写字楼没什么区别,只有真正走进去,才会发现它函珠凝玉,异彩纷呈。文化大厦一层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权威机构的授牌:有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有原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可谓琳琅满目。

除了这些授牌,这里还享有“四个第一”的美誉,全国第一家文化创意特色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第一家文化创意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多年来,园区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三大目标,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体系、版权产业链特色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体系以及专业化大学科技园运营体系,不断巩固“文化产业特色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领先品牌优势,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如果只用文字表述,可能不够直观,那么,让我们用数字说话。多年来,园区累计孵化企业295家,吸引300余名海外人才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累计服务近2万家全国重点文化科技企业、文旅企业,促成对接项目700余个,签约规模近3000亿元;近三年来,园区各类企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如此显著的成绩,是如何实现的呢?这要从人大文化科技园区建立的“初心”说起。园区成立伊始,就把初心和使命定位于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科技创新中心。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也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一直在探索推动人文社科成果转化、反哺传统学科升级的途径。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这一论述,把文化科技融合提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兴国、科技强国的重要途径。

作为全国科技文化中心,海淀区委区政府于2019年提出“两新两高”发展战略,即挖掘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两新两高”发展战略围绕落实“四个聚焦”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以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环境,推动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海淀区文化科技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在中关村科学城功能定位推动下顺应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高举文化科技融合大旗,深耕于海淀这片肥沃的土壤,把建设高质量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使命和任务,形成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特有的创新发展模式,即人文社科成果转化的“人大模式”。

“人大模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独特机制呢?2021年7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顾涛在中国大学科技园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作了一次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人大特有的这一模式,他谈到:“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机制,与自然科学并不一样,它本质上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实践化,其主要途径是研究过程及成果的‘社会化。”顾涛将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人大模式”总结为:一条转化主线,两个主攻方向,三个关键平台,从而实现了有限空间赋能无限应用场景。“一条主线”说的是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理论研究,通过加工和转化,最终应用于实践并发挥实际效用。两个主攻方向,一是文化科技融合,二是版权要素流通。中间转化则依托于“三个关键平台”,分别是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智库)。

使命引领方向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人大模式”的提出为业界思考人文社科成果转化方式作了有益探索,也将对大学科技园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首先,“人大模式”依托高校创新资源优势,通过建设“云孵化”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体系,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园区注重培育新兴业态和版权产业,先后引进、孵化了300多家文化科技类企业,包括培生、泰勒·弗朗西斯等国际知名版权企业,华锐风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创业黑马、致远慧图等明星创业企业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知名品牌企业,实现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彰显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效应。园区下设国家级孵化器、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形成了孵化、加速、高速成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园区还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智力资源,紧密联系各院系,通过课程平台、训练平台、竞赛平台、孵化平台,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金字塔架构。园区打造的“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已经是教育部的重点项目。园区还首创“全球青少年图灵计划”,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遴选有创新潜力的初高中生,发掘青少年学生创新动力,积极倡导科技向善。

其次,“人大模式”通过以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智库)建设,不断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路径,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和文化科技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智库),创新思想引领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和旋转门的人才交流机制,采用多种手段和渠道向决策者、社会公众和学术圈等推介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策略,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政策决策执行影响力,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多种设计方案。园区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集成,建设并运营有文旅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部文化科技服务平台等国家级平台,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另外,“人大模式”依托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平台,紧抓“版权”这一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构建“大版权”生态服务体系,赋能文化科技行业和新经济业态发展。在版权基地建设中,人大文化科技园主要开展版权前沿理论研究,推动版权行业标准化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先后受财政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国家版权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委托,起草多项行业准则和管理标准。园区还注重开展版权行业交流,加强版权精英人才培养。

人大文化科技园始终坚持“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中心”这一目标,通过三大业务板块的实践,不断指引着园区定位:做中国文化产业主题大学科技园的拓荒者;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先行者;做中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示范的引领者。

信念奠基未来

所有成绩的取得并不是终点,人大文化科技园在探索创新的路上从未止步。

2021年,人大文化科技园在重庆永川落地了第一家以数字内容产业为主题的、特色鲜明的分园,希望能把中国人民大学这一模式延伸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同时,为加快推进中关村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积极构建海淀特色的“创新合伙人”机制,以提高文化人才质量推动海淀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海淀区委组织部、海淀区委宣传部的指導下,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联合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积极推进“中关村文化人才会客厅”建设,以宣传展示、资源对接、创意迭代作为基础板块,聚焦政策推介、典型带动、品牌活动。会客厅规划一期建设面积800平方米,功能划分为:项目路演厅、展览展示区、各类型会议室、应用智能化系统的灵活办公区、新媒体直播间、休闲交流区以及服务空间等七个板块。未来,“文化人才会客厅”将建成“专业化”文化展示窗口、“国际化”资源对接渠道、“多元化”融合交互平台,为中关村文化人才的引领驱动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人大文化科技园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指引下将继续依托大学、辐射社会,坚持守正创新、优势互补,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去,将创意、创新、创业和融智、融合、融资的主体目标相结合,打造更广阔、更无限的发展空间。

文化、科技就像DNA双螺旋的两条平行碱基链,通过融合和链接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因,只有这个基因充分优化,不断复制,人类社会才能够突破发展瓶颈,继续向前迈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在推进文化科技融合,构建文化科技新生态方面一直以文化蕴养科技,以有限赋能无限。他们以严谨踏实的作风、事求是的精神打造了大学科技园区的典范,他们也将用文化的力量、科技的手段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园园区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Beijing,mon am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