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倩
2019,我园立足园所实际,开辟了一道两馆三大体验场,共15个区域,满足了21个班近750名幼儿的微社区体验活动。其中,三大体验场之一的“馨宝农庄”,作为园所重点项目,全体教职员工深耕沃土,深度聚焦。从15年前的一块废弃空地,逐步开发出近一亩地的馨宝农庄。农庄逐步开辟了生态种植区、动物饲养区、大棚实验区、山坡探索区、户外炊事区、彩虹市集区等六个不同功能的区块链。全域化的整体空间,集劳动、科学、生活、艺术、体能为一体。这里是农庄课程的生发地,这里是新馨娃的快乐园。
一、真实体验,全收获理念,雏形农庄课程的2.0
农庄起步阶段,教师更多地关注单一种植这条主线。对于种植,教师从一开始的不清晰到真实体验中的慢慢熟知。比如“对于什么时节适合播种?不同植物有哪些不一样的播种方式?植物生长的秘密又是什么?”等基本认知,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先前经验。我们通过问题调查、书籍分享、专业人士的实地指导等方式,不断增强教师对于农庄种植的通识认知。在实践过程中,当幼儿出现问题、困惑甚至是失败时,教师才能更专业的以开放、适宜的行动去支持与推进幼儿的种植实践。以班级幼儿的兴趣和实际出发,在后续的班级种植活动中,教师们实现了从主导性过强到慢慢放手的转变,逐步实现以幼儿为主体。
馨宝农庄的班本课程中,教师们紧紧围绕儿童所需,以活动为线索,以实际行动为方式,一步步地实施着。生态种植区的“采摘节”活动,以一粒种子的旅行记展开“全收获”课程。孩子们沿着“种植——观察——养护——收获——制作——分享”的脉络生发课程,将活动与主题紧密融合,让日常活动真实落地,他们成为农庄真正的主人,带着兴趣、跟着问题、伴着欣喜,深度体验种植的全过程,而收获下来的果实自制成美食来品尝,投进堆肥箱成为农庄的养料、喂给小动物来当美餐等等。孩子们用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实现了农庄资源的全利用。整个课程紧紧围绕“种植”纵深化开展,不同的劳作体验,不一样的亲自然课程,让孩子们释放天性,跃动成长。这就是农庄2.0版带给新馨娃的真实体验。
二、顺应儿童,课程化思维,孵化农庄课程的3.0
顺应儿童,课程化思维,农庄课程也逐步走向多元化的3.0版。在全收获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们尝试着放慢脚步,倾听儿童,紧密契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以课程思维进一步丰富农庄资源库,涵盖资源网络图、资源卡目录、资源整合活动表等。同时根据《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精神,各班的农庄活动均立足儿童视角,积极架构课程实施脉络图,逐步形成了《各年龄段幼儿农庄活动关键经验表》,努力做到以儿童视角开展他们喜欢的、真实的、富有生活性的课程内容,努力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2019年10月,幼儿园来了只小香猪,师幼以三条脉络(小香猪是谁——给小香猪安家——我来照顾小香猪)共同生发了一系列自然课程。其中,“给小香猪安家”,孩子们从选址—搭建—布置—备糕点—洗澡—装扮—放鞭炮—敲锣打鼓住新家,顺利地把小猪搬进了新家。整个生发课程的实施,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孩子们从认识时的惊喜到害怕靠近,从对小香猪生病的担忧到周末的想念,他们不是把小香猪当宠物,而是他们真心的伙伴。大班为期三周的生成主题,将传统文化和生活活动紧密衔接,将幼儿发展与多元经验有效对接,呈现的不仅是幼儿的自主成长,更展现了教师的专业自信。多元的联结,课程的思维,真正做到课程在儿童生活里,课程在儿童的情感中。
带着这样的儿童观、课程观,农庄还生发了班本化的趣玩山坡主题(我的新发现—土坡变形记—我们的约定—好玩的山坡游戏)、我要飞翔主题(索道怎么玩—游戏初体验—我们来挑战)、叮咚木工坊主题(我们要造木工坊—木工坊里的材料—木工坊里学问多—我是能干的小木工)等等,3.0版的农庄课程,孩子们感受不断、兴趣不停、探索不歇,这片沃土,让新馨的每一个人都意犹未尽。
三、融合创新,适合教育,前行农庄课程的4.0
2020年,团队教师明晰目标,再度寻求适合教育背景下的新突破—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让我们深刻了解到,农庄课程绝不是简单的回归生活,它需要借助一个更进阶的文化适应学前儿童,有温度有深度地将生活、幼儿与教育紧密结合。因此,4.0版的课程理念更落地了,从自然中来,到生活中去。课程维度更清晰,紧紧立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有效融入生活劳动的体验。因此,在研讨实践中,我园逐步形成了三条研究路径。
路径一:以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的有效融合为抓手,优选适宜的
每到沙龙互动,我们时常提问捕捉,教师的困惑在哪里?由此展开园际交流、专家讲座、实地观摩、沙龙互动等多元系列培训与研讨活动。每每课程审议,我们始终常问常寻,儿童视角在哪里?立足幼儿,对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切实通过实地观摩、教学研讨、园本教研等多元形式,观察解读儿童需要,追随支持儿童发展,努力做到把握幼儿年龄特点、辨别幼儿兴趣挑战、联结幼儿生活经验、判断幼儿活动价值。我们坚信,以这样的理念来审视儿童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优选与适宜”。
路径二:以项目式课程与日常活动的有效整合为路径,精选可行的
六月,新馨娃首次生发了农庄主题课程《夏至如诗,粽享童趣》。基于倾听调查,了解幼兒的真实想法,在分析研讨中,预设课程目标,经过多轮审议,孩子们围绕这两个节气节日,生发了动态性的课程脉络,逐步展开了风俗美食、快乐习俗、奇趣探索等多彩系列性活动。升旗仪式上,新馨小主播从前期的预告到适时的播报,个个话题是农庄,人人参与是主人,后续的公众号推送也一度成为新馨头条。深度学习,深度研究,十月的农庄,幼儿园聚焦“霜降与重阳”,开展了劳力劳心更劳情的生活。种植区,秋风起,收获忙,种植地里农事多;饲养区,寒露过,霜降到,饲养圈里忙过冬;炊事区,重阳节,要登高,炊事娃儿忙做糕;探索区,树叶掉,枇杷花开,探索区里学问多;集市区,品茶赏菊做工艺,彩虹市集欢乐多。每一个精选节气,师幼以项目式课程为抓手,在日常活动中渐行渐生成,共同深度展开了4.0版的系列性亲自然课程。
路径三:以定期式推送与家庭互动的有效对接为补充,筛选易得的
不论是疫情期间,还是寒暑假,农庄项目的研究和家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3月《春风十里,不如春种有你》,宅家娃们也忙碌;4月《不负春光, 播种希望》,“云种植”成为孩子们的新话题;5月开学后,7月暑假中,每一个节气节日,我们都与孩子一起共话同行,共梳共研。从节气故事到动植物变化,从节气习俗到节气美食,每一个精彩活动和劳作体验,都通过家园携手合力前行。在学习游戏中,在交流分享中,让幼儿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亲子互动中,在家园沟通中,让家长跟着节气文化的深度浸润更愉悦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真正做到让中国节气文化带着生活的气息、真实的体验,走近每一个幼儿,走入每一个家庭。
随着幼儿园课程建设从单一、多元走向融合,教师的教育行为也从依赖蓝本到生发班本,对于新馨团队而言,就是一次次的赋能成长。一位教师曾在教研活动中这样说道:“原来有深度的农事劳作还有这么多科学的秘密;原来有温度的农庄体验还可以有这些生活的气息;原来感觉离孩子有点远的文化再走近一步他们是完全可摸可探可知的,作为年轻化的我们需要乘风破浪,再度前行。的确,正是馨宝农庄这片一年四季的活资源,给了新馨人更具烟火气息的活课程,使得大家深切感悟到“什么叫真追随”。结缘于农庄,新馨人成长的故事还很多,团队、教师、幼儿,与农庄的那些事真是说不尽也道不完,追随儿童,课程常新,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