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的贵州答卷

2021-09-03 09:29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易地贵州群众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四月的黔中大地,处处春意盎然。遍布全省的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从疫情中苏醒,搬迁群众纷纷迈出家门,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满怀信心,在同步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奋力前行。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神州大地上吹响了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专门强调要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贵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探索出“六个坚持”到“五个体系”的搬迁政策体系,用城镇发展思路破解山区贫困难题,实现了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的贵州新路。

188万人,成为贵州新市民

“4年時间,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搬迁规模全国第一!”

2019年12月23日,贵州省宣布,188万贵州山区贫困群众离开穷山僻壤、告别绝对贫困,搬进城镇新居,彻底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昂首跨入了新时代。

这,是铭刻在贵州发展历史上的时刻,更是易地扶贫搬迁中的贵州奇迹。

从乌蒙高原到苗岭侗乡,从乌江之畔到南北盘江。4年时间,贵州高原上一场改变数百万人贫穷命运的大迁徙正在生动上演。与往昔移民不同的是,这次迁徙由内而外,搬出世居的大山,作别眷恋的土地,山外,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贵州,自2016年实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以来,一场超越理论层面的伟大实践已经这里轰轰烈烈地展开。4年时间,188万农村人口陆续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荒凉大山;4年时间,188万人迁向城镇、迁向园区、迁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开启了各自崭新的人生;4年时间,在贵州大地延续了千百年的绝对贫困,也因188万人生存发展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褪去了“魅影”。

“乔迁方觉新家好,思源倍感党恩长”,在普安县纳茶社区,一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在自家新房前贴出了这样一幅对联。和他们家一样,遍布全省的946个安置点45万多套住房也都迎来了它们各自的主人。

在群山莽莽的贵州,在曾经连片贫困的贵州,四年,188万人顺利搬迁,一个不少,由衷感恩。

这就是“奇迹”的模样。

为何搬?“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现实无奈

奇迹,总是孕育于“不可能”之中。

2016年,全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起步实施之时,摆在贵州省面前的是这样一串极具挑战的数字:搬迁人数全国第一,188万人,几乎相当于拉脱维亚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搬迁地域广,涉及93个县市区、开发区,1254个乡镇、9449个行政村,10090个自然村寨;搬迁难度大,188万搬迁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到154万人。而彼时的贵州,还只是一个经济总量刚刚突破万亿,财政总收入2400多亿元的省份。

“贵州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搬迁任务最重的省”,国务院扶贫办的负责人曾不止一次如此概括。

把时间拨回过去的一些场景再看一看,就不难体会这句话沉重的份量。

安顺市紫云县联八村,山高谷深,不愿安守贫困的村民合伙养了几头猪。临近春节,高高兴兴赶着猪儿想去卖个好价钱,却不想山路还没走完,肥猪却累死在了半道上,几个人只能抱头痛哭。

黔东南从江县宰近村,村民吴盛勇一家住在祖传的木板房里,一楼养猪二楼住人,没通电,白天就像夜晚一样黑,用水只能去接山壁上滴下来的水。

一位参加电力村村通攻坚的负责人,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急切而又无奈的感慨:“太远、太高、太分散了,搞了两三个月,也只零星通了三四户人家的电。”

同在一片蓝天之下,水、电、路、网络这些最基本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离城市那么近,却离山村那么远。

既然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既然重重大山阻隔了村民公平地分享现代化的红利,既然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一个字:搬!

搬,是188万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地区农村人口的共同愿望;

搬,是贵州在减贫斗争中一直不断探索完善的方法——早在1997年,贵州就已经在中央支持下,选择紫云、罗甸、长顺、普安4县开展了“以工代赈移民搬迁脱贫试点工程”;

搬,是贵州早已下定的决心、认定的途径——从2001年明确“实施易地扶贫安置,是帮助这部分人口彻底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到2012年贵州省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搬迁56万多人,贵州扶贫搬迁的步伐从未停歇;

搬,更是党中央对于战胜绝对贫困作出的决策部署——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发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提出的易地扶贫搬迁,让贵州的减贫思路豁然开朗,也让贵州的扶贫搬迁信心满满。当年12月2日,贵州就以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怎么搬?71个文件、“六个坚持”提纲挈领

奇迹,从立下愚公志开始。

4年内完成188万人的搬迁,无论是从时间、规模、复杂程度和质量要求来看,都是一项“超级工程”。超级工程,意味着对决策者、实施者决心、智慧、能力的考验。对经济实力并不深厚的贵州来说,更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

“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提出的七个关键问题。这“搬迁七问”个个指向易地扶贫搬迁的难点与重点,个个都曾扑灭过许多国家和地区“移民减贫”的梦想。要顺利完成好这项事关188万人的“超级工程”,贵州拿出了铁一般的担当、超常规的举措和处处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猜你喜欢
易地贵州群众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