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经济与环境动态综合评价及耦合协调测度

2021-09-03 22:32王瑛缪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

王瑛 缪勤

[摘 要] 采用自相关分析和累计信息贡献率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二次筛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计算经济和环境系统历年单一评价值;采用支持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0个省域2008-2017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评级,为各省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经济与环境;累计信息贡献率;支持度模型;动态综合评价;耦合协调模型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1)04—0063—06

Abstract:Using self-related analysis and cumulative information contribution rate method to conduct secondary screenin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entropy method, TOPSIS method and gray correlation method, a single evaluation value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for every year is calculate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carried out by the support model, and the dynam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is obtaine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is introduced to rate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30 provinces from 2008 to 2017, and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every provinc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umulative information contribution rate; support degree model; dynam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一 引 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环境与经济交叉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对于环境和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標、评价方法及相互关系研究,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索。迟国泰等通过相关分析剔除信息冗余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剔除对综合评价影响不显著的指标,又基于指标信息敏感性建立指标筛选与赋权模型,使得被保留的评价指标对原始指标集信息影响显著,指标之间信息重叠度低[1-2]。张卫民基于熵值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合理地解决了评价中关于发展水平、速度和子系统协调性的关系[3]。Hwang和Yoon在1981年首次提出TOPSIS法,通过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距离来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4]。朱玉林等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程度做了实证分析[5]。王瑛等采用模糊优选法,对南京市不同年份和标准等级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排序,克服了以往模糊综合评价中隶属函数选择的主观性[6]。李善同等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环境问题是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7]。贾士靖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耦合状况分析,认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对立统一的两个矛盾体[8]。刘玉凤等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5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格局进行探讨,并从时空角度深入研究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9]。田泽等构建对外贸易-经济-环境三系统的综合耦合水平评价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18省市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集聚与地理差异进行实证研究[10]。

在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评价研究中,针对研究对象具有多指标、多维度、多时段等特征,本文将兼顾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与代表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对经济与环境系统评价指标进行二次筛选,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支持度模型,对经济与环境系统进行动态组合评价;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30个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评级与分析。

(三)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1.由式(22)~(24),计算得到耦合协调度,将30个省域的耦合协调度按照表2的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

2. 根据耦合协调度水平,得出2008年和2017年30个省域的雷达分析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10年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北京由中级协调水平上升为良好协调水平,福建、山东由勉强协调水平上升为初级协调水平,河南、四川、新疆、贵州由濒临失调上升为勉强协调水平,辽宁和吉林呈轻微下降趋势。

五 结 论

本文通过对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对30个省域10年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系统进行动态组合评价,并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一是采用自相关分析和累计信息贡献率法,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二次筛选,使得指标之间信息重叠率低、代表性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二是基于支持度模型的熵值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动态组合评价方法,减少了单一评价方法产生的偏差,有利于提高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是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30个省域的经济和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制约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体现了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是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质量改善,从而使得环境与经济进一步地协调发展。

四是根据经济与环境系统指标权重的大小,从经济与环境两方面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经济发展方面,应增加财政收入,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和民生工程,提高职工平均工资;第二,环境质量方面,应提高森林和绿地面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只有上述两方面的共同发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迟国泰,曹婷婷,张昆.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1):111-119.

[2] 迟国泰,陈洪海.基于信息敏感性的指标筛选与赋权方法研究[J].科研管理,2016(1):153-160+162.

[3] 张卫民.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9-115.

[4] Hwang C L, Yoon K.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Verlag,1981.

[5] 朱玉林,李明杰,刘旖.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综合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7-80.

[6] 王瑛,姜芸芸.基于改进CRITIC赋权法和模糊优选法的大气质量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7(17):83-87.

[7] 李善同,刘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参考研究,2002(6):5-12.

[8] 贾士靖,刘银仓,邢明军.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5):573-575.

[9] 刘玉凤,高良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10):134-137.

[10]田泽,程飞.“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关系与空间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8(7):25-29.

[11]张磊,钱畅,黄佳贤,等.合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9):192-198.

[12]方传棣,成金华,赵鹏大.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6):65-73.

[13]李向春,孙钰,姚鹏.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效益组合评价——以天津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3):22-29.

[14]夏陈红,王威,马东辉.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等级组合评价的SD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4): 164-170.

[15]夏陈红,王威,马东辉,等.城市综合灾害风险双重组合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7):156-163.

[16]Shannon C E.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1948(27):623-656.

[17]王瑛,常泉英.基于二次赋权的TOPSIS法的城市环境质量动态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2):784-788.

[18]张荣天,焦华富.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5):719-727.

[19]杨莎莎,秦艳辉,邓闻静,等.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比較[J].统计与决策,2017(22):131-134.

[20]汤姿,石长波,张娜.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研究——基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J].商业研究,20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