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艳
【写作指引】
学生迈入九年级后,他们的思维逐渐往深度和广度发展,而议论文的写作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求异思维等能力。写好议论文,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能做到观点正确和鲜明。在此基础上再追加论据的充分使用和论证的合理推进,才能形成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下面就跟着小鹿老师走进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学习导航“观点要明确”。
【写作导航】
小鹿:青蓝同学好,最近忙什么?
青蓝:小鹿老师好!前些天我在看《奇葩说》,被那些辩手迷住了,我也想做一个帅气的辩手。可是最近我写的议论文,老师评价“观点不明确”。
小鹿:我也很喜欢那个节目,尤其是“小鹿”,不过中学生要写好议论文可不是像他们那样讲段子,而是要能把观点表达明确。你这次的论题是什么?观点又是什么?
青蓝:论题是“好奇心”,观点是“好奇心去哪里了”。
小鹿:“好奇心去哪里了”并不是一个论点。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观点,其构成句式是什么,看好小黑板。
青蓝:原来如此,我的那个根本就不是观点呢!
小鹿:明白就好,现在给你几个关于好奇心的观点,看看哪一个符合要求。
青蓝:第一个是明确的观点,其他三个要么冗长,要么是模棱两可,还有的就是很绕,看起来很高端实则很混乱。
小鹿:有进步,老师提醒如下。
小鹿:既然你喜欢《奇葩说》,就给你奇葩大神们说过的论点。
青蓝:这些观点不仅明确,而且深刻,值得学习。如果写成长篇的时候,又该怎样突出我的观点呢?
小鹿:问得好,我们先看看书里的名家们是怎样写的。
青蓝:《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题目直接表明观点,《敬业与乐业》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精神的三间小屋》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
小鹿:我们再一起看看黄执中辩论稿的精简版,请你总结他的行文结构。
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说“成长就是一个慢慢丧失好奇心的过程”。……天文地理宇宙洪荒,不管看不看得懂,我都拥有着饱满的热情——源于我的好奇心。
而除去这些具有科学色彩的好奇心,我仔细思考我们最初的好奇心来自哪里——会不会是童话里?……除了为孩童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观,会不会也是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瞧!这里有那么多光怪陆离的设定,和身边那么不同,你不好奇吗?
可是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有关“好奇心”的教育,在义务教育开始的时候便戛然而止。我们……被教导的最多的,大概就是“你应该”吧!
你应该先写完作业再出去玩……一次、两次、三次,我变得乖乖听话了,不去关心那些“奇怪”的事,明白我“应该”要过上什么样的人生。我长大了。
长辈们常说的一句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从此,我们披上“安全感”的外衣,脚踏“我应该”的道路,拒绝所有“好奇心”的诱惑,走向一个所谓的“正确”的成功彼岸,走向“虽生犹死”。
我的父母,最希望我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是这满足不了我的好奇心。
我上大学的时候在报志愿的时候拼死拼活也不要留在省内……这只是源于我的“好奇心”……
人性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会很容易被“安全感”所吞噬……而“好奇心”所能带给我们最大的礼物就是永远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所有未知领域的探索欲,它将赋予我们的人生以无限的可能性,它让我们真正地“活”。
我只能活一次,我不愿“虽生犹死”。
青蓝:好厉害的黄老师,他的每一段都围绕“好奇心”展开。按照议论文的行文结构先提出问题——成长就是一个慢慢丧失好奇心的过程,这里是以他童年的例子为论据,然后分析问题——学校和家庭里的“安全感”教育让我们走向“虽生犹死”,最后解决问题——“我”从上大学开始的“折腾经历”论证只有好奇心才能让“我”真正地活,也就是把“没有好奇心,虽生犹死”这个观点说清楚了。
小鹿:你分析得很棒,就是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都要紧密围绕观点行文。我觉得你应该可以写出很漂亮的关于好奇心的議论文了。
好奇,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好奇,有时被毁灭在所谓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之中。
好奇,有健康与不健康、有价值与无价值之分,还有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当然这些区分和差异不太明显。
好奇,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引人探究复杂的未知领域,但也会在探究过程中因太执着而迷失自我。
1.态度不明确。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骑墙态度,和稀泥,没有鲜明的立场。
2.论说范围过宽。力求面面俱到,于是泛泛而谈,结果失去焦点,缺乏针对性。
3.语言不简洁。语言无条理,啰里啰唆,拖泥带水。
没有好奇心,虽生犹死。(黄执中)
好奇心和有趣才是稀缺生产力 。(马东)
好奇心是我们承载这个世界的臂膀。(蹦蹦)
好奇心没有尽头。(陈铭)
观点, 也就是看法,一般指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观点要求:正确 鲜明 深刻 新颖
表达观点常用句式:……是……;……要/应当/必须…… ;……能够/将会……
【佳作展示】
治学应有好奇心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八年级(4)班 高莫涵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正如人有了美德才能成为圣贤,治学者,只有怀揣好奇心才能求得真理,做大学问。
爱因斯坦说过:“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当一个人拥有了好奇心,生活突然变得绚丽多彩,“上下求索”的动力将潜滋暗长,这时你就会拥有治学的基础。
当这好奇心产生动力时,人们往往会去实践以求得真理,而这时,好奇心将再次出面打开人的思维方式。
明朝的大哲学家王守仁曾经在竹子前打坐七天七夜,想“格”出竹子中的道理,正是好奇心驱使他“守仁格竹”,才有了心学诞生的创举。王守仁对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产生了好奇心,尽管明朝以此禁锢思想,好奇心还是打开了王守仁的思维方式,突破了迂腐的理学思想。由此可见,当人们的思维方式被好奇心所打开时,就会开辟一条治学的新道路。
范曾说:“好奇心是科学之母。”好奇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哥白尼在“地心说”统治人们思想时提出了“日心说”,王守仁在理学思想禁锢时创立了心学,牛顿因一只苹果的戏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沈括因为好奇于山上桃花的盛开触发了《梦溪笔谈》的创作……古今中外好奇心激发了人的潜能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件看似微小的事,在好奇者心中却能发人深思,从而突破潜能,求得真理,这是治学的关键。
法国作家法朗士指出:“好奇心造就科学和诗人,没有好奇心,永远是平庸的、缺乏趣味性的,是可悲的。”
想到沈括的桃花,王守仁的竹子,我们不得不感叹:治学应有好奇心!
名师微点评:
小作者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即治学应有好奇心,进而分别论证了三个分论点,即好奇心给予人们动力,好奇心打开思维方式,好奇心激发人的潜能,最后再次强调治学应有好奇心,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妙笔生花】
1.手机应不应该禁止入校?请以此为话题明确观点并进行议论文的写作。
2.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