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妇产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子宫肌瘤术后需长期卧床休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风险较高,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预防极为必要[1]。为预防子宫肌瘤术后DVT形成,临床综合各种具有循证基础的治疗、护理措施,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虽可起到一定作用,但仍达不到满意效果[2]。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对肢体产生循环压力,促进血液流动,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应用研究报道较少[3-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子宫肌瘤术后DVT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干预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和对照组(38例,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7.37±4.33)岁;手术类型:子宫切除术19例,子宫肌瘤剜除术16例。对照组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7.51±4.43)岁;手术类型:子宫切除术21例,子宫肌瘤剜除术17例。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手术指征者;②初次实施腹部手术者;③凝血功能正常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
1.2.2 排除标椎:①有心血管疾病者;②小学以下文化者;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④治疗依从性差者;⑤严重下肢静脉曲张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方式为:组织护理人员对血栓预防集束化护理知识进行全面学习,结合子宫肌瘤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预防DVT的集束化护理方案,以循证医学为指导,通过健康教育、饮食管理、体位管理、病情监测、功能锻炼等项目进行干预,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①健康教育。多数患者不了解DVT及其危害性,在术后需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DVT形成的原因、疾病特点,同时告知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引导其建立预防意识,但也需给予患者安慰、鼓励,不可过于紧张,告知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可降低DVT发生风险。②饮食管理。血液黏稠度升高是DVT发生的重要因素,日常提醒患者多饮水,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根据患者饮食习惯选择性给予番茄、橘子、紫葡萄、山楂、芦笋、黑木耳、香菇、黑木耳、香菇、茄子、芹菜等,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用药者限制维生素E、K摄入,以免影响药效。③体位管理。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期间每隔2 h帮患者适当调整体位,活动肢体、关节,帮助患者抬高下肢20°~30°,但不可膝下垫置软枕,同时加强肢体保暖措施。④病情监测。术前需仔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服用抗凝药者密切观察患者牙龈、伤口有无出血征象,同时需注意阴道出血及阴道恶露情况,定期做尿检、大便隐血试验,密切观测下肢是否存在肿胀、淤血,压痛等DVT表现,一经发现需及时给予相关检查与治疗干预。⑤功能锻炼。督促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卧床期间可进行下肢主动运动:足背屈、膝踝关节伸曲、举腿等,通过护士、家属给予腓肠肌、臀大肌等进行按摩,条件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各项活动15min/次,确保每日活动时长超过1h。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型号:TAM-Ⅰ,重庆腾跃医疗器械,渝械注准20152260053),初次治疗前为患者及家属介绍机器性能、治疗方法、预期效果、配合要点。使用步骤:检查机器性能是否良好,确认无误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给予一次性隔离裤,下肢套上压力套,压力值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调至患者可耐受压力,治疗中密切询问患者感受,出现不适及时调整,治疗时间30min/次,2次/d。
1.4 观察指标:两组均干预至出院,①术前及术后3 d,比较两组血栓形成标记物(D-二聚体)水平,采患者晨起空腹血,使用南京基蛋生物的检测试剂盒,以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②比较两组术后肿胀、DVT发生率,若术前、术后小腿围差值>0.5cm,判断为肿胀,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是否发生DVT。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D-二聚体水平:两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时D-二聚体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s,mg/L)
表1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s,mg/L)
?
2.2 术后肿胀、DVT发生率:观察组术后肿胀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肿胀、DVT发生率比较 [n(%)]
DVT多出现于单侧下肢,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若不尽早给予干预,可产生后遗症,长期影响患者生活,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致死率较高[5-6]。常规护理中缺乏针对性的DVT预防方法,而患者及患者家属也缺乏预防意识,极大的增加预后风险[7]。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术后DVT预防效果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意义重大。
长期处于制动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集束化护理中将临床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整合,术后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预防意识,利于后续相关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循证发现,血液黏稠度升高是DVT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饮食管理,增加饮水量,引导患者多食用具有改善血液流通、预防血栓作用的食物,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同时根据患者用药情况调整饮食,可提升药物抗凝效果,改善血液黏稠状态;通过体位管理、肢体保暖、功能锻炼措施,可促进下肢血液流通;通过病情监测,及时观察下肢异常情况,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集束化护理对DVT预防可起到积极作用,但临床发现,受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不敢过度活动,还需寻找其他有效方法促进下肢血流循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d时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肿胀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可见在集束化护理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提升DVT预防效果。D-二聚体是急性血栓形成标记物,敏感性高,其水平上升提示血管循环系统中有血块形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使用间歇式空气波压力装置,可对从肢体远端至肢体近端进行反复、有序、均匀的按压与松弛,有效促进血液、淋巴流动,改善末梢组织微循环,避免凝血因子在血管内聚集、黏附,进而提升护理效果,有效控制肢体肿胀情况,预防DVT形成。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降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降低术后肿胀及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