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卫帅 王贺毅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一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风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恢复期中风患者病情稳定,是预后改善的重要时机,常规西药治疗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给予对症治疗,但总体效果有限。中医学认为,中风是由于痰瘀互结而生内毒蕴结于脑,主要证型为痰瘀阻络证,治宜祛瘀化痰、活血通络。化痰活血通络汤包含多种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活血通络、改善神经功能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中风恢复期患者,旨在分析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改善就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中风恢复期患者73例,其中3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另37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结合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3~72岁,平均(62.59±4.11)岁。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02±4.23)岁。两组(性别、年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均经MRI检查、CT检查确诊为中风且为恢复期;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阻络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中风前无精神相关疾病;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合并失语症、焦虑症、抑郁症;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本研究药物禁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完全瘫痪。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阿司匹林(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13),口服,100mg/次,1次/d;辛伐他汀(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02),口服,20mg/次,1次/d。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组方:白术15g,石菖蒲15g,全蝎5g,鸡血藤30g,胆南星6g,法半夏12g,郁金15g,川牛膝10g,地龙10g,丹参15g,天麻12g,三七粉(冲服)3g。气虚则加黄芪30g,党参15g;肝肾阴虚则加地黄20g,黄精15g,枸杞子20g。常规煎煮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两组均治疗1个月。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以疗效指数评估治疗效果。主症包括肢体活动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塞等,记0、2、4、6分;次症包括面色晦暗、胸闷气短、肢体强急、痰液等,记0、1、2、3分,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指数为10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60%~99%;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指数30%~59%;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基本痊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②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③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进行评估,0~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④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⑤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7.78%(χ2=4.753,P=0.029)。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
2.3 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表3 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皮疹1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皮疹1例。两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3/37)与对照组11.11%(4/36)无明显差异(χ2=0.002,P=0.970)。
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狭窄,促使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的神经功能损害性疾病[1]。常规西药治疗中风以给予脑保护药物、抗血小板聚集为主,以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疾病进展。但常规西药治疗总体效果有限。
中医学认为,中风多为肝肾阴虚、气虚所致,受痰、风、瘀、火、气、血等多种因素影响,病位在脑,病型以痰瘀阻络证为主,病机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治宜活血通络、补肾养阴、熄风化痰[2-3]。化痰活血通络汤是自拟中药方剂,方中三七性温、味甘苦、可活血定痛、化瘀止血,半夏性温、味辛、可燥湿化痰,天麻性平、味甘、可祛风通络、熄风止痉,三者为君药;白术和中益气、健脾燥湿,郁金活血行气,川牛膝补肝肾、祛瘀活血,鸡血藤活血通络,石菖蒲开窍豁痰,胆南星化痰清火,丹参祛瘀止痛,地龙、全蝎熄风通络,共为臣药;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加减,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血之效。现代药理学表明,半夏可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4];丹参可扩张动脉,改善血液流变学[5];地龙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凝作用[6]。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表明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有研究指出,化痰活血通络汤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效果明显,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脂水平[7]。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证实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可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效果确切,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