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荷 金 琛 黄天利 孙智慧 林慧婷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 苏州 215099)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应促进物流配送、快递行业和网络购物的发展[1]。体现了政府对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2]。
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遭受到了短暂性的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在这场生存危机中,物流企业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并抓住时机进行产业升级,弥补自身的缺陷以及规避外界所带来的风险。本文将用SWOT分析法分析经济冲击过后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营与发展,以便清晰地认识经济冲击对物流市场方面的影响,发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了解经济冲击后企业采取物流管理方法的转变与创新。
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一直以高标准要求物流企业的各项措施[3]。因此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内部情况,同时也要参考外部的政策环境。表1是我国近些年相关物流政策整理。
表1 物流相关政策整理表
自2020年1月份起,全国快递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传统服务业市场需求整体收缩,物流景气指数呈现大幅回落。
据中国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各行各业的业务收入累计达到2192.2亿元,同比增长0.8%;业务总量累计达到3475.9亿元,同比增长7.5%。与去年同期相比,行业业务量增速大幅收窄,但增速仍旧呈现逐月提高态势。这些数据深刻展现了我国物流市场良好的发展韧性和承压能力。在这场生存危机中,物流企业面对着不同的劣势与威胁,也不乏自身优势与外界的机遇,各企业应优势互补,共同努力,解决经济冲击之后物流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下文以京东为例,用SWOT分析法对其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1)配送及时和安全性
京东物流采用的是“仓配一体化”模式,在全国各线城市建设大量仓库,通过数据分析,再依据消费者的网购习惯,精准预测用户的购置偏向,在最近的移动仓或者配送店里做好商品储备,使货物离消费者越来越近。顾客在京东下单后,可以对预计送达的时间,派送员的派送时间,具体位置一目了然。
在2020上半年这段特殊时期内,京东防控措施完备。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应急物资供给充足,全国营业部对在岗人员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实时做好包裹消毒任务。全力响应社区防控要求,对于无法进入的小区,通过自提柜、便民服务点、物业代收、社区配送Mini站等多种无接触配送形式,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全面满足消费者的收寄需求。
(2)应急能力强:特殊时期业务稳定,用户体验好
在全供应链能力、智能技术与多元生态的优势下,在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与团队执行力的支持下,京东物流合理运用智能调配,仓储与运输全面协同,提供10种无接触性的物流服务,确保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援物资以及民生应急物资能够精准、高效地送达武汉及周边地区。此次,京东搭建数年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以及积攒的技术派上了用场。春节期间各大快递企业陆续放假,客户购买量又急剧增加,针对这一情况,京东物流扛起行业大旗,为维持百姓的日常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
(3)企业坚持公益为先,展现责任担当
危机之中,京东物流始终活跃在应急物资配送一线。为推动社会就业,一方面,全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确保员工能够尽快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向全社会推动招聘计划,缓解社会失业压力。作为行业领军者和支撑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复苏的中流砥柱,京东物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优质口碑,实现品牌效应。
(1)投资大,风险高
为了建设物流自营配送系统,京东不但需要融入大量的资金,还需庞大的运输设备、仓储、相关的人力资本加以支撑,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企业难以保证资金供给充裕和资金链的有效运转。一旦资金短缺或出现突发状况就会导致周转不灵,整体灵活性减弱,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2)独立做,覆盖面小
在大数据时代,电商平台应时而生,乡镇居民的网购次数显著增多,但以京东目前的物流程度显然无法满足这一市场的需要。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受企业经济实力,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企业自营物流难以做到区域全覆盖,大多偏远地区无法送达。虽然京东主打的正品低价和“211限时达”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但一旦订单量增大,就会带来配送压力。
(1)国家政策支持
现代物流是一项重要发展策略,在推进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近年来,国家对优质企业放宽政策、提供补贴,加强保障物流用地需求和拓展物流融资渠道。企业此刻应迎难而上,紧跟国家扶助相关政策,摆脱行业潜在危机。
(2)物流需求形式改变
传统线下交易在新冠疫情期间受到冲击,客户订单大多转为线上交易。加速更迭了物流的需求侧与供给侧,物流行业与电商业、制造业、饮食业等深度融合,外卖、生鲜、商超、医药等对于物流的粘性增强,用户跑腿需求的多样性增加。在应急物资分配方面,成熟的物流运作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政府、企业、消费者对物流行业的信任,为物流行业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机会。在行业边界延伸的辅助下,企业只有发展成多元化布局才会更加稳定,提出综合性解决策略才是俘获用户的真理。
(3)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
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员工返岗不及时,订单囤积,推进物流各环节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就显得十分必要。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和优化[7]。物流企业能够利用信息平台提前制定发货战略,实行分流引导、错峰发货,减缓物流压力,建设高度透明、共享、可信的物流信息网络体系。
通过仓储、分拣、运输以及配送供应链环节的相互协调,人工智能逐步构成高效智能化的物流平台。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将驱动全链路数据储存和性能计算,使得物流网络规划和仓储管理都可以及时实现对接并且完善物流供应链。
(1)交通出行管制
新冠疫情对春运返乡与返工等大规模人流迁徙对整个综合交通体系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助力复工复产、城市交通发展和严防病毒交叉感染等中取得平衡,是做好公共卫生保障和推动交通系统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有效应对危机,各地政府均采取防控封锁政策,对住宅小区严加管控,限制人员出入,使得城市交通降到最低水平,直接导致了道路交通流量的急剧下降,干线运输寸步难行,各家中小型物流公司难以跨区域实现运输配送作业。
(2)物流人员缺失
物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部分企业节后返程复工率较低,阶段性用工难,生产线基本处于停摆状态。社会失业率相较去年有了明显升高,相关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2019年&2020年1~5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再加上我国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供给总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级物流人才不但要懂得专业知识,而且要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既懂得如何从战略的角度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又有一线部门实操经历的物流人才是此时行业最短缺的。社会对物流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企业文化环境不浓,工作压力过大,酬劳过低都会致使人才流失。
(3)全球经济阴霾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得国际金融业发生剧烈震荡。美股接连四次熔断刷新历史,市场恐慌情绪和避险情绪高涨引发全球债务风险激增。各国陆续实施隔离防控、海关把控等监管措施,直接导致国际进出口贸易及相关生产产业利润极速下滑,物流受阻、员工失业等问题不断涌现,全球需求与供给双向链条都呈现下降状态。与此同时,国际保护主义抬头,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消极作用,导致收入不平等、金融过度膨胀等矛盾不断激化,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思潮。
国家为刺激经济复苏,对中小企业放宽政策提供补贴以降低产业链循环风险和企业发展压力。面对道路封闭情况,企业应当做出相应的动态调度,构建高效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持续推动运输结构改革,促进物流运输业降本增效。
此次新冠疫情让物流企业发现了更多的创新技术与服务模式的应用场景,推动物流产业链的新一次技术升级。物流发展将围绕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分散市场、替代紧缺人力、满足个性发展、创造绿色生态五大导向。未来,以网络货运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将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内容。在各个物流服务场景中,无接触的智能化工厂与智能化物流中心成为一大亮点,智能物流技术相关的深度应用与可靠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物流企业需要不畏艰难、担当有为的员工,也需要视野开阔的高端人才。物流企业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对管理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也应该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在员工招聘时,企业需适当提高入门槛,保障员工本身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并在后续培养上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公平公正的高质量培训和考核规范体系。此外,要重视与国际领先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储备拥有物流管理知识和组合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物流人才,以便更好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实用技术。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企业需培养人才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开拓管理人员的跨界思维,促使员工积极探索模式转型方向。
此次经济冲击,影响最大的是线下消费领域,这也促使企业将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作为发展重点。此外,供应链节点建设转变为物流网络布局,运用物流网络的效应,企业能够有效提供服务与保障供给。在库存设置方面,为了面对突发紧急状况,还应商量供需平衡,重新建立安全库存。物流企业更需要定期对自身资金管理能力、 盈利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基于评估结果以及企业实际财务情况制定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措施,从而做好资金回收管理工作。最后,考虑适当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减少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通过对市场进行合理的定位以及分配,细分市场,构建关系,搭建桥梁,实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