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明
我参加工作40 年来,一直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农村中学工作15 年,担任班主任20年,担任学校领导近20 年。多年来,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这些成绩和荣誉来源于我多层面、多渠道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回顾40 年的奋斗历程和成长心路,我的专业成长的关键词是淡泊名利、价值坚守、放飞思想、与时俱进、执着追求。我认为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是以“自觉”为导,以“精进”为要,以“每天”为纸,以“言行”为笔,以“爱心”为墨,最终以“岁月”成册。
1981年6月,我毕业于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并被分配到江苏省金坛县指前中学——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走上讲台不久,学校安排我面向全教学片开公开课,公开课上得很成功。老校长看出我有点飘飘然,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教师上好一节课容易,上好每一节课难;做一辈子教师容易,做一辈子让学生尊重的好教师难。”这句话让我冷静了下来,此时我又想起了读师专时的班主任的话:“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却是教师生命的全部,一个教师的立足点和生长点是课堂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从此我暗下决心:“既然做了教师,就要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1982 年,我有幸参加了常州市教研室杨裕前老师领衔的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研究课题组(金坛县小组),在这个课题组中得到了杨裕前、赵炳筠等老师的指点,并观摩了一些名教师上的课,听到了具有独特见解的课堂教学点评。这些拓展了我的教学视野,让我学会了怎样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从那时起我尝试着对数学课堂的导课、组织、提问、启思、板书、教态、应变、节奏、结课等做系统研究,受益匪浅。当时我尚未成家,回家交通又不便,干脆以校为家,星期天都在校钻研教材、学习相关杂志上有关教材教法的文章,做数学题,做教具和学具,写教学反思和参加课题研究的收获等。我常对自己说:“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论学习要深入地读教育大家的原著和经典,行动学习则要善于将别人经验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将初一到初三的代数、几何教材中的例题、练习和教参中的例题、习题全都做了一遍,将能收集到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和竞赛题全部做了,我的信条是:自己没做过的习题不给学生做!为此我不时进行“解题方法归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题与题之间的“某种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常能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应用,学生对我最佩服的是我常将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变成新颖有趣的新题呈现。几年下来,我对“变式教学”有了一些“领悟”。“把握重点地从一道题变式拓展出一类题”,这在中考复习中是非常省时而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带的每一届学生中考数学成绩都在全金坛名列前茅。学生都说,“听潘老师的课真是享受,不知不觉地一节课就过去了”,“潘老师的课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又高潮迭起、视野开阔,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我的教育教学在金坛范围内渐渐有了“名气”,1994 年我被“选优”调入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母校——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调入华罗庚中学后,学校安排我带一个“差班”——初二(2)班。开学后,在我和各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初二(2)班的班风和学风发生好转,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依然不佳。我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学生不仅基础差,习惯也差。我便会同其他科任老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生本研究,并制定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具体方案。在开学第三周的班团活动时间,我特邀两位有代表性的家长来给学生讲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对他们成才的期望,使全体学生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以前端正了很多。接着我从学生的作业抓起,每天从科任老师那里收集典型的错误较多的学生作业进行公开亮相,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错的原因,然后让其他学生谈从中得到的启发,并借机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和习惯养成教育。这种让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方法很是奏效,一周后学生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书写变得规范,错误明显减少。我对所有学科都严格要求,因为那时我就坚持认为有些学科虽然中考不考,但对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学风很重要。由于我的严格要求,学生不管上什么课都很认真,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上我班的课,他们的感觉是学生学风正、习惯好,教起来很省劲。半学期过后,初二(2)班由所谓的“差班”一下子变成年级中的“优班”,被评为市“优秀班集体”。当时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我对教育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教书和育人是紧密相连的,育人是第一要务,要以教书为载体让学生达到“全人发展”的要求;育人需要一支团队,与同事和家长的紧密合作很重要;育人是一项工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佳的思维习惯传授给学生,这些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2000 年前后,我跟随朱永新教授做“新教育”研究,也读了很多朱永新教授的专著,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新的理解。我常对老师们说:“我的‘学科背景’是数学,但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以数学为背景和载体’来‘育人’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有助于他们掌握“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他们认识、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理性精神。叶澜教授说:“研究老师的教,不能回到老路。老师的教可能是一个点拨、引导、提升、点评,是不教之教的过程。”在“依据核心素养确定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修订课标与重组教材”的顶层设计之下,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路径和方法,特别要强调数学在“育人过程”中的“教育性”。
2009 年,我成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培养期间,我提出“自觉数学教育”思想,得到了顾泠沅等导师的肯定和指导。“自觉数学教育”提倡“以教引学,以学促教”,旨在从“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进入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分彼此的“第三种教学关系”——这是一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混合式学习方式。“自觉数学教育”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让学生在经历成长中的各种困难、挫折、失败时,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良好的心态,享受学习进步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有一个明亮的底色,为一生乐观向上奠定基础。“自觉”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唤醒师生对教与学进行本质性思考,提升师生对教与学的反思力、创新力、建构力。在面向未来的教育中,还有很多非良性结构问题需要我们不懈地去探索,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用理论与实践性智慧进行探索和解决。我认识到应对当下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批判性反思,以期找到教育教学行为“健康进步的可靠起点”。
一个人只有走出自己的“荣誉光环”,才可能走得更远。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而知识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觉的态度和精进的精神。历经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风雨”,我清醒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教师,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需要不断地向着教育教学的智慧深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