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瘦金体书法研究述评

2021-09-02 09:08张悦
西部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瘦金体宋徽宗书法

摘要: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一直被世人称道,他所创造的瘦金体书法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梳理近代以来有关瘦金体书法的研究发现,关于其本体的研究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字帖形式的著作;第二类主要是从用笔、结构、法度等方面对瘦金体进行分析的期刊论文。对于瘦金体书法的渊源研究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师承渊源研究;第二类是道学思想对瘦金体的影响研究;第三类是绘画对瘦金体的影响研究;第四类是帝王身份对瘦金体的影响研究。有关瘦金体书法影响的研究主要有瘦金体钱文研究、碑刻研究和“以书入画”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瘦金体;书法;宋徽宗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57-03

一直以来,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1135年)都以其亡国被俘的经历以及高超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就其艺术成就而言,大体可以“诗词书画皆绝”概括。其中,学界将研究更多集中在他的工笔花鸟画,而书法研究相对少。客观来说,赵佶的确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到了北宋,篆、隶、楷、行、草所有书体都已完备,宋徽宗赵佶“能够用所有常见的字体进行书写”“曾多次用十种字体誊抄经文”,而这其中最为人注目的成就是创造了瘦金体[1]。

瘦金体隶属楷书,以纤细爽利、瘦挺苍劲、清丽从容为特点,可识别性强。它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历代诸多书法大家的认可。例如,赵孟頫评价其“天骨遒美,逸趣蔼然”;袁桷赞美其“笔法飞动,有凌云步虚之意”;柳贯认为其“鸿笔宛委扬清风”。但相较于赵佶的绘画,学界对瘦金体的书法研究要少很多,沿袭者也寥寥无几,其不被后人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习惯把人的品格、修为作为评价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而宋徽宗留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玩物丧志、昏庸误国,因此瘦金体在后世书家眼里自然是不讨喜的;二是瘦金体线条瘦薄、笔锋尖利,其暴筋露骨的风格与传统儒家讲究敦厚内敛的主流文化相悖,因此未得到多数习书之人的推崇。此外,瘦金体对书写者的书法功力有极高要求,即使有人摹仿,但学成者少之又少。为弥补瘦金体的书法理论研究不足之憾,笔者查阅了近代以来关于宋徽宗瘦金体研究的部分著述,并对其进行分类梳理,略作评述。

一、书法本体研究

近代以前,对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的研究很少,多为书家分散的只言片语,或是附庸于皇帝传记的寥寥数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近代之后,一些书画大家开始对瘦金体进行专业性的考证和研究。针对瘦金体书法本体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字帖形式的著作。这类著作多收录了赵佶的书法作品以供临摹,同时对书体进行讲解分析。例如,水赉佑编著的《赵佶的书法艺术》[2]共收录了赵佶27幅包括绘画、石碑等上面的书法作品。其中瘦金体作品23幅,总结了瘦金体的书体特点,梳理了书学渊源和影响。周振《宋徽宗瘦金体及其笔法》[3]以《秾芳诗》和《千字文》为帖,分别对其基本笔画、结体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瘦金体“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似柳叶,竖钩细长,游丝贯联,神完气足”的总体特征以及相应临习要点。王平川、赵梦林编著的《宋徽宗书法全集》[4]收录作品更多,包括41幅瘦金体楷书作品和6幅草书作品。

第二类主要是从用笔、结构、法度等方面对瘦金体进行分析的期刊论文。例如,龙建人《宋徽宗的瘦金体》[5]分析了瘦金体的美学特征,认为其笔法之中蕴含着一种刚柔并济的秀美。韩晗《宋徽宗赵佶的画家眼光与“瘦金书”》[6]从线条、笔法、结构等方面分析,认为赵佶是以工笔绘画的眼光看待书法,笔体突兀夸张,世人的评价大都言过其实,以其创造义掩盖了书体本身的毛病。

二、渊源研究

对于瘦金体书法渊源的研究,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是师承渊源研究。关于瘦金体的师法关系,很多著述都有提及,但大部分无非人云亦云,缺乏详细的考证。水赉佑编著的《赵佶的书法艺术》比较早地涉及了这一问题,该书从历代古籍中梳理有关瘦金体渊源的论述,列举了黄庭坚、薛稷、李煜、褚遂良等不尽相同的六种说法。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当时与赵佶交好的书画名士王诜、赵令穰、吴元瑜,并最终认为赵佶的瘦金体是先学薛稷、薛曜,后学黄庭坚。当代书法理论家曹宝麟在《赵佶的书法》[7]中对瘦金体师承关系有更细致的研究。他提出瘦金体师法黄庭坚和薛稷已成共识,认为薛稷之说可能是因为薛稷列属“初唐四家”,更有名气一些,实则是效法其从弟薛曜,并从字体结构上对该观点加以论证。李冰林的《浅议唐太宗、宋徽宗、清高宗三位帝王的书法》[8]则是从赵佶师法薛稷再向前追溯,参照相关史籍,得出薛稷是褚遂良的高足,而褚遂良宗法虞世南和王羲之的纵向师承关系。宋芳斌《宋徽宗“瘦金体”书法风格关联性探源》[9]认为赵佶书法应是先学吴元瑜,后上溯薛稷,而非直接取法薛稷。此外,作者还根据徽宗在欧阳询《张翰帖》《卜商帖》上所留题跋的褒扬态度,以及瘦金体与欧阳询字体在风格上的相似性,认为欧书对瘦金体风格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此外,李军《赵佶瘦金体取法探析》[10]认为瘦金体的形成与赵光义、卫夫人关联性大,此种观点较为新颖,然而文章中的史实依据并不充分,缺少直接紧密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对他们几人的书法做出可靠的对比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第二类是道学思想对瘦金体的影响研究。宋代崇奉道教,宋徽宗设道官,建道观,修道学。他一生多次亲自注解道经,甚至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的书法无疑也受道教思想及美学的影响。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11]认为宋徽宗把“无为之真”视为美的最高标准,瘦金体深得恬淡、自然、传神之道。岳久媛《道教意识对宋徽宗书画的影响》[12]从瘦金体模仿鹤态入手,认为瘦金体清劲的审美取向符合道教美学清新自然的追求。

第三类是绘画对瘦金体的影响研究。如果说对瘦金体的评价还存在褒贬不一,那么赵佶的工筆花鸟画则是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普遍认可,绘画对于瘦金体形成的影响也是学者们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邓白的《赵佶》[13]主要研究了赵佶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并从绘画视角看待瘦金体,认为其秀劲的字体和工丽的画面相得益彰。此外,邓白先生对瘦金体的一段评价也颇为经典,具有浓厚的画面感,被后来的学者广泛引用,故摘录在此:“曾受薛稷和黄庭坚的书法影响,但后来自辟蹊径,独树一帜,笔势飘逸,如冲霄鹤影,高迈不凡;掠水燕翎,轻盈无迹。瘦劲而不纤,端整而不板。特出于钟、王法度之外,与褚、虞、颜、柳亦不相侔,即南唐李煜的‘金错刀也不能专美于前”。雷森林的《试论宋徽宗绘画对其“瘦金体”形成的影响》[14]研究了绘画对瘦金体笔法和章法的影响,既看到了书法题画的形式美,也看到了以画家立场写字所带来的重构图、重造型、程式化的弊病。陈欢迎、李阳洪《略论宋徽宗瘦金体与其绘画之互文共生性》[15]认为瘦金体的结体特征与绘画艺术经营位置及构图造型具有很强的共通性。此外,画面题跋的需要也要求书法在谋篇布局上做出相应安排和调整。

第四类是帝王身份对瘦金体的影响研究。得涧生的《两宋二帝书法》[16]聚焦宋徽宗赵佶和宋高宗赵构这对父子帝王的书法,通过作品分析二人的风格特点及传承关系。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宋史学者伊沛霞的《宋徽宗》重视其书法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义,该书记述了宋徽宗用瘦金體写匾额、刻石碑、用于钱币之上以及将书法作品赠予朝中大臣等事迹,认为其对自己书法很是自信,愿意让其成为自己的象征,还认为宋徽宗是“以文人的身份来履行自己的皇帝职责”。宋芳斌《宋徽宗“瘦金体”书法风格关联性探源》也认为赵佶的艺术风格和他的皇帝身份有很大关系,其身份为其结交书法家、阅览书画珍品以及书法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

此外,宋芳斌《宋徽宗“瘦金体”书法风格关联性探源》还分析了北宋当时的书法工具的发展和使用对于瘦金体形成的影响。李军的《赵佶瘦金体取法探析》关注到了当时的印刷体与瘦金体风格的关系。

三、影响研究

对瘦金体书法影响的研究主要有瘦金体钱文研究、碑刻研究和“以书入画”研究三个方面。

宋代在中国铸币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品种、铸量、出土量多之外,北宋钱币因精湛的书法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北宋“御书钱”就是由皇帝亲自书写钱文。宋太宗赵光义开创了这一先河,到了宋徽宗时期,瘦金体钱文尤为精美,代表了宋代货币文化的最高水平。刘绍明《瘦金体钱与宋徽宗其人》[17]将宋徽宗崇宁、大观和宣和年间的钱文作比较,发现其在位年间字体由一味硬瘦到湿润,再到圆融、没有劲道,认为是其年龄心力变化的反映。沈奇喜《宋徽宗钱文书法艺术探微》[18]认为瘦金体钱文铁画银钩,瘦劲飘逸,最令人叫绝。作者还用颜真卿的《八法颂》为参照,分析了瘦金体钱文的笔法特点。

宋徽宗的书法很多是通过碑刻保存下来的,因此,碑刻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瘦金体的重要依据。黄文格《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考析》[19]中提到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当时发现的见于金石著录的宋徽宗瘦金体字数最多、最成熟的碑刻,文章将福建莆田的神霄碑与海南的碑刻作了比较。杨晨、李金波《浅析大观碑与宋徽宗的瘦金书体》[20]考察了河北赵县完整保留下来的宋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根据碑文分析瘦金书体的笔法特征和结体风格。刘金亭《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考》[21]考察了位于陕西耀县药王山显化台的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作者将碑文上的瘦金体文与徽宗的《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帖》进行对比,认为该碑是其书法艺术转变时期的代表之作。

笔者前述整理了宋徽宗工笔画对瘦金体形成影响的诸多研究,此外,很多学者也看到了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对他绘画的影响,特将相关研究整理在此。崔岩的《“千古艺帝”话徽宗——赵佶艺术解析及其画史意义》[22]看到了宋徽宗作品中诗书画印结合的特殊性,作者指出诗书画印结合在元明以后成为了中国画的传统特征,但在北宋,还尚处草创时期,是赵佶开此风气之先河。作者认为“诗发画未尽之意,画因诗更显圆满”,并且瘦金字体和工丽的画面相映成趣。砺之所著《宋徽宗在书画结合中的贡献》[23]认为瘦金体细劲硬朗的线条、工稳整齐的结体可以和工笔画均匀光滑的勾线、精工细致的渲染相协调,认为赵佶在诗书画结合形式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陈欢迎、李阳洪的《略论宋徽宗瘦金体与其绘画之互文共生性》对“以书入画”的理解更加清晰明确,作者将其分成了三个方面:一是以书法用笔入画,使绘画中融入了瘦金体的行楷笔意;二是瘦金体重装饰的造型特点与绘画形成形式上的对比关系,强化审美效果;三是将书画两种艺术组合于同一画面的形式融合,最终实现了“书绘并工,附丽成观”。朱柳敏[24]《浅议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宫廷画”及其对南宋画风的影响》认为瘦金体的审美取向影响了南宋绘画,甚至导致了南宋某些画派的兴衰。

此外,很多著述提到了瘦金体书法的传承者,但大多只是一带而过。何通的《浅析宋徽宗瘦金体书法艺术》提到了金章宗完颜璟、启功、郝幼权、田英章、邱金生、于非訚等对瘦金体的传承,并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相关成就。

结语

综上所述,近代学者对于瘦金体书法从书法本体、形成渊源及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涉及书法学、历史学、碑刻学、钱币学、美术学、道学等多个学科,研究角度呈现多样化动态发展。同时,尽管其中不乏很多真知灼见,但是也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浅尝辄止的问题,史籍引用重复性强,缺乏进一步的引申和分析。建议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可尝试寻找新的视角,或是在对史料依据的进一步挖掘上发力,以期对瘦金体书法能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伊沛霞.宋徽宗[M].韩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91.

[2] 水赉佑.赵佶的书法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1.

[3] 周振.宋徽宗瘦金体及其笔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1.

[4] 王平川,赵梦林.宋徽宗书法全集[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2:1.

[5] 龙建人.宋徽宗的瘦金体[J].创作评谭,2010(4).

[6] 韩晗.宋徽宗赵佶的画家眼光与“瘦金书”[J].美术大观,2014(2).

[7] 曹宝麟.赵佶的书法[J].中国书法,2008(1).

[8] 李冰林.浅议唐太宗、宋徽宗、清高宗三位帝王的书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2).

[9] 宋芳斌.宋徽宗“瘦金体”书法风格关联性探源[J].荣宝斋,2018(9).

[10] 李军.赵佶瘦金体取法探析[J].中国书法,2018(24).

[11]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

[12] 岳久媛.道教意识对宋徽宗书画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20).

[13] 邓白.赵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2.

[14] 雷森林.试论宋徽宗绘画对其“瘦金体”形成的影响[J].书法赏评,2015(1).

[15] 陈欢迎,李阳洪.略论宋徽宗瘦金体与其绘画之互文共生性[J].中国书法,2019(8).

[16] 得涧生.两宋二帝书法[J].中国书画,2003(1).

[17] 刘绍明.瘦金体钱与宋徽宗其人[J].书法,2004(2).

[18] 沈奇喜.宋徽宗钱文书法艺术探微[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4).

[19] 黄文格.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考析[J].福建文博,2009(4).

[20] 杨晨,李金波.浅析大观碑与宋徽宗的瘦金书体[J].美术教育研究,2011(6).

[21] 刘金亭.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考[J].中国书法,2015(1).

[22] 崔岩.“千古艺帝”话徽宗——赵佶艺术解析及其画史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

[23] 砺之.宋徽宗在书画结合中的贡献[J].中国书法,2012(5).

[24] 朱柳敏.浅议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宫廷画”及其对南宋画风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张悦(1998—),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单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责任编辑:易衡)

猜你喜欢
瘦金体宋徽宗书法
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书法
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书法欣赏
书法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宋徽宗:本是大艺术家,奈何做皇帝
赵佶书法
书法欣赏
皇帝的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