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

2021-09-02 16:40时希杰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农民

时希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农村考察时发出“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明确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近年来,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发挥农民合作社在助农、扶农、富农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合作社作为小农户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方向,符合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规律要求,已成为带动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引导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2020年,笔者利用在福建省寿宁县挂职服务的机会,结合寿宁县委提出的“大下党、大三祥、大城镇”三部主题曲发展战略,在农业板块重点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以寿宁为样本进行了蹲点调研。调研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乡村基层,注重与普通农户和合作社负责人的非正式交流,力求掌握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寿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基础条件

寿宁县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地处闽东北部,洞宫山脉南段,位居闽浙两省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全县辖8镇6乡、205个行政村(社区),土地面积14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1.6%,拥有58.2万亩富硒和68.8万亩富锌土壤资源,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获评“中国硒锌绿谷”。

2020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49亿元,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6元。茶园面积15.5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24.9亿元;油茶种植面积6.76万亩,总产值3.4亿元;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总产值1.9亿元;柑橘脐橙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值1.4亿元;葡萄种植面积10300亩,总产值1.339亿元;猕猴桃种植面积5300亩,总产值8480万元;锥栗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值6000万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2008年,寿宁县成立了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寿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在产业规模、示范引领、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质和量上均有较大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县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81家,成员出资总额15.96亿元,涉及茶叶、葡萄、油茶、脐橙、蔬菜、药材、生猪等特色产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产业基础较好。截至目前,寿宁县已创成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家,市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示范社”19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2020年新申报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

虽然寿宁县农民合作社在发展数量上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总体规模普遍偏小,其中10人以下合作社占比48.6%,10—50人合作社占比23.3%,51—100人合作社占比7.9%,100人以上合作社仅占比0.6%。

寿宁农民合作社按业务划分,主要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業及其它,其中以种植业合作社为主占比约82.3%,养殖业占比约15.5%,水产业占比约1.1%,其它占比约0.04%。合作社治理结构类型,普通农户领办型占比57.7%,乡村能人领办型占比19%,村干部领办型14%,返乡青年领办型11.4%,企业领办型占比1.1%。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寿宁县现有合作社运营模式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收购、存储和销售服务,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占比约64.6%;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通过示范基地种植、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保底价回收产品等方式,调动周边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自身做大做强,占比约25.7%;三是“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企业为龙头,以合同等契约方式,共同从事生产经营。由企业提出生产标准,提供生产物资,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及对农户的生产技术进行指导培训,农户按照标准生产,占比约4.8%;四是“联合社+合作社”模式,由多个合作社联合起来的经济组织,实现大批量规模购销、社与社的技术与信息交流,改善单一社的弱势处境,获得长久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占比约1.6%;五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以党支部为核心,凝聚合力发展产业,切实帮助农户参与到合作社经济中,让农户享受合作经济带来的实惠,占比约1.3%;六是“协会+合作社”模式,协会提供综合性经营与服务,主要负责涉农业务指导,以及销售、购买、信息服务等,占比约0.5%。

二、寿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分析来看,寿宁县合作社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部分合作社存在发展层次不高、效益不明显、管理不规范、人才严重匮乏、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一)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内因

1、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注册的合作社均应制定章程、财务等各类制度,但受限于合作社管理者能力水平,合作社管理运行多流于形式,存在多数运行不够规范、成员管理混乱、财务管理不规范、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做强做大。

2、缺乏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合作社发展内生力量的关键。但是寿宁县多数合作社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技术、懂经营、擅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更多凭借老办法、老经验来办事,自身发展意识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和具体设想,合作社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3、抵抗风险能力弱

据了解,寿宁县合作社社员数在50人以下的达85.5%,合作社以生产为主占比高达97.76%,主要提供初级农产品。合作社与农民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仅在生产环节、技术咨询及销售等进行合作,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技术含量、附加值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此外,受市场竞争、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农产品滞销、减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农户农产品农民
耕牛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民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农产品争奇斗艳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