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 化纤生产能力夯实

2021-09-02 02:27:50
纺织科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环锭细纱机脱胶

1991—1995

“八五”期间,纺织行业技术改造以“深、精、高最终产品出口专项”“新型纺织原料专项”和“新型纺机国产化专项”为主,安排了866 个项目,总投资125 亿元,其中中央安排56 亿元,用汇12 亿美元。通过几个专项的改造,初步进行了产品和行业的结构调整,增加了新产品,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档次,增加了出口创汇。

“八五”期间,由于纺织原料极为短缺,纺织工业大力发展化学纤维和化纤原料,制定了化纤发展规划,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了化纤的迅速发展。1994年化纤产量已达269 万吨,产能约286 万吨,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104 万吨和84 万吨,并新增化纤原料能力36万吨。化纤产量的增加对缓解纺织原料不足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化纤产量的增长,化纤品种也不断增加,如干法睛纶、涤纶工业丝、涤纶细旦丝等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差别化纤维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达15%。

文献来源:《中国投资与建设》1995年5月 文/国家计委机电轻纺司纺织处

《化纤长丝仿毛精纺呢绒产品开发》

刊登日期:1991年第2期 总第6期

“化纤长丝仿毛精纺呢绒产品开发”以新型仿毛化纤长丝作为原料(包括空气变形丝和共纺网络丝),以高效短流程的加工路线,纺制出仿毛效果好的纯化纤长丝华达呢、中厚花呢、轻薄花呢、啥味呢等几大类新品种。其外观、手感、防污、洗涤、起球等服用性能的客观测定、主观评价和实际试穿分析,在“仿毛像毛”方面,已达到较好水平,在国内领先,并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国内外新型环锭细纱机的发展概况》

刊登日期:1991年第3期 总第7期

环锭细纱机作为纺纱工业中的传统纺纱方法,由于其具有成纱结构、质量、品种和人们熟悉程度等方面的优势,虽然面临各种新型纺纱机的挑战,但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国产FA 系列环锭细纱机具有一定的水平,其牵伸装置采用SKF 或INA 牵伸型式,纺纱性能与国外设备相似。近年来该系列细纱机在机电一体化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新型环锭细纱超长机型和单锭单电机的研究已正式列入“八五”攻关项目,集体落纱装置也在研制中,国产全自动络筒机已有样机问世。

《我国纺织纤维原料的产需关系和节约问题》

刊登日期:1992年第2期 总第10期

纵观整个纺织工业,目前中游工业的纤维初加工能力已膨胀到需要约840 万吨的纺织纤维原料,而国内生产仅能解决570 万吨左右,产需缺口约270 万吨。以棉纺业、毛纺业为代表的我国纺织中游工业对纺织纤维的需求量已跨过“八五”提前进入“九五”计划。为了缓解这一紧张矛盾,在今后几年内应逐步把纺织纤维的产需缺口控制在60 万吨左右。

《首台国产纺粘法非织造布纺丝机通过鉴定》

刊登日期:1993年第2期 总第14期

由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机械厂、沈阳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航空航天部606 所、江苏仪征纺机厂共同承担研制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于1993年3月在辽宁大连金川纺粘无纺布厂通过鉴定,从而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技术上达到了国外上世纪80年代同类设备水平。

《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探索》

刊登日期:1994年第2期 总第18期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和发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面向市场,开拓新的领域,鼓励和支持各科研院所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国际市场上,由复合纤维和超细纤维制作的仿丝绸产品、人造麂皮、高密织物和仿“桃皮”织物销售十分走俏,中纺院集中力量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开发了新的复合纺丝机。在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中纺院发挥技术和设备的优势,着重开发了外贸用针织纱,包括雪莱毛、羊仔毛和兔羊毛针织纱,仅在1993年就开发250 余个花色品种。中纺院通过承担科研项目,研制开发了新型苎麻脱胶助剂,缩短了整个脱胶时间(常温脱胶从8h 以上减到5h 以内;高温高压脱胶从5h 减少到3.5h)。

猜你喜欢
环锭细纱机脱胶
细纱机主电机节能改造
脱胶微生物菌群与Dickeya dadantii DCE-01菌株的苎麻脱胶性能比较分析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工艺
环锭纺纱智能生产线示范作用明显
稳定剂在苎麻氧化脱胶中的工艺优化
细纱机锭子有限元分析及减振方法研究
低扭矩纱性能和结构
施耐德电气电子凸轮(CAM)在环锭细纱机卷绕成形上的应用
自动化博览(2014年9期)2014-02-28 22:33:36
智能环锭细纱机的研制
装备机械(2012年4期)2012-05-30 05:18:36
果胶复合酶的生产及其在亚麻脱胶中的应用
纺织导报(2009年8期)2009-12-15 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