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围治疗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1-09-02 08:29张春玲杨春萌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张春玲 杨春萌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围治疗期;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心脏变形、毒血症、冷而无汗、高热不退、突发性不适等症状,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1]。由于该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包括依托红霉素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效果比较确切[2]。不过,在患者的围治疗期,对于临床护理仍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护理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效果下降、治疗时间增加、并发症增多等不良情况。因此,在围治疗期应当采取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与保护[3]。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50 例,研究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围治疗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50 例,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8 例、女性患者37 例,年龄38~68 岁,平均年龄(50.4±3.5) 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0 例、女性患者35 例,年龄39~69 岁,平均年龄(50.6±3.4) 岁。两组比较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显示阳性,同时具有累及心内膜的明确证据,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其它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对治疗使用的抗生素药物过敏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或神经疾病的患者,有沟通认知障碍表现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开展住院环境及生活辅助护理。日常饮食方面提供指导,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软食或半流食为主要饮食类型。针对发热的患者采取退热护理,配合完成实验室常规检查的采血标本护理等。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资料,结合患者病情情况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定期监测,根据时间对体温进行测量与记录,观察患者气管插管是否正常,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各项呼吸指标正常。定期开展血气分析,确保血气指标正常。采取心脏超声检查,有必要可拍摄胸片,确保心肺功能状态正常。如果上述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由于疾病和症状等因素,心理状态不佳,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可能引起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预后恢复。对此,与患者积极沟通,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分析产生原因。结合原因和患者认知水平、性格特点,采用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干预,联合心理医师共同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排解和舒缓不良情绪,提高信心,积极配合。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遵医嘱按时提醒患者用药。根据生化检验指标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用药方法和用药量严格遵医嘱进行,避免抗生素滥用。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安排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的同时,向患者讲解这种饮食方法的必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还要注意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如果患者存在心功能障碍,需要谨慎控制水、盐的摄入,并告知患者不良后果,提醒患者注意。如有必要,可采取血浆制品、白蛋白等输注,以及营养支持治疗。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況。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所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未减轻,实验室检查指标未改善。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自制问卷,总分100 分,80~100 分为非常满意,60~79 分为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并发症指标包括栓塞、心力衰竭。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处理,用均数± 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用t 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38.24±5.53)d、住院时间(44.87±5.61)d,分别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4.32±5.38)d、(51.80±5.94)d,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67%,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0.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67%,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0%,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4。

3 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心脏器质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引起急性化脓性感染,起病比较急骤,容易出现迁移性脓肿、血管栓塞、休克、皮肤黏膜出血、衰弱、多汗、高热、寒战等症状,同时有明显的感染灶[4]。另外,该病对于患者心脏功能也可能造成影响,严重时还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的情况。临床上通过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血液中出现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白细胞明显增多,同时部分患者存在进行性贫血。血培养可见存在化脓性细菌[5]。如果该病治疗护理不到位,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性动脉瘤、转移性脓肿、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目前,该病在临床治疗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流程相对比较完善,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在早期治疗中,采用足量有效抗生素静脉给药,保证大剂量、长疗程的合理用药。同时加强多种氨基酸、血白蛋白、冻干血浆、新鲜血等支持治疗[6]。

在围治疗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保证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还要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身体康复需求,保护患者的安全[7]。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护理方式,相比于常规护理综合性更强、涉及面更广。在针对疾病采取护理的同时,也能针对患者本身进行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8]。在具体护理中,针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都要做好定期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判断发生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加以干预,避免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恶化。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改善心理情绪,有助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依从性。做好用药护理,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进一步细化饮食方案,针对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营养摄入[9]。在综合护理后,患者病情等各方面情况都能得到更好的改善,护理效果十分理想。

综上所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围治疗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十分理想。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