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玮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抗体检测;输注效果;临床价值
人体血液中由两部分构成,即血浆与血细胞,而血浆内则含有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多种物质,相对来说,血细胞的代谢速度较快,如果因基因缺陷、营养物质缺乏、药物损伤等因素影响到血细胞的正常动态平衡,则很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等[1-2]。在患有血液病后,患者会存在浑身无力、免疫功能异常、出血、血管栓塞等症状,这会对人体各器官正常运转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患有上述血液病的患者,临床会对其实施血小板输注治疗,以改善患者机体凝血、免疫功能,但是很多患者在治疗期间体内都会存在血小板阳性抗体,这使整体治疗效果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导致输注无效,这进一步加重了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也使临床治疗工作更加棘手[3-5]。为最大程度保障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笔者将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到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工作中,现将具体流程与效果进行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 例血液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范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男女占比是31: 19,平均年龄(50.62±6.18) 岁,疾病类型包括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等等,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
1.2 方法 ①血小板抗体检测流程:采用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 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对这50 例患者展开检测,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混合抗体,严格按照相关规章管理制度与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从检测孔结果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阳性抗体。②血小板输注效果:50 例患者在接受血小板抗体检测后,方可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借助血球计数仪( 日本Sysmex1800i) 来统计输注前、输注后1 h、24 h 的血小板计数,输注效果可参考血小板增高指数进行分析,输注后1 h 的血小板增高指数<7.5、输注后24 h 后的血小板增高指数<4.5 方可判定为输注无效。
1.3 疗效评价 对比血小板阳性抗体、阴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以及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存在的关联。
1 . 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 软件中分析,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血小板阳性抗体、阴性抗体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 经对比发现,血小板阳性抗体患者的输注无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2.2 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存在的关联 经对比发现,患者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存在密切关系,输注次数≤ 3 次患者的输注有效率要高于输注次数≥ 7 次的患者(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原发于造血系统,或对造血系统功能造成影响,以致血液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改变现象的疾病,统称为血液病,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比较,血液病病程长、死亡率高、预后效果差,近几年来,我国血液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且不断年轻化,这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6]。血小板作为血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机体受到损伤后,血小板会迅速释放大量的收缩血管物质,比如儿茶酚胺、5- 羟色胺等等,以起到凝血作用,避免失血过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7]。
由于多数血液病患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所以临床会采取血小板输注治疗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虽然这种治疗方式效果确切,但是很多患者在多次输注后,输注效果会大打折扣,有学者认为,导致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两种,也就是免疫因素( 如血型、是否产生人类白细胞抗原等) 与非免疫因素( 如骨髓抑制、脾脏肿大等)[8-10]。为明确这一点,笔者对在我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50 例血液病患者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如果产生阳性抗体,那么输注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且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也存在关联,但是并不是所有产生阳性抗体的患者都会输注无效,也有一小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输注效果。
因此,对于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的血液病患者,为避免存在输注无效现象,需要提前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如患者体内已产生阳性抗体,应根据血小板配型结果来采取针对性的血小板输注方式,这样不仅节约了血液资源,更是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最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而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则应尽早开展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
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为有效节省血液资源,保障治疗效果,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前,要做好血小板抗体检测工作,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阳性抗体,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