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鑫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退役大学生复学适应性展开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相对良好。但是学校适应与学业衔接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与性别、心理等因素呈显著相关性。依据研究结果,本论文提出了促进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的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江西省;退伍复学大学生;复学适应性
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事关民族安危,國家荣辱存亡。当今高兴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要求部队现代化的建设不断加强,高速融合。强国之间,和平幕后,暗藏博弈,完成部队军事现代化改革迫在眉睫,越来越要求提高部队整体的素质水准,适应世界军事的瞬息万变。大学生队伍,成为部队现代化建设重要的一环。根据相应的征兵优待政策,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可保留两年学籍,在学业方面还有考研加分,士兵计划等优待政策,大学生士兵参军入伍逐渐成为发展热门。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强军梦的生力军,在我国强军梦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兵役法制度的改变,高素质的青年入伍军主要由社会青年群体转变为大学生群体。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在2013年后,拥有入学资格的退伍大学生回到了大学的校园,大学校园内诞生了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其拥有退役军人和在校大学生两个角色。部队到校园,退伍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的过程中难免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
在国家推出建国强军梦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从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全日制大学生参军制度。每年都有很多的高素质的大学生参军,通过学校的推荐进入部队。根据教育部统计,在2017年大学生入伍参军人数达到107.6万人,而2019年大学生应征入伍和参军的人数有着“双倍增长”的趋势,在双倍增长的趋势下,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入伍两年后重回校园进行学习。详细数据见下文参考资料。
在此期间,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退役军人”与“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中,退役复学大学生会出现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适应性问题影响着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在大学的学习中的有学分和学习绩点的问题、大学生活中的规律及作息时间难与周围其他同学协调、价值观上与周围同学不相同、人际交往中会出现隔阂,以上诸多问题导致退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易产生自卑感,对生活对家人对朋友以及对老师产生不认同感。退役大学生复学虽然有利也有弊,但是从对退役大学生调查来看, 存在着诸多有利的方面:退役大学生在部队近两年的锻炼下,有着极高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能够快速的适应大学新的生活,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有退役大学生的政策能够减轻家庭经济的压力。通过部队学会的知识可以促进快速成长, 学会感恩和珍惜,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和选择。
退伍大学生在当今学术界属于比较偏冷门的话题,难以引起人们对其的关注,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退伍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关于退伍大学生复学和就业的问题浮出水面,问题的产生使得学术界关注度增高,研究话题也越加深入。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来自江西省高校43名退伍复学大学生,不乏党员预备党员,其中共青团员居多,各军种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均有涉及。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及武警部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针对江西省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适应性问题的影响因素,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对南昌航空大学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适应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问卷的内容包括:校园环境融入,人际交往,日常作息,师生关系,毕业就业等共五大影响性问题。
2.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适应性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其各种影响因素的指标和大学生活的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从性别上看,男性有37人(86.05%);女性有6人(13.95%)。从政治面貌上看,共青团员有35人(81.4%);预备党员有6人(13.95%);中共党员有2人(4.65%),从所属军种来看,陆军有14人(32.56%);海军有6人(13.95%);空军有6人(13.95%)、火箭军有7人(16.28%)、战略支援部队有2人(4.65%);武警部队有8人(18.6%)。从服役期间获得荣誉来看,三等功或以上的3人(6.89%);优秀士兵的23人(53.49%);获嘉奖的3人(6.98%);其他的4人(9.3%)什么都没有的10人(23.26%);从复学时长来看,复学1年以下的19人(44.19%);复学2年的22人(51.16%);复学3年以上的2人(4.65%)。
三、江西省退役大学生复学适应性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1.退伍复学大学生中的学校适应,复学后产生的心理压力主要压力为学习困难,占比(48.84%);最低为没有得到身边人关注,占比(2.33%)。退伍后适应学校生活作息时间主要为一个月,占比(44.19%);
其次适应时间较快是一周,占比(27.91%)。退伍复学人际关系,与老师相处非常好,占比(39.53%);关系一般,占比(41.86%);与同学交流沟通很好,相处融洽,占比(55.81%);还行,一般交流沟通问题不大,占比(30.23%)。参加校级,学院或班级组织的活动很高,占比(72.09%),军营生活对复学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占比较高(67.44%)。反校后无违纪现象无受教师批评现象占(81.4%);复学后学习成绩很好(23.26%);一般中等(48.44%);成绩不理想,绩点不高(16.28%);有两门及以上的课程挂科11.63%;开展针对退役大学生服务,所参与的活动主要为就业指导(53.49%),复学指导(51.16%),学业指导(41.86%)。
2.在本研究中退伍大学生的复学指导,学习困难,就业问题与学校适应性是现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其中存在入伍前学习成绩好对自己的自信心较好,退伍之后的大学生在学校适应性较低,所以在退伍复学时无法较快的弥补在学习上出现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发不良的情绪,影响在学校的适应性;并且在学校适应性与性别上也有关系,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性别、学习情况给予关注。结合实际退伍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促进退伍大学生顺利毕业和心理健康发展。
3.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表明,一些选择参军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而且部分参军参军动机是因挂科,参军入伍的大学生,相对的一些政策可以让挂科清零。其中退役大学生在部队中受到的约束较多,学习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军事训练上,而且军队教育的形式与大学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存在比较大的的差异。退役大学生离学校学习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前在校园学到的知识技能大多存在遗忘的现状,部队的训练大纲与高校的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在对外界社会上的断层,会导致群体学习知识技能不连贯的问题。班级里大部分退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偏下水平的很多,且存在少数的退役复学大学生,出现未修满学分的情况,不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4.退役同学复学完成学业后,和普通的应届大学生一样也会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跟据实地的访谈和调查显示,大对数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都会选择报考公务员职位和事业单位,期望在未来能够找到一份的工作稳定生活。但有些地方的政策还不完善,在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招聘会里,虽然有些企业会对对有过当兵资历的人来说会比较加分,但相对较少,没有单独对即将毕业的退役大学生专门设立的招聘点。
四、结论
随着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参军潮流效应,相对应的退役大学生返校适应,也慢慢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但也存在许多高校,在退役复学大学生政策上关注上的一些不足。根据调查结果,为有效提高退伍返校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从复学指导、学业压力,为各大高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意见:
第一,提高退伍大学生返校适应,高校应根据校自身情况,出台一些建设性的政策,组织建立健全参军与退役大学生工作机制。高校切实落实国家和地方大学生退伍复学的优待政策,下发到各学院通知到位,防止国家实时出台政策高校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并开展学校相应的特色优待文化。
第二,高校应完善退伍复学大学生工作机制,大学生士兵退伍复学系列手续办理;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可建立退伍返校办公室平台,负责有效对接,关注好思想动态和学业完成情况,保证退役士兵返校如回家。促进大学生士兵退伍不褪色精神的弘扬发展,激励更多大学生响应号召,参军入伍。
第三、根据调查,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性,所以学校要充分了解退伍复学大学生服役前的学习情况,帮助退伍复学大学生弥补学习上的断层。
第四、退伍不褪色,复学再前行
1.衔接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部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军人以保卫国家为己任,虽然退役大学生离开军队,但这种理念已经深深地镌入其心里。高校可以联结退役大学生,开展相关爱国主义教育等系类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学党章,学党史,长征路上再前行,促进青年一代更好更快向上发展。
2.结合部队日常作息,军事训练以及相关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军事技能相关活动。大学军训是大学培养方案的必修课,军训成为磨砺大学生意志,提高身体素养、军事素质的重要环节。退役大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在部队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砺,军事素质过硬,适应能力较强,和同学之间也有共同语言,相较于某些是部队直接选派的教官,退役复兴大学生参与军事训练更具优势,部分训练项目可以选择让他们参与,与部队教官形成促进互补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军训效果。
3.部队严明的纪律性,让退役大学生具有高度的服从意识,可以更好的引导同学们,进行个人行为规范,以及自我要求感。有担当,敢做为,然而这些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针对班级情况可以担任班级骨干,有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校园绿色军营文化展开,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建功立业,为民尽心尽责。
【参考文献】
1.王凯,退伍大学生复学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 2021,(02),126-127
2.吕勇,退伍大学生复学适应问题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33(21),42-44
3.尹力,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校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20(02),14-18 DOI: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20.02.004
4.李剛英,退伍复学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33(03),18-19
5.杜学敏,谢悦,李蒙蒙,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及应对措施,[J]北京教育 (高教) 2019,(02),86-88
6.岳永杰 杨柳 巩茹敏退伍复学大学生校园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4),74-75
7,沈昊,构建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J]福建茶叶 2020,42(02),292
8.刘笑傲,退役大学生复学再适应调研报告--以工商退役系学生为例知识经济 2020,(13),101-102 DOI:10.15880/j.cnki.zsjj.2020.13.063
9.田莹莹,浅谈参军为退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J]公关世界 2020,(10),130-131
10.卢立涛,王 超,退役复学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进展及评述, [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22(05),36-42 DOI:10.13573/j.cnki.sjzxyxb.2020.05.005
11.2017大学生参军入伍数据https://www.sohu.com/a/168897504_559502
南昌航空大学 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