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误区探讨

2021-09-01 10:36徐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误区

徐丽

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的推动和助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只有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逐步扩大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而在农业化灌溉中,滴灌技术成为了主要的生产应用模式。由于当前我国的农业用水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像蔬菜大棚这种用水量需求较大的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灌溉方式在形式上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强化滴灌技术的应用,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和浪费的问题,迎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理念,貫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滴灌技术;农业生产;误区

中图分类号:S2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93–02

滴灌技术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全新的灌溉方式,主要特点是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和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滴灌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蔬菜大棚对水资源的需求问题,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棚内杂草的生长,改善蔬菜的生存环境,降低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成本,提升整体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增加农户的收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滴灌技术是迄今为止最节水的农业灌溉技术之一,主要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进行过滤之后连接上滴灌带或者滴头,然后将水以水滴的形式,均匀缓慢地滴入到蔬菜根部的一定距离处,形成一种固定的灌水方法。滴灌技术不管是在特点上和还是在系统组成上都和其它灌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现阶段,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还存在明显的误区和不足,需要加以探讨和研究,寻找科学、合理的滴灌技术运用方式,提升大棚蔬菜生产的综合效益,节约成本、增加收入,推动农户个体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劣势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展开阐述,针对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误区进行探讨。

1 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

1.1 节约生产资源省时省力

滴灌技术是全管道输水模式,在农作物局部进行微量的滴水灌溉,让农作物可以充分地接触到水分,避免出现水资源渗漏或者浪费的情况。同时,在作物需要水分时可以及时满足,降低外围水的消耗和损失,很大程度上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另外,灌溉技术还可以用在对作物的肥料实施上,可以把肥料和水进行融合,在滴灌注入的同时把养分也同样输送给作物,让肥料养分均匀地实施到农作物的根系层,实现肥、水同步,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使用率,而且能保障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进而更好地生长。同时,在滴灌技术的实施上,主要作用面积是小范围内的,可以很好地实现局部控制,保障肥、水的有机利用,节省肥料成本。对于蔬菜大棚来说,滴灌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给作物补充其需要的微量生长元素,降低浪费。大棚内整体的工作开展只需要控制好滴灌系统的阀门,为农业生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劳动力成本也随之降低[1]。

1.2 对棚内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控制

在传统的蔬菜大棚作物生产方面,主要采取沟灌技术,不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还要实施一次性的大面积灌水,导致非根茎部分或根茎层都大量接触水份,地表湿润时间过长,造成大棚内温度快速下降,回升缓慢,而且水分长时间蒸发,棚内湿度严重过高,会引发蔬菜作物的不良生长,甚至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滴灌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弥补了传统沟灌技术的不足。在灌溉中,仅滴灌于蔬菜作物根茎部分,整体地表大部分是干燥状态,而且,水分可以直接被吸收,地温回升快,水分蒸发少,对棚内湿度的影响极小。另外,滴灌技术的可操作性极强,具有很大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可以高频率地实施灌溉,出水口的流量和流速均可以被控制,即使在长时间的灌溉下,也能很好地保障土壤和气温的变化,让棚内的温度、湿度等各种客观因素皆与蔬菜的生长因素相吻合,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侵害,进而减少农药喷洒机会,促进蔬菜绿色生长[2]。

1.3 稳定土壤结构改善生产品质

传统的沟灌技术在水资源大面积灌溉的情况下,水流的冲刷和覆盖很容易对土壤的土质和土壤结构造成改变,破坏土质层,造成土壤结块,缺乏透气性,从而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和土质养分的吸收。而滴灌技术则是微量灌溉技术,水分是渗透式地进入到土壤深层,可以有效保护土壤结构,形成适宜蔬菜生长的土壤环境,改善蔬菜的品质,实现农作物的增收增产[3]。

2 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劣势

2.1 容易引起堵塞

滴灌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依靠灌水器,它是滴灌的主要运行阀门。如果灌水器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堵塞,不仅会导致整个灌溉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灌溉系统的损坏,不能投入使用。比如水中的泥沙沉淀、过滤系统过滤不到位、有机物质或者微生物、包括与水融合的肥料作物等都会是造成灌水器堵塞的因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检查水质,除了简单的过滤之外,还要加强水资源沉淀或化学处理。

2.2 容易引起盐分积累

部分蔬菜的生长条件需要有一定的盐分含量,因此,滴灌技术如果在含盐量高的土质上进行操作会导致盐分积累在湿润区边缘,或直接通过滴灌技术进行咸水滴灌,则更加容易造成盐分积累。在长期的水分利导下,很容易使作物的根茎区接触到盐分,引起不必要的盐害。因此,在没有充分的洗涤条件下,降低滴灌技术在含盐量高土壤上的使用率,避免直接咸水滴灌[4]。

2.3 容易限制蔬菜根茎生长

滴灌技术在本质上仅仅是对作物生长需要的部分土壤进行水资源引入,如果恰好作物有向水性,那么很容易导致作物根系集中在湿润区域,造成蔬菜作物长势出现问题。

3 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误区探讨

第一,灌溉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灌溉流量与作物需求量不相符。滴灌技术的使用者对灌水时间缺乏意识,灌溉时间较长很容易造成渗透化的深层次浪费;相反,时间过短则会使根系水分吸收不足。作为使用者要明确灌溉制度,了解滴灌技术的灌溉强度、蔬菜作物的吸水量、土壤土质的持水量等关键要素,进而实施更加有效的滴灌,结合不同作物和不同温湿度作物的生长规律,及时调整滴灌技术,有针对性的应用,避免统一化[5]。

第二,滴灌实践中对滴头型号的认识错误。在滴灌技术发展中,主要存在两种型号的滴头,一种是带有压力式的滴头,一种则是无压力式,就滴灌效果来说,压力式的相对较好,不仅可以保障每个滴头的出水量一致和流速均匀,实现肥、水灌溉的均一性,而且部分压力式补偿滴头可以有效减少灌水器堵塞的情况,具有冲刷灌水器杂质的功能。

第三,对水质缺少过滤意识。大部分使用者认为在滴灌技术实施中,对水质不需要有专门的过滤机制。但是,事实上,不管是井水还是其他水资源的引入都有一定化学杂质存在,长期滴灌容易造成容器堵塞。最为常见的过滤器有很多种,使用者可以对水质有基本的物理分析,根據水质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过滤器[6]。

第四,滴灌系统缺少切实可用的压力检测和流量检测设备。使用者在进行滴灌时,没有对滴灌系统整体耗水量和水压进行有效掌握,仅靠以往的滴灌经验是不能准确判断滴灌系统问题的。因此,使用者要在滴灌带的部分位置放置水压表实时检测,对比设计压力和水压具体情况,确保使用者准确判断出滴灌系统问题,以便滴灌系统的切实维护和使用。

第五,使用者对滴灌技术应用费用的忽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蔬菜大棚中的滴灌技术,通常已使用许多年,消耗数百万立方的水资源和肥料资源,因此,使用者要以宏观的角度看待滴灌技术,既要考虑滴灌水量的均匀发展,还要考虑到日常配件的消耗和维护。在滴灌技术投入使用前期就要有良好的规划,通过合理的计划降低后期的使用成本。另外,使用者可以和优秀的滴灌技术农户取得积极联系,全面借鉴一些经验和专业化技术,正确使用滴灌系统,以此降低资源消耗,实现高效的技术应用[7]。

4 结语

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效用,尤其是蔬菜大棚方面的滴灌技术更是提升蔬菜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使用者要合理使用滴灌技术,凸显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灌溉的浪费情况,节约成本,提升灌溉的准确率和效率,减少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问题,让蔬菜生长绿色化,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8]。

参考文献

[1] 苗慧珊.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滴灌设计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9):85-86.

[2] 郭建兵.滴灌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20(11):36.

[3] 王显超,刘班.浅谈膜下滴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0(4):34-35.

[4] 杨冬,王显超.论我国滴灌带生产技术的产生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发展[J].种子科技,2020,38(4):95,97.

[5] 侯红彩.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9(5):43-44.

[6] 李秉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东北水利水电,2017,35(8):59-60.

[7] 周生祥.滴灌工程在新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177.

[8] 王宇.滴灌技术在生态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 115-117.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