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炎症指标对老年BPH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

2021-09-01 09:41周先明疏仁义李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耐药性病原菌

周先明 疏仁义 李建

(1池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安徽 池州 247000;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增生,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排尿滴沥等〔1〕。临床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BPH,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手术是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目前电切术已广泛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的切除,总体治愈率达到85%~90%,术后患者排尿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2〕。但患者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后尿路感染、尿失禁等。术后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老年患者,其泌尿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为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环境〔3〕。术后尿路感染可分为无症状性菌尿和有症状性菌尿,有症状性菌尿表现为以膀胱刺激征为主,如尿频、尿急、尿痛,还可伴有寒战、高热,腰部疼痛等,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为顽固性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了解BPH老年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加强其防控工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分析接受电切术的BPH老年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常用感染标志物在BPH患者术后尿路感染中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行电切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BPH患者42例(感染组),并招募同期无尿路感染患者42例(无感染组)。术后尿路感染诊断标准〔4〕:尿沉渣检查白细胞计数>8个/高倍视野,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ml。感染组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29±5.17)岁;体重指数(23.58±3.42)kg/m2。无感染组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92±5.36)岁;体重指数(24.26±2.85)kg/m2。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和超声检查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BPH〔5〕;进行电切术治疗;年龄≥60岁;依从性好。排除标准: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或无症状性菌尿;术后复发二次手术;伴有膀胱结石、尿道狭窄等;既往尿道、盆腔手术史;肝、肾、肺等严重功能不全;先天性免疫疾病;血液疾病;恶性肿瘤;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滥用史;精神异常、神志不清者。

1.3尿液病原菌的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 术后3 d,收集患者中段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离鉴定患者尿液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耐药性分析。

1.4资料收集 通过患者病例资料、门诊询问,收集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分级分期、基础疾病、吸烟史、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

1.5血清指标检测 术后3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上层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酶联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含量,试剂盒由上海樊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Z检验;对年龄、基础疾病、围术期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描述术后3 d血清PCT、IL-6及IL-10水平对老年BPH患者电切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预测能力,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预测价值,AUC值的比较采用Z检验。

2 结 果

2.1术后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 42例发生尿路感染者共分离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60.78%)〔包括大肠埃希菌13株(25.49%)、肺炎克雷伯菌7株(13.72%)、鲍曼不动杆菌4株(7.84%)、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各3例(5.88%)、奇异变形杆菌1株(1.96%)〕。革兰阳性菌14株(27.45%)〔包括屎肠球菌6株(11.76%)、粪肠球菌5株(9.80%)、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5.88%)〕。真菌6株(11.76%)〔包括白假丝酵母4株(7.84%)、热带假丝酵母2株(3.92%)〕。

2.2主要病原菌耐药性 选取占比10%以上的病原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较敏感,屎肠球菌仅对万古霉素敏感,见表1。

表1 主要病原菌耐药性〔n(%)〕

2.3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 两组年龄、良性前列腺分度、合并高血压、吸烟史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术、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预防抗菌药物的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将表2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赋值,如合并糖尿病(无=0,有=1)、术前导尿术(无=0,有=1)、术后尿管留置时间(<6 d=1分,≥6 d=2分)、住院时间(<7 d=1分,≥7 d=2分)及预防抗菌药物的应用(无=0,有=1),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BPH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合并糖尿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7 d)及预防抗菌药物应用(P<0.05),见表3。

表2 两组术后尿路感染单因素分析〔n(%),n=42〕

表3 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2.4两组血清PCT、IL-6及IL-10水平的比较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术后3 d血清PCT、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PCT、IL-6及IL-10水平比较(n=42)

2.5血清PCT、IL-6及IL-10水平对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 见图1。

图1 血清PCT、IL-6联合IL-10预测BPH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ROC曲线

血清PCT、IL-6、IL-10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93(95%CI为0.770~0.965)、0.867(95%CI为0.712~0.951)、0.832(95%CI为0.712~0.951)及0.981(95%CI为0.960~1.000),临界值分别为0.98 μg/L、21.32 pg/ml和16.98 pg/L;联合检测AUC值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PCT=2.083,P=0.037;ZIL-6=2.338,P=0.019;ZIL-10=2.600,P=0.009)。

3 讨 论

老年BPH患者大多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自身免疫能力低下,术后极易并发尿路感染,十分不利于患者恢复,增加患者身心痛苦。近年来,文献报道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7〕,这与患者自身疾病意识的加强、医疗环境与设备的改善、手术操作规范的提高等密切相关。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机体全身防御机制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先天性免疫功能和多形中性粒细胞功能严重降低,同时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膀胱失去周围神经的营养支配容易诱发神经源性膀胱,导致残余尿,从而为病菌生长提供营养条件〔8〕。另外,糖尿病患者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较高,进一步促进病菌的入侵、生长及繁殖,最终诱发尿路感染〔9〕。院内尿路感染的最重要诱发因素是导尿管插入,如果集合管或引流袋受到污染,病原菌极容易侵入膀胱〔10〕。因此,术后加强导尿管管理并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十分重要。考虑到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手术前后可预防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关于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析方面,感染患者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主导地位,少数患者为真菌感染,与文献报道一致〔11〕。革兰阴性菌中又以大肠埃希菌多见,提示患者存在饮食和排泄污染,建议临床加强患者饮食和排泄卫生的宣教与指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耐药性较高,而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及亚胺培南较敏感,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应用过程中需监测患者肾功能情况,严格把控药物用量。

术后尿路感染是病原菌入侵后,机体产生炎症免疫反应的表现。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正常生理状况下,血清PCT含量低于0.05 μg/L,当机体出现感染时会异常升高,且其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12〕。IL-6是介导急性炎症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可自发生成,也可介导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IL-6可作用于不同组织细胞,如诱导B细胞增殖和分化、活化自然杀伤(NK)细胞和T 细胞等,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急性期反应、刺激造血及免疫调节等)〔13〕。IL-10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的抗炎因子,具有强效的免疫抑制活性,当机体处于感染状态时,其水平可明显升高,产生抗炎作用的同时还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血清PCT、IL-6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无尿路感染者,与文献报道相符〔15〕。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IL-6及IL-10水平对于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表明血清PCT、IL-6及IL-10可作为潜在的血清标志物,用于老年患者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

综上所述,BPH老年患者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药物干预;同时提高基础疾病治疗、加强尿管管理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患者术后可监测其血清PCT、IL-6及IL-10水平,以便早期筛查术后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高的患者,积极展开相关管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本研究仅为单中心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后续将展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并观察患者术后血清PCT、IL-6及IL-10的动态演变过程,为BPH老年患者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耐药性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