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路花
(山东省无线电监测站,山东 济南 250013)
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替代条码和磁卡的换代技术,以其高效性、独一性、简易性及适应性强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1]。在无线电监测、检测及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引入RFID技术,充分利用其上述特点,采用一设(一个设备)一签(一个RFID标签)贴附于设备,作为纸质执照的辅助管理手段与设备一体,成为台站、设备的电子执照,从而实现对无线电发射设备合法身份的识别、监督和管理,使监测及管理工作更便捷、更准确、更科学。
随着社会进步和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数量快速增加,无线电监测及无线电管理任务日趋繁重。在无线电管理领域引入RFID识别技术,通过信息自动提取、分析、传输与共享技术,在无线电监测、“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等业务的各个执行环节为业务人员提供实用、便捷的配套工具,提高工作效能的同时,能够保证数据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透明性,监测数据人工报送所带来的人为因素干扰、数据不实、获取效率低下等难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系统实现监管一个地区所有的台站设备的资料数字化,给每个合法台站粘贴可读写的RFID电子标签,建立完善的设备数据字典,数据实行集中化管理,建设以地区资料库为核心的台站数据中心,从而实现对台站的监督和管理的追踪和对各相关单位在台站的使用等各环节中操作的监管。工作流程可分为三部分:预发卡、数据同步和检查验证。在进行无线电设备登记时,使用预发卡功能模块,通过扫描枪扫描设备的出厂号码或型号等参数(没有条码可手工输入),通过超高频读卡器给设备发卡,将RFID标签粘贴到设备上,用高拍仪抓拍设备图片录入系统,将以上数据通过内网或电信公司的VPN上传到后台服务器,使设备出厂号、卡号和图片成为关联数据。
图1 无线电台站监管系统网络图
在全省台站数据库进行更新后,本地数据库每天会与省级数据库同步一次,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在台站管理模块中,点击《预发卡数据导入》按钮,即可将预发卡模块中的信息导入到本地的台站数据中,将卡号和台站信息通过设备出厂号关联在一起。
图2 系统结构图
在日常执法检查过程中,使用手持设备扫描被检无线电台,读取设备标签上的卡号,若没有卡号可初步判定设备为非法;若读取到卡号,自动将卡号通过VPN通道上传到后台服务器,与数据库里的台站信息做比对,如果存在,后台服务器就将台站的详细信息返回到手持设备。通过使用测频仪对无线电台使用频率和设备型号等参数进行比对,看被检电台是否合法,完成行政执法工作。可以通过连接便携式监测设备,能够实现监测数据和台站数据库的实时比对,快速发现不明信号和空闲资源,形成监测比对报表。
无线电安全和应急保障监测系统通过RFID移动采集终端,对无线电台站详细、真实的台站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实现对每一台无线电发射设备合法身份的识别、监督和管理。所采集的数据通过软件与本地台站数据中心的资料库进行实时比对,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NSS)和无线电台站资料(STATION)的特点,对各种无线电台站资料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能够很方便地完成对设台单位的资料审核、验证等工作,使无线电监测及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RFID技术在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应用,能提高无线电管理部门在重大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中的技术能力,为保障重要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近年来,随着无线电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各类重大活动中的无线电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为降低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干扰风险,无线电管理机构普遍加强了重大活动中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通过为每个无线电发射设备粘贴RFID电子标签,可以帮助安保人员快速有效的分辨各类设备的技术参数和使用区域、使用时间、优先级等,为开展应急无线电协调、提高无线电设备管理精细度、降低无线电干扰风险、提高无线电管控水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山东省在用无线电监测设施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如何充分发挥这些监测设施和技术装备的作用,及时掌握设施和装备的维护保养状况,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引入RFID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对在用和在库无线电监测设施、装备及其附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掌握各类各项设施、装备的状态,定期评估设施使用效能,及时做好装备维修保养,并且可以根据监测任务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动态调剂技术装备使用,最大化发挥先进技术设施和装备的作用。
已经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在带给大家方便的同时,也在信息安全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RFID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应用时间相对较短,技术上还不是非常成熟,但目前已逐渐广泛应用到了相关领域[2]。RFID技术在医疗数字化管理、档案管理、贵重物品物流、检验检疫、酒店管理、海关监管、车辆自动识别、智能化包装以及特定人员的追踪管理和监控、门禁安保、电子票证、防伪等方面也有所应用,其他领域一些新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3]。随着我国社会关键服务领域和重点基础行业(如涉及银行、证券、电力、民航、电信网等)都依赖于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感知业务,国家基础领域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动态信息安全性还远远不够。尽管物联网存在信息安全等诸多问题,但国内已经着手针对物联网进行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总而言之,我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极为广阔的发展远景。它在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无线电磁频谱资源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数据和重要资源,作为无线电管理业务部门,做到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去开发和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并促进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无线电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从而推动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