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理念下满族刺绣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1-09-01 07:54麻放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满族非遗手工艺

麻放

黑龙江财经学院

众所周知,关于满族刺绣艺术可从刺绣服务对象及刺绣创作方式来区别。其中,部分满族刺绣艺术来源于宫廷,另一部分则来源于民间。伴随王朝覆灭,清代宫廷逐步走入尘封历史,这就致使我们能欣赏到的宫廷刺绣艺术,主要来源于博物馆所保藏的刺绣文物。其次,满族民间刺绣艺术来源于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满族人口集聚地区历经世代相传。在欣赏满族风格独特刺绣作品之际,我们能感受到满族文化及满族精神的鲜明特色。在满族民间刺绣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凸显了农耕时期的创作思想与造型特色,题材博大、内容丰富,着重凸显了满族人的审美习俗及道德观念。但不可否认,如今满族民间刺绣艺术正遭受现代大众审美观念的冲击,致使其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一、“非遗”概念与相应保护工作的开展

自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参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团体、群体及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形式、知识体系、工艺品、文化场所及有关实物、工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多代传承,在人们所适应的环境与自然条件下产出与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社会风俗、表演艺术、礼仪节庆、自然知识、传统手工技能等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与民族特殊生活方式相关联,极具民族个性与民族审美特点。换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人与社会而存在。

二、满族民间刺绣手工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各民族历代发展中,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手工刺绣艺术工艺作品。满族刺绣艺术极具工艺特色、审美特色、材料特色,以民间妇女为主要创作者。在满族地域,尤其是满族先民集聚地,从钉线补绣开始,制作最原始服饰,通过各种修饰方法,融入别具一格的色彩、造型、针法等,从而创造了一批又一批极具内涵的刺绣作品,将民间工艺审美装饰事业推上新时代轨道。满族民间刺绣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汉族及其他民族刺绣技艺,并融入了满族人特有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满族特色情怀。在远古时代,满族女性出嫁前都会习得满族刺绣工艺技艺。通过纤细钢针、彩色绣线绣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之情。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满族刺绣工艺作品有肚兜、荷包、鞋垫、香囊等。直到现代,这些刺绣作品在我国东北地区还有一定普及性。满族民间刺绣在现实生活中的装饰地位日益微妙,伴随现代世界经济以及工业技术迅速发展,新材料、新风格、新美学观念的融入,导致刺绣手工艺被高效率工业生产线取代,令满族刺绣手工艺日益萎缩。现阶段,满族民间刺绣在满族集聚地有所保留,但保留份额少之又少,主要分布在辽宁抚顺、锦州、丹东以及吉林通化等地域。不可否认,在满族刺绣艺术中,涵盖了浓厚的历史情怀与文化精髓,为当代设计文化注入了新鲜的力量。自从改革开放,满族刺绣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掀起了巨大波澜,在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不断开展过程中,满族民间刺绣艺术在新社会、新时代再次饱受关注,对现代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价值。

三、“非遗”理念下满族刺绣手工艺保护

(一)关注传承人群生存境遇

若想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首要前提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依赖个体、群体及特有区域空间存在,属于活态文化。其中,传统手工艺、技艺自带“口传心授”特征,通过文字记录、录音与录像等,也很难真正凸显传统手工技艺完整面貌。传统手工艺后继传承人匮乏,致使传统手工艺一度面临断层困境。满族传统手工刺绣艺术发展,应与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以经济发展状况相互适应。例如,在男耕女织时代,在民众认同时间内,妇女可以进行刺绣手工生产及创作。伴随时代不断发展,当代女性社会职能突发改变,工业文明日益取代手工劳作,导致大众审美观念与快节奏生活需求均发生了一定改变,传统手工刺绣发展模式及发展空间相对狭窄。现阶段,满族刺绣传承人每天都要为了自己的生活工作而奔波,毫无闲暇时间从事刺绣手工创作。如今,相关传承人表现的生存境遇具有特性与共性,还需要政府及相关文化机构共同扶持。

(二)传统手工艺师承范式在学校教育中的全新体现

第一,要不断打破传统技艺传承的理论束缚。满族刺绣传统手工艺行业是当代设计发展中极具特色的组成内容,非遗传承人知识、技能教育应坚持“师承”原则,沿用传统教育模式。由于传承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限制、美术设计功底限制,致使刺绣设计理念、刺绣加工工艺等方面备受制约。刺绣传承人群在地方高校研修培训过程中,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可日益感受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氛围,从而拓宽艺术创作领域,延伸刺绣工艺视野,确保所有传承人能在设计与现代生活观念上有着全新认知,从而感受城市生活对美感作品的要求,逐步认清自身艺术特点,并不断坚定对满族刺绣艺术的信心,确保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抢占先机。

第二,适时举行实践培训活动。在实践与培训过程中,提高传承人设计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传承人刺绣作品的审美表现,主要体现在其是否掌握时尚设计构思,以及时尚设计经验等方面。审美观念、审美认知均依据传承人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等因素而不断变化。这样一来,满族刺绣传承人在研修培训时,主要通过学习设计理论实践来深入认知当代大众审美原因、特点以及刺绣技艺特色,力争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的刺绣作品。若想切实提高审美需求批判质量,就需要相关指导教师对传承人领会的不同观点进行引导,以确保其在创作刺绣作品时能不断改善理论认知方向、美术实践方向等。满族刺绣传承人培训,多以地域民族刺绣特色传承为主。在实践操作、理论讲授过程中不断加深地域特色概念,并积极借鉴其他区域刺绣特色,从而凸显本地域刺绣艺术风貌。

(三)满族刺绣技艺与生产实践性保护

传统民间满族刺绣手工工艺的主要实践者是妇女,手工艺创作目的在于满足日常生活装饰需求。年轻女性掌握刺绣工艺,是必备的生活技能,可以有效彰显个人审美素养。在工业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主要力量前期,纺织、刺绣都是妇女的基础实践活动。以现代工业技术迅猛发展为背景,手工刺绣生产逐步被机器刺绣代替,大众审美情趣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满族刺绣手工艺原有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大众对刺绣工艺品的需求。在现代生活中,从个体刺绣手艺人到刺绣经营公司,生产理念、宣传理念均发生了一定变化。若想确保满族刺绣技艺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就需要各区域政府加以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主要指借助生产方式、流通方式、销售方式等将非物质文化资源转化成非物质文化产品。为此,相关非遗传承人可以结合个人社会资源与实践经验,打造满族刺绣培训机构,吸引更多人参与刺绣创作,从而设计创作出更多满族刺绣文化产品。在满族刺绣艺术生产实践中,主要发展动力来源于传承人对传统手工刺绣艺术魅力的感知与实践,以及非遗保护理念下社会各界对满族刺绣生产实践的支持与帮扶。经过实践获得成功的案例,有锦州满族刺绣国家级传承人夏丽云探索的满族刺绣艺术生产模式,从小作坊创办了刺绣培训公司,在街道、政府及其他部门帮扶下,逐步走上长足发展的轨道,带动了大批下岗妇女及职工再就业。再如,沈阳家传第四代传人杨晓桐创办的盛京满绣文化研究所,招收了大批量的学员,无形中将满族刺绣技艺带到更多人的视野内。

四、满族刺绣技艺传承发展在历史新阶段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关于“非遗”保护观念与发展形势的认同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早已从静态物保护过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如今,社会各界均意识到对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历史价值的研究与保护,具有深刻意义。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当代年轻人对传统工艺手艺的了解越来越少,加上社会群众对刺绣工艺并不熟通,所以在保护满族刺绣手工艺之时,万万不可仅采取博物馆式保护方法。满族刺绣传承人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脉络相互融合,通过活态传承,才能为传统手工艺开辟高效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设计专业应积极应对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趋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融入现代生活。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呈现的认知与方式,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深入中逐步变得更清晰,这也就要求相关专家及学者理清保护脉络,促使每一位学员都能理清个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潜在意识,以便能为满族刺绣传统手工艺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传承而奠定基础。

(二)“非遗”保护针对性与持续发展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有部分学者建议基础教育美术教材内应增加传统手工艺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强化民族文化传播效果民族工艺品普及性。然而,由于美术课时比例较少,导致部分兴趣高涨的学生,通常都需要利用闲余时间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学习活动,以此才能提高个人传统文化学习水准。事实上,美术教师并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手工文化普及与教育的结合,很难能真正发挥出实效性。为此,应适当在校园活动内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以便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具体传承过程中,由传承人演示传统手工技艺会更有说服力与真实感,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的这种活态传承方式具有一定不稳定性,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期普及也常常存在不稳定特点。相关传承人开设刺绣传统手工艺作坊,可从根源处承担普及刺绣创作、刺绣创作授课的任务,从而有效补充基础教育学校对传统手工文化教学的不足。鉴于此,我国各大高校应积极承办国家传承人研修培训工作,加大力度培养满族刺绣传承人手工艺技巧。与此同时,高校工艺设计专业还应添加刺绣传统手工艺课程,引进专业人才予以授课,促使满族刺绣传统手工艺文化在社会普及方面取得最佳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满族先民积累与发展了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满族刺绣手工艺术为杰出代表,广受社会各地人民的喜爱。目前,由于历史原因影响,导致这一令满足人民骄傲的民族文化日益走向消失边缘,呈现出萎靡趋势。然而,在保护非遗的公约倡导下,全社会共同努力,各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见成效,满族刺绣手工艺术也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不断改善了生存环境,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在非遗保护理念下,各地政府对刺绣传承人生活境遇高度关注,不惜投入成本、人力保护满族刺绣手艺,力争促进满族刺绣传承能焕发蓬勃的生机。

猜你喜欢
满族非遗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