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十 一
在崇山峻岭中,山势陡峭犹如斧劈刀削。山上树木葱笼,山高林密,绿意盎然,而在这之中会隐约看到一条条山中小路,蜿蜒着盘绕在云雾缭绕的山腰上,仿佛一条条白色的哈达散落在山间,这些白色的哈达延伸至零星散布在山林掩映之下的一户户人家。依山而建的藏式民居。独有的楼顶四面立柱和随风飘扬的经幡,使藏寨显得古朴典雅又恬静神秘,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再加上历经沧桑独具一格的古碉楼,更让藏寨清秀中略带粗犷,仿佛在这充满灵气的山谷中诉说着许多侠骨柔情的故事。
这里就是丹巴藏寨,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小金、金川县接壤,全县总全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一镇十四乡,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15个民族共5.7万余人。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或流径处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落棋布,森林无边无际,人们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走进丹巴藏寨,宁静样和之余更多的是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无限向往,对这里秀丽风景的无限依恋。
丹巴也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数千年前嘉绒藏族的先民便在此地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石室建筑文化,自古以来这里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在1954年前这里是有一个独立民族存在的,被称为“嘉绒族”。1950年,中央民族学院还设有“嘉绒族研究班”,到后来在对全国各民族进行识别中,从地域、文化、历史、血统、语言和宗教等方面考证调查,认为“嘉绒族”其实是古老藏族的一个支系。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将“嘉绒族”归类为藏族,为方便称呼便称为“嘉绒藏族”。在丹巴境内,深藏着众多造形美观、风貌古朴、鲜为人知的嘉绒藏族民居。这些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嘉绒藏族民居,是中国乡土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数千年以来,丹巴的嘉绒藏族民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风格统一的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其白色的主基调与绿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把神秘的古老风水学说与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在中国最美的古镇古村中,丹巴藏寨名列第一位。
除藏寨和碉楼之外,丹巴还有一为人称道的“绝”。“空谷有佳人”中国国家地理这样评价,在这神秘的美人谷,女孩艳丽如玫瑰,娇媚似桃花。笔者猜想除了这里的女性容貌俏丽外还和丹巴嘉绒的历史有关,嘉绒藏族自古至今信奉墨尔多神山,“墨”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也就是说,墨尔多是女神山。直到今天,每年五月,人们都会在古寨碉下,为年满17岁的女孩举行盛大隆重的成人礼,全寨男女老幼献上哈达,载歌载舞。藏史《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可以查找到吐蕃以前子从母姓的历史记述。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诸峰全是女神,遍布藏区的大地之神十二丹玛也是女神。一首藏族民歌向春季女神发出了这样的请求:“春季的庄稼女神啊/请赐给我们土水风火吧/我这藏红花呀/正要扎下根啦。”人们拜倒在女神足下,透露出藏民族对史前母系时代的集体追忆。
一座座安静的丹巴藏寨坐落在一座座大山的腰间,每一座藏寨似浑然天成,雪白的墙壁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嘉绒人的每一座寨楼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大胆而鲜明的色彩,红、白、黑的搭配饱含着浓郁的藏味,每一户人家都遵循着传统的嘉绒藏式民居建造风俗,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人的眼前。这是个神奇的地方,每一处都和大自然融合的恰到好处,远处的碉楼同那些藏居一样为块石砌成,虽历经了千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但是依然屹立在山腰之上,岿然不动,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忠心耿耿地守卫着这一片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