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逄润鹏
改革开放之初,在“温州模式”发源地之一的苍南县金乡镇,徽章标识产业正蓬勃发展。1983 年,退伍回乡的陈加枢创办了金乡徽章厂。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陈加枢对于徽章有着比别人更特殊的感情。历经近40 年风雨,一枚小小的徽章也成就了他“中国徽章大王”的美誉。
走进金乡徽章厂的产品展示厅,犹如走进了一座徽章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徽章让人目不暇接。有解放军各军种不同时期的徽章、联合国维和部队徽章、欧美多国军警徽章,也有最新的2020 年国内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念章等等。一枚枚色彩斑斓的徽章,代表了一段段不同的过往,也见证了金乡徽章厂近40年的坚守与努力。
在成千上万的不同徽章中,有一枚最让陈加枢倍感自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徽章。1977 年在部队入党的陈加枢,说起参与党员徽章的制作过程,声音格外高亢。“我们一直将能够参与党员徽章制作视为一份荣誉,视作党对我们的关怀。因此,从2011 年参与开始,我们就决定不计成本利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制作任务。”陈加枢介绍,虽然金乡徽章厂参与党员徽章制作已经有10 个年头,但别针基础款的价格始终是每枚1元。
能够成为党员徽章的制作企业,金乡徽章厂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40 年专注做徽章,我们坚守以质量赢取市场的原则,像铸造徽章一样打造企业品牌。要让党中央放心,好的产品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技术研发,通过引进高端机械化生产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和流程,我们不仅逐步淘汰了高污染的电镀工艺,还能不断提升徽章品质。”陈加枢介绍,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金乡徽章厂专门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持续投入研发资金1000 余万元,出台员工“金点子”奖励办法,深耕徽章技术创新。截至目前,金乡徽章厂已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6 项,并先后通过ISO9001 质量、14000 环境、180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成为了徽章行业的质量标杆。
17 岁起就在金乡徽章厂当学徒的陈勇,如今已经是工艺技术部部长了。像陈勇一样,没有高学历也能成为企业骨干和高层的人还有许多,而他们也是金乡徽章厂“最留得住”的人。“我本来是想去当兵的,偶然的机会来厂里当学徒,因为擅长画画,能够帮上海请来的师傅准确地描出模具图纸,所以就被董事长留下来并安排去上海学习新技术。”28年过去了,陈勇说起当初的场景依然心生感激。
师徒结对是制造业企业比较流行的管理模式。在金乡徽章厂,陈勇等“老同志”因为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深受年轻人信任。除了学技术之外,思想上求进步的年轻人也喜欢跟陈勇谈思想,了解如何才能入党。“师徒关系是车间管理的重要纽带,学徒工年纪都比较轻,非常信赖自己的师傅,什么事都喜欢跟师傅商量,听师傅的。我们也借助师徒之间的这种信赖关系,潜移默化地嵌入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助力企业发展。”陈勇表示,“当有年轻人询问如何才能入党时,我们第一句话就是,党员必须要带头,首先是技术上要比别人好才行,想入党就要先跟着师傅好好学技术、学做人。”
“高级技术人才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人才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人才的‘双培养’理念。通过打造‘红心向党、铸就徽煌’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强化人才培养力度,突出高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存在感和获得感。”军人出身的陈加枢格外重视员工忠诚度的培养,并表示留人先要留心。
在金乡徽章厂产品展示厅的一角,陈列着一个“特别”的展柜。其特别之处在于那里的许多徽章并不是金乡徽章厂自己生产制作的,而是各地徽章收藏爱好者慕名而来保存的。“有好多了解我们的老年徽章收藏爱好者,会不辞辛苦地倒好几班公交车,专程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徽章送过来。想着在自己百年之后,徽章能够继续留存下去。”陈勇满怀感慨地指着一套毛主席头像纪念章介绍。
众所周知,徽章文化盛行于各国,民间历来有收藏徽章的传统。但像金乡徽章厂这样既生产徽章又拥有众多品类“收藏级”徽章的单位并不多。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陈加枢心中一个多年的梦想又开始“萌动”。
开展职工运动会(金乡徽章厂 供图)
“一直以来,徽章产业都是金乡的‘金名片’。徽章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虽然金乡徽章厂的徽章早已誉满海内外,但我们的徽章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挖掘。”陈加枢介绍,2017 年,儿子陈彦弘从国外留学归来后就加入企业的生产管理。目前,作为金乡徽章厂总经理的陈彦弘,正协助父亲将梦想变为现实,通过创建一座“世界级”的徽章博物馆,让世界通过徽章了解金乡、了解温州、了解中国。
当说起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时,陈加枢不假思索地表示:“今年是我们党的百年华诞,在中国,办企业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百年风华正青春!我们的目标也是做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