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姣姣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在高校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多数高校的课程培养体系中尚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意识性不足、专业性尚缺、实践性不够和持续性不强等。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树立正确意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培训、细化过程考核和加强师资培养等方式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建议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和各个工种的专业性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高校不断扩招,国民素质逐渐提高,人才越来越丰富,各方面就业压力随之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成为学生关注的重要大事,也成为学校甚至政府关注的重要工作。为此,2020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专升本、研究生扩招、鼓励入伍参军、鼓励自主就业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教育部也推出了“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等服务。
在此过程中,社会对高校学生提升全面素质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显现了合理人才资源配置的必然需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满足这一客观要求和必然需要的重要手段,推动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然而在现实生活和教学中,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并没有有力地转化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仍远远不足。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学生个人
1. 个性培养与自信心的提升
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对学生实现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探究职业兴趣。在学生自身个性特色的基础之上,通过职业期望目标的树立、职业发展的提前设想和规划,搭建科学合理又具有个性化的知识架构和素质框架,促使学生积极采取行动,在职业规划的指导下主动地培养和完善自我个性,鼓励其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更灵活地更好地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也更好地适应社会。另一方面,由于在正式实现就业踏入社会之前,既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实现了自我的全方位提升,又同时对职业现状、人才需求等存在清晰且清醒的認知,知己知彼的利好局面将极大地消除大学生对于未知的恐惧和慌乱,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大大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实践的自信心。
2. 认识自我与发觉个人潜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质上是一个职业探索和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系统思维与思辨能力,以不断地认识和思考,探究自身的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职业兴趣以及价值观等,在整体上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剖析自身优势劣势,定位自我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路线,提高管理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在职业期望与自我现实的不断更新地认识之中,在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以及自我现实与职业现实之间的差距之中,形成内驱力,促使学生自主自发的参与相关能力提升活动,发现自身能力“蓝海”,发掘个人潜力,实现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
3. 价值实现与就业技能把握
毛丽娜等人通过对3120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表明,专业化、系统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获得职业成功、实现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在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思考自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提升方案,另一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倾向地关注职业现状、人才市场需求、职业前景等,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职业期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优良的职业精神,更好地提升学生与用人单位实际岗位之间的匹配性,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帮助学生更高质量的更具创新力的实现就业。
(二)学校发展
1. 师资力量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对学生来说是提升,对教师来说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和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教师需对社会和人才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特点具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此过程也是教师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贴近学生、管理学生的一个学习、提升和发展的过程,对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习氛围的营造
高校将多样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形式融入高校就业指导以及日常教学教育中,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鼓励学生以职业期望为目标,以达成职业目标为驱动力,促使学生自身有导向性和偏好性地进行自主自发学习和提升,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小氛围带动全面学习的大氛围,全面学习的大氛围又反过来催生更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小氛围,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3. 就业质量的提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和定位,帮助其分析就业环境和确立职业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时刻在以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作为参考,增强自身知识、能力、素质储备时,不断实施、反馈、调整有效行为,最终使学生在就业时实现与职业在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改变毕业生以往短暂性的“割韭菜式”的以量弥补质的就业模式,而代之以长期性、有取舍有偏重和高质量,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效率和质量。
4. 校友资源的补充
大学生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对高校学生、用人单位、高校等而言是多方共赢的友好局面。高校校友对高校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可以将其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之中,作为理论知识之外的实际社会案例,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既激励往届校友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母校的优秀人才资源,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将毕业生补充进入未来的校友资源中,形成校友资源的双向流动。
5. 综合实力的提升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并提升其教育质量,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强化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高就业质量的高校,对用人单位来说可视为稳定优质的人才来源地,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来说也是高校实力的最直接印证。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口碑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服务社会
1. 人才的合理流动
随着各行各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在企业对应届大学生进行招聘时,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与单位实际岗位的适配程度较低时,不仅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从企业方面来说,也增加了用人的难度和成本,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更是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浪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提前预备,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时其知识、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实际岗位之间的匹配性,促进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
2. 素质提升与氛围营造
随着国家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数在继续不断攀升,成为社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素质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有助于整体社会的素质提升。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加强与社会、与未来职场的连接,减少“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有力的扭转“大学证书仅一纸文凭”的单一认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大学生涯是踏入社会的储备阶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性不足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受校园与社会环境的差异、家长的影响以及人生经历的局限等各种原因,往往对当下社会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形成稳定、高薪、舒适、大城市的职业期望,职业定位较高的同时,却小视了其职业期望的达成难度,并对职业生涯没有明确清晰的规划,常常忽略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需求、优势、劣势认识不清,导致现实与目标之间的脱离,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以升学为主的基础教育忽略学生的自我探索,而高校教育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大多停留在事务性教学的层面,没有真正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实质性的、完整的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将学生的职业规划纳入整体的培養方案之中,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方面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以及深入性。
(二)专业性尚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王莉和侯凯升认为,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应掌握咨询方法和技巧,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呈现非专业性的特点,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教师较少,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欠丰富,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不能深入透彻地进行专业指导。
另外,由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评价体系中的地位较轻,因此大多高校用于学生职业测评系统的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实践性不够
实践性应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大突出特点,但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较单一,缺乏系统性,缺少普及性、专业性的有机结合,针对性不强;其授课形式单一,大课效果较差,实践训练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大多局限于简单的介绍以及理论方面的讲授,课程内容倾向于程序化、公式化,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缺乏实践性,无法对学生进一步的需求做更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缺乏对与专业结合的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关注,高校尚未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辅导机构、咨询机构及相关实践场所建立深层次的合作,造成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场合较少,大多仍停留在竞赛形式,由于参与人数比例较低,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仍停留在理论层面。
(四)持续性不强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系统性,课程安排集中,课时数较少。在各个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多只是作为四年大学生涯中某一个学期的选修课程来开展,随着课程的结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影响也随之消散,对学生实质上的教育效果并不好。然而,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思想、心理、认识、能力、需求等多方面是逐渐变化的,其未来的职业规划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动与调整。因此,相适应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跟随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变化而不断变化。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意识
首先,高校应带动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转变以往的观念,可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之时加强对入学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方面的教育和强调,提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通过引导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同时,高校要科学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整体培养方案中,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在高校的日常思想宣传与教育中,加强对就业理念的教育,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拓宽就业途径。
(二)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交流的学习,学习各高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将其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例如,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增加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将职业规划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高度;在授课安排上将传统授课和校友专题讲座相结合起来等。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成若干单元,分解贯穿到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各个学期,如大一加强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形成职业倾向,大二重于提升职业素质和自身能力,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大三关注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大四则更多关注面试技巧、就业心理等实践活动和疏导来增加直观的体验和经验等,进行分段教育、全程教育,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得以适应性和针对性地开展。
(三)强化实践培训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最终也要回归于实践之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习惯,更早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各个职业产生更为全面和清晰的认知,增强职业体验,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并在未来帮助学生缩短步入社会的适应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大学生刚入校时就开始,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师生互动,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导师制结合起来,让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变成学生自我规划的书面计划和行动纲领;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思践悟,优化自己的规划设计,调整自己成才路线。
(四)细化过程考核
运用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测试与管理,并結合实践教学经验,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与实施。可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为必修课,按前面的课程设置,分散到各个学期各个课程单元里进行考核。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可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规划书,指导学生执行,并于每学期考核其执行程度,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方案和执行方法,将考核内容不仅局限于当前的课堂和作业之中,而是贯彻到过程之中,细化到执行之中。
(五)加强师资培养
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一部分教师长期致力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研究工作。增加职业规划教育的经费投入,可邀请知名专家、生涯人物为在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和报告,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域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对学生进行专业生动的教育的同时,也是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以及专业咨询方法和技巧等,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启动专项资金,加大校内教师队伍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职业规划师”“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等资质的专业师资力量。除了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之外,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成长的四年中接触最多的老师,王晶认为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科学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环境评估和职业定位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辅导员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浩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J].甘肃教育,2018,(7):44-44.
[2] 毛丽娜,邸喆,王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发展的影响[J].文教资料,2020,(2):178-179.
[3] 王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基于辅导员视角[J].才智,2020,(3):100-100.
[4] 孟祥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三角9所高校的调研数据[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4):94-102.
[5] 王莉,侯凯升.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J].文教资料,2020,(1):149-151.
[6] 金鑫.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8:140-145.
[7] 李瑞瑞,郑琴琴.论地方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3):27-53.
[8] 张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J].东西南北,2018,(8):94.
[9] 何昕格,刘子衿,张佳敏,等.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J].市场周刊,2020,(1):153-154.
[10] 张雪娇.“双创”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