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
斯蒂芬·福斯特
最近一家奶茶店的主题曲火了,据说在门店唱这首歌,就可以免费领一杯饮料。这一线下狂欢很快成了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然而,这首歌的背后远远不止喝杯冷饮那么轻松愉悦。
这首主题曲,改编自斯蒂芬·福斯特在1847年创作的《哦,苏珊娜》。这首歌发行后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美国歌曲之一。这首歌轻快、简单的旋律,折射出美国一段极为狂热的历史。
一方面,这首歌代表了美国轰轰烈烈的淘金热。1848年年初,有人在加州发现大量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相继有30万人从美国各地拥入加州参与淘金。而《哦,苏珊娜》旋律欢快,充满希望,很多人就是哼着这支小曲踏上了去加州淘金的旅程,这也是当时最流行的音乐——如今,著名西部游戏《荒野大镖客》里也有这首歌。
在黄金幻梦的背面,这首歌也推动了美国平权运动的历史进程。在《哦,苏珊娜》之前,美国文艺界对于黑人的描绘大多是负面的,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黑脸表演(black face)”,即白人通过夸张的舞台化妆扮演黑人,通过自我矮化来取悦观众的滑稽歌舞表演。在这些表演中,黑人通常是贪吃、懒惰、愚笨的,最常见的矮化黑人形象是吉姆·克劳——衣衫褴褛,知识匮乏,为人懒散,爱拽词却总是出现语法错误。此外还有汤姆叔叔——憨厚老实,逆来顺受,总是等着白人英雄出手搭救。
“黑脸表演”海报
如今存世的最早版《哦,苏珊娜》音乐短片也是“黑脸表演”。但《哦,苏珊娜》原曲其实塑造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黑人形象,他乐观而积极,为自己心爱的女人踏上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追寻真爱的脚步从亚拉巴马一路走到路易斯安那——这是一种公路片里白人主角才有的冒险精神,与“黑脸表演”中贪吃、懒惰又胆小的黑人形象截然相反。
这种对黑人以及美国南部的别样描述令人耳目一新,写出《哦,苏珊娜》的福斯特出名了,但他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收入。他为人内向,对钱和名声都不在乎,再加上当时美国的版权法有诸多漏洞,所以《哦,苏珊娜》发行后,他仍然是歌红人不红,版税收入也很低。
再后来,1864年,38岁的福斯特跌倒在旅馆里,不幸离世。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南北战争结束。
福斯特死了,《哦,苏珊娜》这首歌的旅程并没有结束。它见证了美国奴隶制时代的变更,随后又见证了中国从衰败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過程。
1933年,一首歌悄然在民国的大街小巷走红,它的名字叫作《苏三不要哭》。
这首歌其实就是经过汉化改编的《哦,苏珊娜》,原曲中的美国州名被改成中国地名,人名也由苏珊娜音译为苏三。
《苏三不要哭》继承了《哦,苏珊娜》的欢快旋律,歌词中又融入了中文特有的戏谑。
我想去南洋群岛
怀抱琵琶一块跑
我想到哈尔滨去
找那亲亲小娇娇
起身时雨真不小
可恨天气太干燥
给那雪风吹得热难熬
苏三哪,你别这么号
苏三哪,别哭号啕
你跟我到山东去吧
怀抱琵琶一块跑
……
欢快的氛围,悲剧的内核,赋予了这首歌一种极其立体的矛盾感。
《苏三不要哭》的翻译者兼词作者,是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和“近代歌舞之父”的黎锦晖,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又兼上海美美女校的校长。而演唱录制《苏三不要哭》的歌手,是民国红极一时的女性代表王人美,她也是美美女校的学生。
王人美原名王庶熙,上有5个哥哥、4个姐姐,哥哥姐姐们基本都参与到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洪流中。而到了1927年,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与革命志士,王人美全家也因此四散。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1927年,她懵懂地进了上海美美女校学习歌舞。
也许是因为王人美看着社会崩裂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最后在这个动荡的时刻,就产生了这么一首悲情却戏谑的《苏三不要哭》。
1933年以后,王人美的演艺事业在炮火的喧嚣与间歇中得到短暂发展,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还拿了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1935年,她主演电影《风云儿女》,并在片中演唱了聂耳作曲的《铁蹄下的歌女》和《义勇军进行曲》。
随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王人美逃亡香港,这首《苏三不要哭》便随着王人美及其名气传到香港。但很可惜,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日军决定攻打香港,随后日军在当地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暴行。王人美又迫不得已,一路逃去昆明。
在日军肆虐的最后几年中,这首歌又传播到了哪里?查到这里,线索似乎断了,苏三去哪儿了?
时间就这样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成立,抗美援朝战争也胜利了,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开始腾飞。这首《苏三不要哭》又开始流传,曲风变得更加欢快,歌词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三从上海到了山东,到了广西,到了香港,到了云南,又在1960年回到香港,我确信苏三不会再哭了。
比如说,1961年的粤剧电影《戆姑爷》中,罗艳卿的经典改编,她在《苏三不要哭》的旋律中填入失散多年的姐妹相认的情节,“素华不要哭”。
另外,粤剧《刁蛮公主憨驸马》《唐伯虎点秋香》也都对《苏三不要哭》的旋律、歌词进行了改编。
与此同时,台湾,作为西太平洋航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早在船只与洋流的来去间熟悉了这段旋律。1983年,歌手凤飞飞演唱了《哦,苏珊娜》,在台湾红极一时。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不管是苏珊娜,还是苏三,她们共同的悲剧内核,那种苍凉的幽默感,已经瓦解得差不多了。
2005年,张曼莉将《哦,苏珊娜》改编成喜庆的春节歌曲《齐齐贺下你》:
齐齐贺下你身心康泰,各位家中添喜气。
郑源在2011年的《孔雀群星贺新年》中将其改编成普通话版的《齐声恭喜你》,传入大陆,喜庆的旋律,朗朗上口。那个见证了中国从破败到强大的苏三,最终回到祖国大陆。
2013年,周杰伦又极富创意地将其改编成《牛仔很忙》,让大家领略了牛仔文化。
如今,奶茶店选择了这首歌,肯定也是因为它受众广、旋律欢快。
苏珊娜,见证了美国解放黑奴的历史,化身苏三来到了开放与破败并存的民国,她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最后通过改革开放的浪潮,重新回到大陆。
苏三漂泊了80多年,现在,苏三不会再哭了。
(停 云摘自微信公众号“X博士”,本刊节选,谢驭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