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点拨
高考作文乃急救之章,要想通篇大妙实非易事,但锻造金句,使作文时有思情齐飞,还是可望亦可及的。
1.擦亮眼睛,顾盼生辉。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有的考生锤炼金句作标题,既蕴含全文意旨,又文采斐然,从而使这双“眼睛”熠熠生辉。如:
①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②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
③悄悄是鼓励的笙箫
④采菊瓦尔登湖畔
例①引用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中的诗句,例②引用春晚歌曲《不忘初心》中的歌词,两例既包含“爱国”题旨,又蕴蓄“诗”“歌”韵味。例③化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例④集词成题,“采菊”取自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瓦尔登湖”取自美国作家梭罗《瓦尔登湖》中的核心意象,均凸显出文化底蕴。
2.出彩凤头,抢人眼球。
作文的开头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观感和情绪。有的考生一上场便使出浑身解数,以金句开篇,一亮相便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如:
鹏北海,凤朝阳,回首四顾,桃李不言,梧桐木依常。师之一字,内蕴文化之传承。幼师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教师者,正其身而固其心者也;大师者,解其惑而定其性者也。
老师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他们存在于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节点,仿佛传递火炬一般把我们交给下一任老师。只要我们回首,就能看到他们在我们人生的节点,拥抱着我们的青春和记忆。我们的脚步不停,他们的身躯不移。
——高考佳作《玉垒浮云变,回首仍见君》
多整句,多修辞,多化用,“鹏北海……梧桐木依常”更得古诗词之妙,考生有感而发,回顾成长历程,感悟老师教诲,赞扬园丁品格,可谓情深意切。
3.烛照事理,举重若轻。
有的考生在说理过程中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且不乏金句。有的入木三分,尽显力道,给人以酣畅之感;有的四两拨千斤,透着机智,予人以精妙之享。如:
①坚守初心,听从内心的声音,追随理想,勇敢而清醒地面对各种流言,我们才能牢牢地占据自己的人生舞台,我们的人生之“书”才能以我们所期望的方式续写,而非像少年维特那般因外界非议而饱受痛苦。
——高考佳作《坚守初心,谱写人生之“书”》
②和而不同,自由发声,正是我之向往,也是我期望大众能做到的。但在自媒体时代,人们正在走向两个极端:一端被同化,一端在“打群架”。这两群人,像站在塞纳河的左岸和右岸。左岸之人无思考,右岸之人无谦礼。还有一群人,他们乘船泛于河中,沉痛而焦急地看向两岸,高喊:“上船来,上船来!”
——高考佳作《我愿人人为君子》
例①正面立论,揭示出不畏流言、续写自己的人生之“书”的前提条件——坚守初心,态度鲜明坚定,逻辑关系明确。例②则运用设例说理的方法,道出“和而不同”之理和思考、践行之径。
4.有力豹尾,锁定胜局。
结尾给阅卷老师留下的是判分前的最后印象,需要考生悉心打磨。有的考生饱含激情,掷地有声,让人心潮澎湃;有的考生妙笔生花,诗意灵动,让人心旌摇曳。如: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更当有独立与自由之精神。不要总以时代为借口,说些什么“随大流”之类的丧气话。有一花独放,方能有百花齐放。春天的花园里,樱花的轻盈映衬出茶花的绚烂,桃花的妩媚不同于迎春的俏皮,这许多的色彩和风格调和在一起,才成就了春的美。
——高考佳作《百花齐放才是春》
以物性明事理,于游园赏花之间,将“一花独放(个性)”与“百花齐放(共性)”的辩证关系巧妙地昭示了出来,拈花悟理,颇具东方智慧。
【姜有荣/供稿】
范文展示
游子当归
任其然
当归:
展信佳!
最近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见字如晤”。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不知是否会想起你终日执笔写着处方的老父亲,以及那间养你育你却又眼睁睁见你远赴重洋的医馆。而我,不必看见回信,便可想见你紧锁的眉头和反感的面容。我明白你不回家的苦处,只希望你看完这封信再做定论。
咱们家祖上四代行医。自你于淡淡草药香中呱呱坠地的那刻起,你的血脉便刻上了药草的纹理。翻找药材时,我指尖触及药罐上繁复的篆字,于是为你取名“当归”。
你说血脉不应成为绑缚你命运的枷锁,一個人的未来应由自己选择;你说你对中医不感兴趣,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孩子,血脉并非仅仅赋予你传承的命运,它同时也赐予你立身之基。你五个月时便用小拳头握着捣药杵挥舞;你四岁时便能说出几十种药材的名字;你上小学时写自己的爱好和梦想,笔迹稚嫩,却篇篇不离行医;你上大学时在异乡睡不着觉,非得熏了艾才能安眠……如果说这些是耳濡目染必然的结果,那么你小时候捏起一株药草,小心地闻了闻,又轻轻伸出舌尖舔舐时,脸上的好奇与欢快确实是你对中医的爱。
但后来,不知怎的,你突然就对中医失了兴趣。也许是读了鲁迅的文字,同学戏谑地问你,家里是否也用经霜三年的甘蔗抑或同居一巢的蟋蟀作药引?你从此渐渐地把“养气补虚”一类的话当做江湖骗子的口头禅,大学毕业后一意孤行地出了国,逃离和中医有关的一切。
当归,我们毫无怨言地养育你成人,你岂能说家族的事业是捆缚你的枷锁?你说海外风景独好,山高水长;我说医馆是你前生记忆的载体,是你魂牵梦萦的原乡。你说中医式微,前途茫茫未卜;我说只顾风雨兼程,哪管他未来的模样。你又说从业者众,少你一人无妨;我说每一行啊,都像一条锁链,多一环就是多一份力,少一人就短那么一截——永远都不多你这一个。
中医的本质是医道,是生命之道。你爷爷当年对我说过,医者就像鬼门关下的渡船人,每渡一次人,救回来的就是一条活生生的命。哪怕只多救一条命,都是无上的功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光明璀璨,中医尤其如此。自神农尝百草始,至孙思邈的《千金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再至屠呦呦以青蒿素摘得诺贝尔奖,他们都在传承中医学,但传承人却远远不只他们。
一个民族需要优秀的精神食粮,涵养文脉,承载历史;而一个人亦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支撑他走过风刀霜剑、人世坎坷。我们这个家族的精神命脉,就在悠悠药草香气间流传。拭去青年人的自傲,拭去旁人的目光,洗尽一切浊世里迷乱双眼的铅华,你会看见自己的心,它朝向医馆里悬壶济世的生活,也朝向同样望向你的长辈;又或者,二者早已融为一体,再难分离。
站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土地,远远望着这封信寄来的方向,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幼时念诵过的诗句:“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当归吾儿,当归!
盼你归来的父亲
××年××月××日
点评
这是一封虚拟的一位父亲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的信。全文化大为小,选材独特——针对中医这个传统文化的“点”娓娓道来,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为人物取名“当归”,也是匠心所在——既与“中医中药”的题材紧密相契,又一语双关地表达了“盼你归来”“理当归来”的深切渴盼。
本文作为一篇书信体作文,真正做到了情理兼备、语重心长(时时有与收信人的情感交流)。一方面,作文是重说理与抒情的。像“血脉并非仅仅赋予你传承的命运,它同时也赐予你立身之基”“一个民族需要优秀的精神食粮,涵养文脉,承载历史……就在悠悠药草香气间流传”等文字,晓之以理,用富于文学味乃至诗情洋溢的语句来表达,显得品味高雅。而“你说海外风景独好,山高水长;我说医馆是你前生记忆的载体,是你魂牵梦萦的原乡”这一片段,可谓“对症下药”,其辞情恳切而又铿锵有力。另一方面,文中那些深情缱绻的记叙与描写,也感染力十足。诸如“你五个月时便用小拳头握着捣药杵挥舞;你四岁时便能说出几十种药材的名字”“捏起一株药草,小心地闻了闻,又轻轻伸出舌尖舔舐”等传神的细节描写,灵活地表现出一个小孩的好奇与欢快,正是为了说明儿子应当传承中医事业的道理。这些都是文中闪耀着光辉的亮点。
【唐惠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