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文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
上半年升级类商品消费实现较快增长,新消费、线上消费也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了整体消费的回暖。下半年,消费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从相关指标看,上半年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7.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7%。经济整体保持了稳定复苏的态势,从增速水平上看,经济复苏仍具有空间。
我国202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呈现出四大亮点。
一是产能利用率上升,企业盈利增强。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了21.7%,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1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5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倍。
二是消费是“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引擎。首先,产业支撑得到加强。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得到提升,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次,出口保持韧性。上半年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达到19.1%,高于一季度的12.2%,继续发挥支撑作用。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98493亿元,同比增长28.1%;进口82157亿元,同比增长25.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6336亿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再者,消费拉动作用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2.5个百分点。
三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首先,新市场主体较快增长。6月末,根据统计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长了16.6%。其次,新产业新产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0%、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另外,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3.7%。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了500亿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
长期来看,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要有良好的新技术基础设施环境。中国新基建将为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其中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以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基础设施等。伴随着新技术基础设施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国科技创新的效率将实现大幅提升,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動能。
四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首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住就业就是稳住大局,上半年就业形势持续改善,得益于经济恢复的有力支撑。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亿人,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其次,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处于比较低的涨幅水平。另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增幅较高,主要是受去年上半年低基数影响;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2%,略低于同期经济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随着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下半年经济走势如何成为关注热点。
在笔者看来,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外贸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一方面,国际疫情形势反复波折,全球经济复苏尚不充分不平衡,外需仍有波动;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复苏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中小微企业复苏的波动还较大,经济复苏的压力也有所增加,消费可能面临来自疫情相关不确定性的下行压力。
全球疫情持续演变,我国外贸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如果下半年全球需求不能持续扩张,尤其是疫情相关物资的需求减弱,我国出口会面临结构上的调整压力。如果海外疫情有所好转,一些从事低端制造业的国家重新启动生产,那么其产品将会对我国的同类产品形成一定挤压作用。
如何破局?笔者认为以下三点需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积极科技创新,拉动社会就业。在所有的产业升级中,服务业的升级最难,而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的提升最为明显。一个高科技产业就业可以拉动约3个中低端就业,每一种数字技术新形态,都需要现实世界的配套工种。比如最“带量”的是电商,仅淘宝就创造了百万级别的新岗位。以支付宝为例,迄今其平台上催生了40余种全新职业,在全国范围内直接创造了近700万人次就业。
笔者建议,各地需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不过,加快科技转化技术变现,政府还需要畅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通道,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把区域优势进一步拓展,打造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平台。
第二,推动新型消费业态模式,拉动经济增长。上半年升级类商品消费实现较快增长,新消费、线上消费也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了整体消费的回暖。下半年,消费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当前,新型消费规模加速扩容,网购带动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新型消费相关技术加速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普遍应用;新型消费业态模式加速涌现,从吃、穿、用等实物消费领域加快向医疗、教育、文娱、旅游等更多服务领域扩张渗透。新型消费正在加快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迎来全场景的深度拓展期,对总消费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尤其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适应当前农村实际情况,通过结合旅游、文化、生产,拓展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链,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长期来看,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伴随着新技术基础设施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国科技创新的效率将实现大幅提升,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关键环节。提及浙江经济模式的成功时,往往离不开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正是一村一业的经济模式带动了浙江小商品经济的发达。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出台的《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意见》就是给浙江全省26个相对欠发达县送去的又一个发展大礼包。日前,在浙江省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浙江106个行政村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了浙江省共同富裕百村联盟,其主旨也是在于增进村际沟通交流、强化优势资源互通、实现发展经验共享,推动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以富帮富,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