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秋昙而寄兴 叩瞬间于永恒

2021-08-31 05:23谢泽慧
人民音乐 2021年8期
关键词:田田昙花作曲家

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作曲家还多少有些专注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那么,近年来更高层次的创作“回归”,則体现出这一群体在立足于审美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实现情感表达与精神表现的相得益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80后”的新生代作曲家,他们凭籍良好的音乐教育、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前沿包容的创作理念、世界性视野与娴熟的作曲技术,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生力军。

青年作曲家田田(1987—)就是这样一位“85后”新生代作曲家。他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201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专业教师。他的音乐创作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在管弦乐、交响诗、室内乐、室内歌剧、舞剧等领域均有佳作,与国内外多家著名乐团和指挥家联袂演出获得好评,多部作品在国际国内重大作曲赛事上获奖:交响诗《敲响的八月》于2013年5月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交响乐大奖赛(暨“第四届青年作曲家计划”)中获得冠军;交响乐《乐队协奏曲》更是在2016年9月获得罗马尼亚乔治·埃内斯库交响乐比赛冠军,这是中国作曲家在此项比赛中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秋昙夜咏》是田田2017年接受中央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创作中心委约而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在同期委约的十余位作曲家中,田田是最年轻的一位。该作品采用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室内乐队的混合乐队编制,总时长约为11分钟,于2018年4月14日由指挥家陈冰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演于国家大剧院“‘时代新声中央音乐学院新作品音乐会”,并被收录在2019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2020年3月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田田室内乐创作理念和艺术特色,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新生代作曲家的审美追求。

一、作品立意新颖  题材意蕴深刻

昙花自古有之,它的花语是“刹那间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作为一种很内在的植物,它通常在一种不经意间绽放,又转瞬即逝,这种不经意间的绽放很像是创作上的灵感。古往今来歌颂和描绘昙花的文学、美术作品很多,而纯音乐作品却是少之又少。之所以将该作品取名为《秋昙夜咏》。正如田田在《秋昙夜咏》的作品简介中写道:“与那些或壮丽、或肃穆,具有客观性的永恒之美不同,瞬间之美则纤细而易逝,也正因为如此,瞬间之美有时被赋予了更多的主观情感色彩。《秋昙夜咏》这部作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维度内,以音响状态观照着昙花在夜晚从绽放到衰败这一短暂的生命周期,映射出观者随之多变、复杂的心绪。”

田田运用写意的手法层层递进,通过完美地诠释昙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渐变,描绘出昙花四种不同阶段的美:含苞欲放之美、花蕊初露与似开非开之美、傲立枝头绽放之美、凋零消逝之美,并运用这种逻辑关系来形成该曲起—承—转—合的四部结构。作品以物咏志,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同时也歌颂了昙花积聚能量,只为了那一瞬间的美丽绽放的顽强精神,隐喻我们的人生应懂得珍惜所有、珍惜当下才无憾此生!

田田努力尝试创作能与听众产生共鸣并触动人们心灵的音乐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秋昙夜咏》在音高调性材料上采用民族风格的泛调性语言,而音乐表现形式、技法与音响效果上则具有鲜明的现代音乐特征,多个声部重叠、呼应,既互相融合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纵向结合上则常常为不协和的音响。

二、双重主题写意与画面联觉对应的意象之美

“写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联觉是指 “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引起的其他感官的感觉”。在《秋昙夜咏》中,田田对主题的运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抛开传统的音高主题材料,而是扩大主题的内涵,从音乐材料的其他要素出发,运用“写意”的手法创作内涵深邃的双重主题:即节奏主题与音色主题,双重主题相互配合,共同刻画音乐的内涵与意境,并与画面形成联觉对应。

(一)民族风格节奏主题与画面的联觉对应

所谓节奏主题是指“将节奏作为主导乐曲的主题动机贯穿发展,以节奏作为结构基础,将设计好的主题节奏模式不断加以重复或变化重复,使其成为乐曲中起贯穿作用的结构骨架”。田田摆脱了节奏必须依附于旋律线方能存在的传统观念,塑造了一个由连音和震音构成的个性鲜明的节奏主题(见谱例1),营造出昙花即将开放时紧张而细腻的音乐氛围。

昙花的节奏主题首先在第1—4小节连续进行了两次陈述,由大提琴在极弱的力度上奏出,旋律在#f羽调式-g羽调式之间切换,呈现出“横向多调性”即泛调性的现代特征。在节奏主题的基础上,田田通过旋律音高的变化营造出昙花从无到有的“大音希声”的静谧意象之美。之后在第9—11小节,田田运用三声部模仿继续对节奏主题进行发展,音高材料采用纵向的泛调性依次短暂地停留在G宫-G徴-A宫,运用调性的频繁变化形成不稳定感,生动地描绘出昙花“含苞欲放之美”。

田田正是将这个节奏主题贯穿在全曲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中,承担了组织音乐结构的作用。与之相融合的旋律线则采用不断更新的民族风格的泛调性。在保持节奏主题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基础之上,借助音高材料、声部数量的变化,织体形态、音色、节拍的变化以及节奏的变形等诸多手段来表现昙花不同阶段的场景,形成节奏主题与画面的联觉对应,声形转化,创造出了丰富的音响画面。

(二)民族风格音色主题与画面的联觉对应

所谓“音色主题”,是指将特定的音色作为主导乐曲的主题动机贯穿发展,使其成为乐曲中起贯穿作用的结构骨架。田田用笙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的“昙花”的音色主题,并将它作为贯穿全曲的主题动机,与节奏主题一起共同承担组织音乐结构的作用。同样地,在这个音色主题的基础上,旋律由五声调式的音高材料构成,并形成了泛调性。

田田之所以选择笙作为象征昙花主题的音色乐器,正是因为笙的音色独具,音色明亮甜美,音量较大,是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唯一能同时吹出多声部的乐器。笙在演奏上有着对音乐形象可塑性强,对强弱力度和表情的控制收放自如、演奏形式多样的特点。

谱例2是音色主题的最开始部分,由笙来演奏的主题首先从e羽调式的旋律开始,之后以二度或三度的纵向音程关系慢慢叠加长音,直至出现六个声部的音簇。在每个声部叠加的过程中伴之以强弱力度、节奏、节拍律动的变化,声部纵向结合形成的不协和音程与协和音程关系造成了音乐的紧张与松弛,预示着昙花生长的渐变过程。之后这个音色主题以不同的旋律形态一直在整个作品中延伸,如在第二、三、四部分均以相同的音色、不同的旋律形态来表现昙花不同生命时期的形态意境之美。笙仿佛化作昙花的替身,音乐形象时而纤细优雅、时而精致梦幻、时而刚劲有力。从始至终,笙演奏的音色主题和昙花的场景画面不断地声形转化,形成联觉对应,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意境美与结构美的高度融合

人们常说“风格即人”,音乐是作曲家思想与情感的真实流露,它不仅反映了作曲家的艺术个性,也能反映其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作曲家精神面貌的体现。田田出生在滨海城市山东青岛,大海赋予了他开朗豁达的性格和宽阔的胸襟,同时也赋予了他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在《秋昙夜咏》中田田正是以情感的表达与贯穿为主线,层次分明地构建刚柔相济的意境美与结构美的高度融合。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构思首先是体现在结构上。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是不可重复的,所以在结构布局上田田并没有遵循传统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再现原则,而是将音乐的布局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文化内涵以及个人的感知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从形式到内容全面体现昙花刚柔相济的意境之美。

《秋昙夜咏》呈并列四部结构(见表1),通过对昙花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形态与意境的细腻捕捉,从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诠释了昙花的意境美。

第一部分 起(第1—27小节)对节奏主题进行了不间断地呈示和发展,声部由最初的“大音希声”到渐渐丰满。田田充分考虑到这个部分在整个作品中的阶段性,因此在段落的篇幅、表情、速度、力度和音乐的紧张度的控制上是有所保留的,细腻地表达了昙花在生长过程中细微渐变的状态,着力体现昙花的“含苞欲放之美”。

第二部分 承(第28—87小节)是对双重主题的延伸与发展,通过由浅入深的声部加厚,节奏节拍、重音位置以及音程关系、音高长短的变化,造成音乐紧张与松弛的变化,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昙花“花蕊初露与似开非开之美”的意境,体现了作品在音乐表现内容与结构上的逻辑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第三部分 转(第88—142小节)是全曲的高潮性段落,在节奏主题和音色主题进一步展开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比的程度,引进了新的节奏材料。在第97小节处速度突然急剧加快、力度增强、音区向上拓展,并在第138小节形成全曲的高潮。此時音乐的发展已形成质的飞跃,体现出昙花“傲立枝头绽放之美”与刚强、炽烈而奔放的音乐性格。

第四部分 合(第143—207小节)是全曲的概括与总结。田田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再现原则,而是让“合”与“转”的部分融合贯通,并再次对双重主题材料进行了展开,之后在第161小节逐渐过渡到缓和,速度放缓,全曲结束在极弱的力度上,重新回到了静谧的音乐氛围中,体现了昙花的“凋零消逝之美”。从音乐发展的性质和表现内容上来看,“合”与“起”的部分形成了前后呼应。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秋昙夜咏》是一个完整的音乐表情实体,并列的四个部分音乐材料看似相对独立,其结构组织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与紧密的联系,通过时而简洁时而错综复杂的表现手段以及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使得音乐的运动和发展在充分表达音乐内涵的前提下有机而逻辑地组织起来,同时从音乐意境和结构上也体现了刚柔相济的特点。

四、运用混合编制与新演奏技法

呈现中西合璧的音色之美

“有人说,当今的世界,现代音乐已经走过了先锋派所开创的各种技术的新的历程,艺术的回归才是21世纪音乐潮流的总趋向。”?譼?訛对于音乐创作而言,“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为艺术创作服务的,音乐创作不是技法的堆砌,更不是为了炫技”?譽?訛。在对音色技术的处理方面,田田同样体现了他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一)运用中西混合编制,创新音色组合形式

《秋昙夜咏》运用中国民族乐器笙、箫、竹笛与西方室内乐队的混合乐队编制(见表2),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一方面,它们体现了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艺术上的深度交融;另一方面,在西方乐队的映衬下,古老的中国乐器迸发出了熠熠生辉的当代声音。

从表2可以看出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笙被作为最重要的象征昙花主题的音色乐器,音色的表现力甚至超越了旋律。笙既能表达细腻柔美的情绪,又能表现刚毅的性格,箫与竹笛是作为笙的陪衬声部存在的。在乐曲第二部分笙纤细的音色主题出现之后,箫柔美的音色与之相得益彰;而在作品第三、四部分随着音乐情绪的高涨,尤其是在音乐的高潮段落,竹笛明快热烈的音色的加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音乐的表达更为淋漓尽致。

从西方乐器的选择与数量上来看,管乐器采用单管编制,并增加了短笛;弦乐队的乐器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5把第一小提琴、4把第二小提琴、3把中提琴、2把大提琴、1把低音提琴。采用这样的编制是基于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意境不宜过多地强调低频。此外,还采用了吊镲、三角铁、钟琴、大锣等8种打击乐作为色彩性的乐器,并不断地用更换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作为装饰性的点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运用特殊技法,开发传统乐器的新音色

田田在《秋昙夜咏》中强调音色表现力的重要地位,以音色创新作为音乐发展和构成音乐连贯性的重要因素。注重创新演奏法,使乐器发出传统乐队中所没有的特殊音响效果,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在演奏技法上的创新主要有:在多处运用弦乐的滑奏模拟人声咏唱的效果,如在第二部分结尾处弦乐组的15个声部以微复调的形式上下滑奏,并在各声部之间形成相似节奏的模仿模拟出人声咏唱的整体效果;运用增加弓压或减少弓压的方式演奏多个弦乐声部的震音,形成伴有弓毛和琴弦摩擦声的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以增强音乐的尖锐感,为作品营造紧张的音乐氛围;在弦乐组运用巴托克拨弦,使琴弦和指板碰撞发出爆裂的音响效果;在长笛的演奏中通过向乐器吹气而制造出带有音高的呼吸声,并通过气流的变化控制呼吸声的力度;灵活运用滑奏、颤音、震音等多种演奏技法的糅合,使笙、箫、竹笛的音色变化极为丰富,体现民族乐器独有的韵味等等。

结 语

新音乐作品的不断产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旺盛文化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之一,田田的《秋昙夜咏》从作曲技法到音乐内涵的音响揭示,都达到了当代青年作曲家创作的新高度。正如田田所说:“我期待有更多中国青年作曲家加入到充满内涵的音乐创作的行列中来,期待有更多思想深邃而有领悟力的观众来聆听,期待我们国家的音乐生态环境能越来越好。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中国年轻一代作曲家的音乐综合素质和内心体验。”?譾?訛田田正是以他的创作实践践行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未来将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谢泽慧  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李诗原)

猜你喜欢
田田昙花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脚踏实地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一鸣惊人
学无止境
昙花(节选)
闭门思过
昙花(寓言)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