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艳华,滕美君
(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浙江 义乌 321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衰老或损伤等因素引起盆底组织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疼痛、盆腔脏器脱垂、腰骶部疼痛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1]。产妇由于妊娠期间子宫的扩张及孕晚期胎头下降、宫颈扩张等影响,组织与盆底结构变得松弛,导致盆底功能损伤并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据统计,其发病率为9.37%[2]。盆底肌功能锻炼是盆底功能康复的主要手段,能够延长收缩持续时间,增强肌肉收缩力,改善临床症状[3]。中医经典方剂补中益气汤广泛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药[4]。穴位按摩能通过机体特定穴位作用于盆底,可恢复盆底肌肉的舒缩功能,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5]。笔者运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本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96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5~39岁,平均(32.25±3.0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4±1.36)周;初产妇33例,经产妇63 例;顺产58例,剖宫产38例;其中尿失禁56例、慢性盆腔痛51例、阴道壁膨出47例、子宫脱垂29例。观察组年龄26~40岁,平均(33.29±3.05)岁;孕周36~40周,平均(38.42±1.31)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60 例;顺产54例,剖宫产42例;其中尿失禁59例、慢性盆腔痛57例、阴道壁膨出45例、子宫脱垂2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妇产科学》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6];2)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遗溺”“小便不禁”“阴挺”等相关诊断标准[7],辨证为气虚证;3)年龄20~40岁;4)足月,单胎妊娠;5)产后≥6 周;6)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既往有盆腔或盆底手术史者;2)合并严重的盆底脏器脱垂需要手术治疗者;3)精神疾病患者;4)合并有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指导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具体参照产后盆底康复措施及实施方案[8]。对照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药方如下:黄芪、党参、炙甘草各15 g,白术、当归各10 g,陈皮、升麻各6 g,柴胡12 g,生姜9片,大枣6粒,水煎至150 mL,早晚餐前0.5 h空腹热服,3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选择八髎、三阴交、长强及会阴穴,嘱患者屈膝左侧卧位,保持呼吸均匀、顺畅,治疗人员以双手食指,对准穴位轻轻按压,力量由轻到重,直至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胀、轻微痛感为止;每个穴位按压100次,每次按压需间隔5 s,最后以揉法结束。1次/d,30 d 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治疗。
2.2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减少率比较:2组患者于治疗后统计尿失禁、慢性盆腔痛、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减少例数,计算减少率。2)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仪检测患者阴道收缩肌电值、动态压力以及收缩持续时间。
3.1 2组患者主要症状减少率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主要症状减少率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女性在妊娠过程中,因自身、胎儿体质量以及羊水量的增多等原因将导致宫颈环压力增高,压迫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导致盆底神经、肌肉受损,引起对周围组织的支撑下降,从而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生理状态和功能[9]。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多及年龄增长,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愈加明显。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属于传统中医学“阴挺”“遗溺”范畴。分娩耗气动血,导致气血两虚,气虚无以推动胞宫和全身血液运行而致瘀血,血虚无以濡养盆底脏器而使脏器功能低下,治疗则宜益气固脱、养血祛瘀。笔者运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升阳、补中益气类方中的代表方剂,可治疗中气不足以及清阳下陷证。补中益气汤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和程度,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补中益气汤可选择性兴奋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增强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的收缩力,促进盆底结构和功能恢复,还能够改善尿动力学参数,预防尿失禁的发生[10-12]。穴位按摩可通过手法刺激机体特定部位,疏通脉络,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所选腧穴三阴交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三经交会穴,能够健脾补肾、固肾气、益气通络、疏调全身气机;长强穴属于督脉,主治前后二阴病症,手法按摩可起到通任督,调肠腑等作用;会阴穴为任脉要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等症,可调节机体生理及生殖功能,手法按摩可通调二阴;八髎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与督脉相平行,具有调补冲任、调经理气的功效。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慢性盆腔痛、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减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盆底肌肌力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