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中药冲洗剂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2021-08-31 12:06徐晓敏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源性药液感染性

徐晓敏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17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工地源性及工源性外伤患者和因交通事故所致创伤患者数量不断增多[1],特别是严重的开放性外伤、压扎伤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很容易引起局部软组织感染以及坏死等,从而使得感染性创面患者数呈现逐年升高的变化趋势,尤其是下肢开放性创面感染病例数的增加更为突出。常规处理下肢创伤后感染性创面的方法包括清创、换药、包扎以及手术等,然而上述常规方法病程较长、换药频次高以及患者无法耐受等,往往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且费用较高,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负担[2-3]。中医外治疗法在创伤性感染性创面治疗上有其独特优势。本文中笔者观察了自制中药冲洗剂与常规外科湿敷疗法联合对下肢创伤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下肢创伤后感染性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6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36例、24例;年龄18~58岁,平均(35.09±7.23)岁;交通源性、工地源性、工业源性例数分别为26例、24例及10例;创面大小为14 cm×24 cm~19 cm×34 cm。观察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39例、21例;年龄18~59岁,平均(35.16±7.26)岁;交通源性、工地源性、工业源性例数分别为28例、24例及8例;创面大小为14 cm×23 cm~18 cm×35 cm。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下肢创伤后创面程度不同的感染以及皮肤坏死,经感染性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为阳性(+)[4],且符合《中医外科学》“疮疡”的诊断[5];年龄18~60岁;患者对该临床观察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血管神经外露、骨外露、内固定物外露者;合并有心、脑、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伴有影响伤口愈合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1 周内使用其他抗菌药物者;伴有周围血管疾病者;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依从性差者。

2 治疗

2.1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彻底清创,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给予敏感抗生素。同时对照组予以呋喃西林纱布对感染创面进行湿敷,敷料更换频次为1次/d,并结合感染创面的实际情况,确定换药频率。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方法基础上,联合自制中药冲洗剂进行治疗。本自制的中药冲洗剂组方包括:蒲公英、黄柏、金银花、紫草各50 g,当归、牡丹皮、赤芍、白芷、升丹各30 g,乳香、没药、丹参、生甘草各15 g,日1剂,3 000 mL清水浸泡30 min,煎煮两遍,倒出药液,纱网过滤,得药液1 500 mL左右,留出300 mL药液用作冲洗创面,其余1200 mL药液倒入腿浴治疗仪(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将药液温度加热到38~48 ℃范围内,将患肢置于药液中,将感染创面及患肢仔细进行淋洗及浸泡30 min,且将脱落的坏死组织进行清理,然后再使用预留的冲剂冲洗创面,并使用中药液将经消毒的纱布对感染创面进行湿敷,1 次/d。2组疗程均为4周。

2.2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及参考文献[6-7]拟定。治愈:感染性创面愈合,且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退;好转:感染性创面面积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无效:感染性创面面积无明显缩小(<25%),且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

2.3 观察指标 1)创面色泽状态评分:治疗前后将创面鲜红、淡红及暗紫分别记为1分、2分及3分;2)创面渗液量评分:治疗前后将2组患者创面鲜红且表面无明显分泌物,记为0分;分泌物量较少,未渗透1块纱布,记为1分;分泌物量较多,渗透1块纱布,记为2分;分泌物量非常多,渗透2块及以上纱布,记为3分;3)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

2.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创面色泽、创面渗液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创面色泽、渗液量 评分比较分)

3.3 2组患者新生上皮出现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新生上皮出现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4 讨论

下肢创伤后感染性创面属中医学“疮疡”范畴,跌扑损伤、金刃锐器等所致创伤,肌肤破损,筋脉、肌肉等组织损伤,引起局部气血凝滞,出现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风湿热毒之邪等乘虚侵入肌肤腠理,邪毒与气血相博,引起局部或全身气血凝滞,同时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血肉腐败,酿而为脓。正如明·陈实功在《外科正宗·痈疽治法总论》中指出:“诸疮皆因气血凝滞而成”。《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指出:“损伤之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脏腑并俱伤”,《证治准绳·疡医》云:“察其所伤,有上下轻重浅深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可见创伤后经络阻塞不通,气血运营不畅,外不能濡养皮肉筋骨,亦会影响创面的愈合。针对上述病因病机,笔者认为下肢创伤后感染性创面治疗当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去腐生肌,自制中药冲洗剂与常规西医常规外科疗法相结合治疗该病,正如《疡科纲要》所云:“疮疡为病,发见于外,外治药物尤为重要,凡轻浅之证专恃外治,固可以收全功,而危险大疡,尤必赖外治得宜”。自拟方中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滇南本草》言其能“消诸疮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疗疮,其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和加速伤口愈合[8];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紫草凉血、活血、解毒,具抗菌消炎、促进皮肤组织损伤愈合的作用[9];当归养血活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芷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生肌;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生甘草清热解毒、疗疮疡。自拟中药冲洗剂通过温热效果以及中药药理作用同时作用于感染性创面,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供氧,使得其色泽红润,分泌物量显著下降,坏死组织快速脱落,加快新生组织生长修复,从而有效缓解感染性创面及患肢肿胀、疼痛等方面的症状,加快感染性创面的愈合速度。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感染创面色泽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面色泽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感染创面分泌物量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创面分泌物量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自制中药冲洗剂与常规外科湿敷疗法联合对下肢创伤后感染创面具有明显优效性,可明显减少感染性创面渗出,促进创面修复和愈合。

猜你喜欢
源性药液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思考心电图之177》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治斑秃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