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成,刘炜明,杨光远,王永国
(徽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甘肃 徽县 742300)
慢性鼻窦炎(CRS)是耳鼻喉科常见性、多发性、难愈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鼻腔及鼻窦黏膜炎症的一组疾病[1],病程超过12周。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我国发病率达8%以上[2]。目前CRS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随着研究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发现炎症因子的影响、解剖结构的异常及纤毛功能的减退等是CRS难以彻底治愈的关键因素。目前主要以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是临床首选。西医主要以激素、抗生素、黏液溶解促排剂、减充血剂等药物治疗[3],效果均不理想。CRS属为中医“鼻渊”范畴,多为久病体虚、外邪侵袭,引起肺、脾胃、胆功能失调,使邪气阻滞鼻窍,痰、湿、热、瘀为主要病理产物,治疗以通窍排脓、养肺健脾等为主[4]。笔者自制鼻窦炎合剂应用于CRS的治疗,观察主要症状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20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CRS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7~63岁,平均(23.79±9.42)岁;病程最短5 个月,最长3年,平均(0.93±0.52) 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8~68岁,平均(27.93±11.28) 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5年,平均(0.92±0.14) 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5]的标准:病程超过12周,以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伴或不伴有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鼻窦影像学检查鼻窦黏膜炎性改变。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通过两名主治以上中医师确诊;②年龄在6岁以上患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鼻息肉、糖尿病、肝脏、肾脏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者;②近期1 个月内服用其它药物治疗者;③中途脱落者。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19980087),150 mg/次,儿童2.5 mg/kg,每日2次,2周为1 个疗程。观察组:自制鼻窦炎合剂口服,成人每次20 mL,儿童每次10 mL,每日3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合剂组成及制备:选取柴胡、黄芩、 菊花、石决明各120 g,大茅根(2020年甘肃省地方药典收录)240 g,生地、丹皮、浙贝母各90 g;混合粉碎成粗颗粒,装入布袋,加水5 000 mL浸泡30 min,煮沸2 h,收集滤液及蒸馏液;滤过后再加入3 000 mL水,煮沸2 h,滤过收集滤液及蒸馏液。将两次收集滤液及蒸馏液混合,冷却加入95%的乙醇,静置,离心过滤,浓缩至300 mL装瓶。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鼻渊”疗效评定标准[7]和文献[8]拟定。①治愈:鼻塞、流涕消失,鼻内镜检查鼻腔黏膜无充血、水肿,无明显分泌物,鼻窦X线片未见异常;②显效:鼻塞、流涕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分泌物明显减少,鼻窦X线片显示明显改善;③有效:鼻塞、流涕减轻,鼻内镜检查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减轻,分泌物减少,鼻窦X线片无改善;④无效:症状、鼻内镜检查及鼻窦X线片均无改善。
2.3 观察指标
2.3.1 主观症状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5],通过患者主观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将VAS标尺平均分为10份11个点,患者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在相应点上标记记分:无记0分,最严重记10分。
2.3.2 鼻内镜 Lund-kennedy评分 鼻内镜观察鼻腔黏膜水肿,黏性分泌物情况进行评分[5]:水肿(0=无,1=轻度,2=严重),鼻漏(0=无,1=清亮、稀薄鼻漏,2=黏稠、脓性鼻漏),每侧0~4,总分8分。
2.3.3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 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水平(西门子免疫分析仪,型号:Immulite 1000R,西门子配套试剂)。
2.3.4 安全性观察 记录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und-kennedy评分比较分)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观察 对照组2例服药1周引起恶心、胃部不适,1例服药第4天出现胃疼,口服奥美拉唑后缓解。观察组未引起不适症状。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及血细胞异常改变。
慢性鼻窦炎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9],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与感染、鼻内增生物及结构异常、免疫力降低等因素有关[10]。研究证实,CRS与促炎因子的释放和抑炎因子的减少相关[1]。TNF-α能够促进鼻黏膜炎症发生进展[11]。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及潜在耐药风险[12],虽有一定的疗效,但远期效果不佳。
中医认为CRS属于“鼻渊”范畴,《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证》:“此证因酒醴肥甘……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说明湿热可导致鼻渊。《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将责于胆腑郁热。”引起肝胆失于疏泄,气郁化火,胆热循经上蒸鼻窍为病,临床多见胆腑郁热型。基于上述理论,加之笔者临床实践,认为鼻窦炎的发生,是由外邪侵袭、饮食不当等因素,使肺、脾、胃功能失调,水液输布障碍,日久形成痰、湿、热、瘀等病理产物,影响胆经疏泄,循经上阻于鼻窍而成。痰湿热瘀互为因果,使疾病难以彻底治愈;治疗关键要抓住痰、热,兼备湿、瘀,应以清热凉血解毒、化痰袪湿为主。自制鼻窦炎合剂由柴胡、黄芩、菊花、石决明、大茅根、生地、丹皮、浙贝母组成。柴胡辛凉清热解郁疏肝,引诸药入肝胆,并上达头面;黄芩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抗炎、解热、抗变态反应及抗组胺作用;二者共为君药,散邪行气,清热燥湿,清泄胆腑之郁热,具有抗炎、抗菌、增强免疫之功效[13-14]。菊花散风清热;石决明味咸,平肝清热,增强君药之清热作用,消除鼻黏膜肿胀;浙贝母清热化痰;生地黄、牡丹皮、大茅根凉血行气,促进炎症吸收,降低血管通透性,消除黏膜水肿及分泌物;柴胡。诸药合用,具有清利湿热,祛除痰浊湿瘀的功效,使鼻窍通畅。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观症状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及CRP、TNF-α水平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明显于对照组。观察组服药过程中未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提示自制鼻窦炎合剂可显著降低慢性鼻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黏膜充血水肿程度,减低血管通透性,减少鼻腔分泌物,促进鼻腔鼻窦黏膜组织重组及黏膜的愈合,使鼻窍通畅,提高鼻黏膜屏障功能,口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