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路径思考

2021-08-31 00:47刘艳清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融合

文/刘艳清(1.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2.合肥工业大学)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蔓延的影响持续推进,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凸显。但世界范围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呈现出关键技术加速突破、基础支撑日益完善、融合应用逐渐丰富、产业生态日趋成熟的良好态势[1,2],世界各国先后提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步骤[3]。预计到2025 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或将增长至20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5%[4]。

2017 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保持了同步,发展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各龙头企业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推动转型升级的共识。据统计,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约为3.1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2.9%。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约为2.5 万亿元,对GDP 增长的贡献超过10%,带动超过255 万个新增就业岗位[5]。

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新时代打造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提供关键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步伐。《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提出,到2023 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性跃升。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提升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彰显融合应用成效、健全产业发展生态、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产业生态体系日趋成熟,工业互联网发展开始迈入新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立足互联网时代全球制造业发展态势,结合区域发展和企业发展情况,研判并探索制造业企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路径和平台模式,以期为政府决策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一、 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活跃创新发展态势

从国际来看,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如美国在先进制造国家战略中,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德国工业4.0 战略也将推进网络化制造作为核心。通用电气(GE)、微软、亚马逊、参数技术(PTC)、罗克韦尔、思科、艾默生、霍尼韦尔等美国诸多巨头企业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类初创企业,持续带动前沿平台技术创新;紧随其后的西门子、ABB、博世、施耐德、SAP 等欧洲工业巨头,立足自身领先制造业基础优势,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投入力度;以日立、东芝、三菱、NEC、发那科等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也在跟进开展平台研发与应用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

从国内来看,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融合应用,全国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既有航天云网、海尔、宝信、石化盈科等传统工业技术型企业面临转型发展而构建的平台,也有树根互联、徐工、TCL、中联重科、富士康等大型制造企业孵化的独立运营平台公司,还有优也、昆仑数据、黑湖科技等各类创新企业依托自身特色打造的平台。

从安徽来看,工业互联网融合产业行业企业在不断将创新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同时,更是加速推动了垂直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持续推进生产经营方式和企业形态向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安徽省工业互联网新业态。安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制造业企业,从自身核心产品能力出发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在产业领域的领导地位,提供内部赋能和融合创新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合力工业车辆FICS 工业互联网平台、国轩高科工业互联网平台、合锻智能四化工业全域互联网平台、海螺集团智能工厂平台、奇瑞汽车制造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长虹美菱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家电产研销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司尔特基于整合工业制造和服务农业的“工农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第二类是传统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应用实践经验包装成产品和服务,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对外提供,通过独立信息技术子公司运营为企业增加了新的盈利模式,扩展了新的业态,实现了企业战略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如飞马智科工业互联网平台、长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三类是ICT 信息技术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身份,专业为广大工业企业赋能,如安泰科技“慧核”工业互联网平台、科大讯飞“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平台、新华三工业互联网边界安全防护平台等。

二、 制造业企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困境分析

工业互联网融合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企业抢占未来市场竞争制高点、寻求经济新增长点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正进入快车道,企业积极性和活跃度显著提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的发展目标和预期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综合运用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一,政府在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文件纲领和宣贯活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工业互联网融合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浪潮,取得了诸多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来自于少数有先知先觉的规模以上企业主体,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工业互联网融合企业创新发展及推广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总体仍处于高研发投入、长周期回报的平台培育期,如何缩短平台培育期的进程,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工业互联网的价值,是政府、制造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受传统生产制造模式影响,制造业企业主体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另一困境。虽然两化融合工作已推进多年,但是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仍然不能真正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能真正意识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更意识不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乃至工业互联网对企业节本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超过半数的企业经营思路和方法还停留在传统制造生产经营模式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新上的设备和产线都还不能普遍具备自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条件,更别提老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了,设备不能互联,也就失去了工业互联网融合企业创新发展往纵深推进的土壤,自然没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三,工业互联网融合乃至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持续性工程是需要复合型人才和团队支撑的,纵观我国乃至全球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现状,工业互联网这方面的人才规模尚不足以支撑融合创新发展需要,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发展的最大困境。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企业愈发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原材料的供给采购,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服务,包括统筹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联的人财物的高效运作与管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这些需求和要求也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不断地优化与创新,因此对与产品全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比以往任何一套信息系统都要更加灵活更加敏捷更加智能。这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实施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项目团队除了要具备IT(信息技术)能力,还要具备OT(运营技术)能力、CT(通信技术)能力、DT(数据技术)能力和商业思维能力,培养具备工业互联网实施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三、 制造业企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转变,工业互联网融合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工业革命已经阔步走来,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伊始,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创新发展方法和路径成为必然。

一是探索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政策。在制定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相关政策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切实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对项目建设成果显著的企业给予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积极探索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等,为工业互联网研发创新、产业推广、人才培育等提供政策资金保障,通过有效释放政策红利促进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组织保障方面,建立重点项目政企一对一推进工作小组制度,形成政府联合工业互联网重点建设项目的协同推进制度,定期调度和指导重点项目的建设,全面确保重点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探索制造业企业主体积极主动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政府层面可以考虑通过购买技术支撑培训服务的方式,借助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相关社会团体和大专院校的专业技术力量,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让工业互联网的主战场制造业企业真正认识到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了解到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也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工业互联网是什么和怎么做”的现实问题,也只有这样,企业主体才能真正行动起来,才能主动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谋划企业未来发展,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浪潮里。

三是探索适应工业互联网建设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建议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系统联动,特别是具备工业专业学科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和制造专业基础的综合性大专院校首当其冲要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尽快落实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工业互联网融合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提供复合型人才保障。

四是探索调动制造业、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各相关业态积极融合配合的新举措。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涉及到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企业上下游,客观上也是迫切需要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乃至软件企业和工控企业等跨界交流与合作,可以探索建立满足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需要的供需信息发布和交流对接平台与机制,为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大建设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保障,提高交互效率,加速建设进程。

五是探索区域工业互联网联动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一场产业领域的互联网浪潮正在到来,工业互联网将推动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深刻变革,它将会极大促进区域产能重组升级和产业供应链优化,赋能区域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进而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探索适合区域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成为必然。

猜你喜欢
制造业工业融合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