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摘 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如通过微信、线上课程等形式,进行预习与复习。其次,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进行多元化的语文知识展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另外,信息技术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提升,也能够发挥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支撑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教学 支撑作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22
一、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能够作为学生在复习、预习中的引导工具,有助于学生适应多阶段学习、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学习模式,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语文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对学生进行预习的引导。教师要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微课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并完成微课内容的录制。为了保证学生观看微课的效率,教师需要对微课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在微课制作中控制微课的长度,确保微课内容的合理性。
其次,在学生的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观看线上课程,达成复习、强化学习、自主研究学习的目的。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趣味性
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需要从语文教学的需求上思考,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首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认识到,固然信息技术能够展示出多样化的信息内容,然而小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限,不能够对于多种展示内容进行同时的关注,教师可以采取重点信息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于一种信息化方式进行情境的体验。如通过图片切换的方式,展示课文作者的照片、课本的多幅插图等,要求学生仔细地进行内容观察,获得相应的信息认识。在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或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播放音频文件,如在描写景色文章的朗读中,教师可以播放与景色内容相关的白噪音,通过声音的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一个情境的空间当中。
其次,知识内容的拓展,也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可以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源,进行影视作品的剪辑,在课堂中向学生播放影视剧的集合。例如,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选择影视片资料进行收集与展示,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的理解帮助,提升课程的趣味性。
三、应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与学科知识研究
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教师本身的教学研究水平、学科学习水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需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借助于信息技术继续进行语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并进行同步的教学研究,提升自己的綜合学科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于线上课程的形式,参与小学语文教学研讨讲座,了解最新的语文教学研究结果。在面对知识储备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自我提升。参与信息化线上课程,是教师实践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进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持续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能力与教育职业素养提升。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应用信息技术。首先,教师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完成自主的预习、复习,确保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其次,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通过情境展示、内容拓展等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最后,教师要以自我学习提升为目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继续学习,提升综合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席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2] 杨信芬《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路径探析》,《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