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
摘 要:小学阶段阅读课程学习,是语文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重阅读方法的传授,轻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的情感价值很难真正被学生理解。然而思维导图具有逻辑清晰、容易理解和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等特点,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激发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04
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阅读方法。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化、发散化、艺术化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把文章的内容用文字、图像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于培养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1.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归纳、总结、分析阅读文本
思维导图能将一篇文章变成一幅图,让学生通过预习,在正式学习前,已经对将要学习的文本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一篇文章变成学生手中的一幅图后,段与段之间不再独立存在,思维导图让他们围绕着阅读材料的核心,抓住材料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而让整体联系起来。在梳理总结的过程中,可清晰地将相同情感或内容的段落总结在同一概念下,提升小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同时阅读时能更好地提炼文本的关键词,正确把握文本的行文思路及表达情感。
2.思维导图可以凝聚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避免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思维导图的制作运用色彩、线条、词语像串珠子一样将知识点链接起来,学生在主动学习中随时都会有新发现、新想法。尤其是学期末总复习阶段,大量的知识堆积会导致学生麻木、厌烦,而当他们运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找寻记忆通道,亲身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时,则会增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思维导图可以扩展阅读活动的范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刺激人类的右脑,原因是,当我们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借助各种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据科学研究证实,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脑主管逻辑、词汇、数字,右脑担任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图像可以使用我们的视觉感官,让繁多的文字变成图画,可以成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不受整体的影响,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可以随时添加新的内容,在学习新知识后,有与此相关的新想法和感受可以添加在图中,这也是对旧知识的巩固理解,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培养创新思维,同時也拓宽了阅读的知识面。
二、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上重技能轻策略
阅读能力一方面包括对文本内容本身理解的能力,通过识文断字获取文本内容,流畅阅读文本,这是阅读最基础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阅读理解能力,它是更高要求的阅读理解过程,即理解文本深层次含义的能力。掌握最基础的阅读能力是阅读理解的开端。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侧重于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阅读策略的教学。教师比较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字词句的强化和朗读课文在课堂中占用较多的时间,但是阅读策略的教学却极少。在课堂问题提问中,教师很少能设计一些促使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问题。
2.教学目的上重结果轻情感体验
以往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阅读教学当成简单的阅读题来进行,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甚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试图通过做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但由于大量的阅读习题给学生带来了大量的作业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压力大、阅读唯分数论的问题,还有阅读的专项练习,学生阅读迁移能力不强,最后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如人意。
阅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是一种陶冶情操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学生要从小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教师运用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推动校园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是一项尝试与创新,符合人们的大脑思维模式,使得每位师生都在阅读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达到有意义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