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国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多源遥感人工目视解译分析

2021-08-30 06:20包玉斌姚建华黄涛吕林涛刘自增王科吴娟杨勇唐谊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影像

包玉斌 姚建华 黄涛 吕林涛 刘自增 王科 吴娟 杨勇 唐谊娟

摘要 以銀川市为研究区,利用高分遥感和航空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和精度验证获取银川市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矢量数据,定量评价了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16 344.2 hm2,其中建设用地以30%的增加占比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银川市城镇、农业和生态3类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8.0%、5.3%和7.0%,城镇空间是银川市地类变化的热点区,农业和生态空间落实了较为严格的管控制度,变化较小。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69.1%、41.2%和9.9%,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1.0%、17.7%和5.0%,金凤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变化剧烈程度均偏高,需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优化调控力度,保障城市平稳有序建设和发展。通过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综合评估与归因分析,为银川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科学合理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影像;人工目视解译;国土空间;银川市

中图分类号 F 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221-09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5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of National Land Space in Yinchuan Based on Manual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O Yu-bin, YAO Jian-hua, HUANG Tao et al

(Ningxia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Yinchuan,Ningxia 750021)

Abstract Taking Yinchuan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using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aerial images, the land use change vector data of Yinchuan City from 2015 to 2020 was obtained through manual visual interpretation and accuracy verification,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Yinchuan City during the five years we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rea of land use change was 16 344.2 hm2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n Yinchuan, of which, construction land accounted for a 30% increase, showing a rapid growth trend. The degree of land use change in urban space, agricultural space, and ecological space were 18.0%, 5.3%, and 7.0%, respectively in Yinchuan. Urban space was a hot spot for land use changes. However, the agricultural and ecological spaces have implemented stricter controls, and the changes had been relatively small in Yinchuan City. The comprehensive land use dynamics of Xingqing District, Jinfeng District, and Xixia District were 69.1%, 41.2%, and 9.9%, respectively, and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changes were 11.0%, 17.7%, and 5.0%, respectively. The change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land use dynamics and the intensity of changes in Jinfeng District were both high. It wa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level of land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se and optimized the control efforts to ensure the stable and orderl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land use spatio-temporal changed,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Yinchuan City to strengthen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and control, scientifically, intensively and efficiently use land resources, and build an ecologically livable city.

Key words Land use change;Remote sensing image;Manual visual interpretation;Territorial space;Yinchuan City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地关系的协调与否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1]。自20世纪90年代,当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成为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领域计划(IHDP)的重要内容时[2],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有关土地利用时空格局与过程的研究逐渐成为LUCC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3-4],而城市化发展区域是土地利用最复杂、变化最剧烈、土地利用问题和矛盾最集中、优化管控要求最高的区域,是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与过程研究的焦点[5-6]。

进入21 世纪,伴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的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导致部分城市呈现出土地城市化先于人口城市化態势[7],使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出现低效浪费和空间功能区块冲突、土地利用无序粗放等问题[8-9]。因此,加强城市土地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化利用水平,引导城市向有序、生态、宜居、绿色、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是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管理的迫切需要[10]。目前,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快、地类转化频繁复杂、变化图斑数量巨大,而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促使城市地区的用地类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对土地利用分类、形状、边界和面积测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精度要求[11]。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精确解译提取、分类和定期动态评估是科学、高效、合理、有序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12]。当前,多源化的高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资源为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高分遥感土地利用的自动解译提取和分析研究成为新趋势,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虽然在土地利用解译效率上得到大幅提升,但精度仍然难以满足要求[13]。相反,传统人工目视解译通过建立高分遥感解译标志,借助ENVI、ArcGIS等软件平台、辅以野外核查,能够克服人工智能技术遥感解译精度不够的问题,在城市土地利用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支撑中得到广泛应用[14]。

鉴于此,笔者利用2015年高分影像和2020年大飞机航拍影像,基于传统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并借助ArcGIS卷帘法和要素编辑器对银川市土地利用开展解译提取。同时,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度、综合指数、转移矩阵等评估方法对银川市土地利用开展动态评估和归因分析[15],以及时掌握银川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从而为银川市土地利用规模、空间布局、时序安排、结构优化的控导和管制提供支撑,保障银川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三区三线”得到有效落实,使银川市土地利用向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目标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南靠黄土高原、北接内蒙古高原,地理坐标介于105°45′~107°00′E,37°20′~39°00′N,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黄河贯穿平原南北,造就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境内沟渠纵横,湖泽星布,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被誉为“塞上湖城”[16]。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内陆开放性经济试验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银川市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迈入了快车道,建设美丽新宁夏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宁夏发展新的使命任务。如何平衡农业、生态和城镇建设空间,是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立区的关键,加强银川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动态评估是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银川市3类空间的面积分别为城镇空间42 096.67 hm2,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中心城区、滨河新区和各乡镇,所占比重23.3%;农业空间53 513.36 hm2,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南、北、东侧及黄河东岸区域,所占比重29.7%;生态空间84 664.67 hm2,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及其东麓地带、黄河以东鄂尔多斯台地区,所占比重47.0%。该研究选择银川市辖3区(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为研究区,具体见图1。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转移矩阵是对一定时空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变化方向与结构特征的定量描述,是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的重要工具,计算公式如下:

S ij=

S 11…S 1m

S m1…S mm(1)

式中,S表示初期的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末期的第j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i、j分别为研究初期与末期的土地利用类型;m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目。转移矩阵中,行表示初期的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列表示末期的第j种土地利用类型。

2.2 单项地类动态度 单项地类动态度是描述特定时间内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和速度的指标,反映该地类在转移期间的活跃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K=U b-U aU a×1T×100%(2)

式中,K为单项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 a、U b分别为初期、末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T为时间段。

2.3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表征人类活动对区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综合影响,表征研究区一定时段内整体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S=niΔS i-jS i×1T×100%(3)

式中,ΔS i-j为研究时段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为其他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S i为研究开始时间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T为研究的时间段。

2.4 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

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 D)是指各类土地变化面积之和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揭示区域土地变化面积的整体情况,衡量的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D=A/S×100%(4)

式中,D是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的比重(%);A 是区域各类土地变化面积之和(km2),计算公式见式(5); S 是区域面积(km2)。

2.5 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 C i是第i种土地变化面积(A i)与区域总土地变化面积(A)的比值,统计时将C i值从大到小降序排列,将C i值累积之和大于70%的土地变化类型统计成图,以筛选出该区的主要土地变化类型。计算公式如下:

C i=A i/A×100%

A=ni=1A i(5)

式中,C i是第i种变化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A i是第i 类土地变化面积(km2); A 是该区域各类土地变化面积之和(km2)。 C i值越大,说明第i类土地变化越占主导。

2.6 数据来源与处理

研究数据主要包括2015和2020年遥感影像,其中2015 年遥感数据采用1 m分辨率高分影像,2020年采用0.5 m分辨率大飛机航摄影像。银川市国土空间规划矢量数据,由相关厅局提供。2015—2020年变化图斑人工目视解译数据,借助ArcGIS卷帘法和要素编辑器,采用人工目视网格化扫面解译方法,通过建立影像解译标识、野外核查和专家咨询等技术流程,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解译获取。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并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将研究区土地利用共分为7类,分别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裸地和沙地。为验证解译精度,将研究区划分为32个10 km×10 km样区,在样区中随机选取70个GPS验证点位,总行程300 km,经验证仅有4处解译结果有误,解译精度达到94.3%。该项目遥感影像及解译成果野外核查见图2。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转移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银川市2015—2020年期间各类用地变化总面积为16 344.2 hm2,占银川市总面积的9.07%,变化图斑共8 843处。面积变化最大的为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沙地和裸地,转移结果增加的地类为建设用地、林地和裸地,减少的为耕地、草地、沙地和湿地。5年间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显著,变化结果使其面积净增长4 905.4 hm2。由图3可知,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耕地、裸地和沙地转化而来,变化主要因银川市中心城区、滨河新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所致,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主要占用耕地,而滨河新区的建设用地主要占用草地,此外,黄河以东鄂尔多斯台地区的生态光伏建设占用大面积的沙地和草地。裸地5年间增加了1 191.0 hm2,裸地的增加主要由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化而来,变化范围主要在中心城区南北两侧,与银川市城市建设向北扩展和向南推进有关,使大范围耕地临时性转化为待建设的裸地,此外城市内部老旧小区拆迁转商住使部分建设用地临时性转化为裸地。林地在5年间增加了2 280.4 hm2,林地主要由草地转化而来。由图3可知,草地向林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贺兰山东麓和滨河新区北部,为加强水源涵养林和防风固沙林建设有关。而耕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向建设用地大幅转化,此外草地减少也较为显著,草地的减少主要转向了建设用地、裸地和林地,其中转向建设用地的面积最大,为1 606.7 hm2。由图3可知,其减少与滨河新区和中心城区外围建设用地扩展有关。沙地减少也较为显著,5年共减少2 034.9 hm2,其变化主要为鄂尔多斯台地区建设防风固沙林和大范围建设生态光伏有关。综上,由于银川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周边城市人口向银川市的集中,使其建设用地需求迅速扩大,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耕地、草地和沙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变化主要发生在中心建成区南北两侧和滨河新区。

3.2 3类空间土地利用变化

国土空间规划是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图4a可知,银川市2015—2020年间,城镇、农业和生态3类空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8.0%、5.3%和7.0%。从上述变化可知,城镇空间所占银川市面积比重最小,但作为银川市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各类生产、生活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其开发力度和速度较快,各地类图斑相互转化的速度、频率和面积是最大的,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提高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强城市功能区块定位、控制无序开发尤为重要。农业空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银川市农业空间比重相较3类空间居中,5年间变化面积占比最小,说明银川市对耕地的保护力度较大。银川市生态空间的面积最大,且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东西两侧,是保障银川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空间地类变化占比居中,主要为河东保护性生态光伏建设和贺兰山矿山生态修复所致,以正向变化为主。 由图4b可知,城镇空间主要变化为建设用地、草地、耕地和裸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其中建设用地内部的转化最为明显, C i 值达到20.6%,主要变化为城内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拆迁转化为商住小区(图5a),以及城郊地带整村拆迁转化为商住小区(图5b)。此外,近5年银川市城北和城南交通优化改造和新建力度较大,部分建设用地转变为交通用地。草地转建设用地的 C i 值为15.7%,主要为滨河新区的开发建设,将大部分草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图5c)。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裸地是城镇空间建设用地转化最为普遍的类型,总的 C i 值达23.4%,主要为城郊一般耕地向商住、文旅教育、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等基础设施转化,变化最为显著的为金凤区阅海中央商务区、宝湖商住综合体和兴庆区城东商住综合体(图5d)。整体上,城镇空间主要以各地类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为主,且建设用地的增长控制在城市开发边界线以内,做到了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由图4c可知,农业空间中变化较大的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裸地和耕地的转变, C i 值分别为22.4%和10.5%和16.6%,耕地转建设用地或裸地主要发生在银川市城北、城南和城东,城北主要为阅海中央商务区或商住区突破城镇控制线占用一般耕地(图6a)以及铁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占用耕地。城南主要为良田镇和兴泾镇分散居民点扩建、新农村扩建(图6c)、规模养殖场建设(图6d)和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占用耕地较多。城东主要为新农村扩建、设施农业配套设施建设、花卉园艺观光区建设、新建绕城高速及往滨河新区快速通道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空间耕地转为耕地,主要为城南和城东耕地向温室大棚的转变(图6b)。整个农业空间地类变化总面积占比仅为5.3%,且均占用一般耕地,说明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得到较好落实。由图4d可知,生态空间中变化最大的为沙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草地转化为林地, C i 值分别为28.2%和17.1%,沙地向建设用地的过渡主要与鄂尔多斯台地区大范围生态光伏建设有关(图7a),通过对原有沙地进行灌草绿化和植被恢复,在上部建设太阳能光伏板,有效实现了光伏发电带动生态恢复。其次,为加强银川市东、西两侧生态屏障建设,在贺兰山和鄂尔多斯台地区开展了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以及贺兰山矿山生态恢复(图7b),使原有草地转化为林地,提高了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

3.3 不同行政区土地利用变化

3.3.1 单一土地利用变化。从图8可以看出,整个银川市单一土地利用变化中,沙地变化速度最快,且呈现明显减少趋势。此外,耕地、草地和湿地也呈现减少态势。沙地的减少主要与河东风沙草滩区防风固沙林建设和生态光伏建设有关,而耕地、草地的减少主要与建设用地扩张和林地建设有关,变化结果使建设用地、裸地和林地的动态度呈现正值,分别为3.4%,8.6%和1.7%。西夏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减少的为耕地和草地,动态度分别为-0.8%和-0.6%,增加的为建设用地、林地、湿地和裸地,动态度分别为1.3%,0.9%,0.2%和4.9%,建设用地的扩张和裸地的增加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贺兰山植树造林和矿山生态修复是草地减少的主要原因。金凤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的为建设用地、林地和裸地,裸地变化幅度最大达51.2%,主要为城北和城南大范围的耕地转变为待建设的裸地有关;耕地、草地和湿地动态度减少,主要与建设用地扩张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兴庆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的为建设用地、林地,动态度分别为6.1%和4.9%,林地的增加与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有关;动态度减少的为耕地、草地、湿地和沙地,其中沙地变化幅度最大-30.2%,主要与河东生态光伏和防风固沙林的建设有关,其他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扩张有关。

3.3.2 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由图9可知,银川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49.9%,土地变化剧烈程度为9.1%,说明银川市2015—2020年土地利用整体变化速度较快、各地类之间相互转化的频率较高,尤其是耕地和建设用地、裸地之间转化较为频繁,但各地类相互转化的总面积相较整个区域范围,其变化的剧烈程度一般。兴庆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9.1%,变化剧烈程度值为11.0%,均大于银川市平均水平,由于老城区的向外扩展、滨河新区的建设、生态光伏和防风固沙林的建设范围和幅度均较大,造成兴庆区整体变化强度较大。金凤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41.2%,低于银川市平均水平,但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为17.7%,远大于银川市平均水平,说明金凤区各地类相互转化的频率一般,相互转化的面积相较3区居中,但金凤区行政区面积较3区偏小,因此其土地利用的剧烈程度远高于其他2区和银川市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金凤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西夏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9.9%,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为5.0%,相较3区和银川市平均水平均低,这主要是因为西夏区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所占面积比重较大,有限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城镇空间内部,且西夏区的建设步伐较3区缓慢,近年来在生态保护和土地综合整治方面力度较大。

3.3.3 主要土地变化类型。由图10可知,整个银川市主要土地利用转化类型为其他各类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其中 C i 值大于10%,最显著的为建设用地、耕地和沙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其次为草地、裸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以及耕地和建设用地向裸地的转化(间接转向建设用地), C i 值介于5%~9%。而草地转向林地、耕地转向耕地(主要为耕地转向温室大棚)也较为明显。上述变化说明,随着银川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快速集中和增長,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加快,中心城区向外围城郊地带的不断扩展,占用了原有的大量耕地和草地以及乡镇居民点用地。另外,银川市同时加大黄河以东风沙草滩区、贺兰山区等生态脆弱和敏感区域的生态修复力度,使风沙草地植被向林地和生态光伏过渡,增加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屏障作用。

西夏区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也以建设用地、耕地、草地、裸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为主,此外部分耕地、建设用地和草地转向裸地(间接转向建设用地)。西夏区作为银川市的文旅科教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基地、商贸物流区、现代化养殖区和新型城镇建设区,2015—2020年在城内棚户区拆迁、改造,道路拓宽等基础设施改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发展、文旅教育区建设,以及新型城镇、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养殖规模化发展对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快速增加,主要占用了城内老旧小区、预留建设用地,城郊南北的耕地和各乡镇外围耕地、草地等。此外,对贺兰山的持续绿化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使西夏区的草地向林地的转化幅度较大。

金凤区自实施“北拓、中优、南提”的空间发展战略以来,成为银川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南北主轴,尤其是北边的阅海中央商务区、阅海商住区和南边的宝湖商住片区开发速度空前之快。由图10可知,金凤区南边除有部分耕地转变为温室大棚外,其他各类用地均转向了建设用地,尤其是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裸地(间接转向建设用地)的 C i 值达到29.4%。此外,城郊南北各类快速通道和新建城市道路幅度较大,城市内部老旧小区和棚户区的拆、建力度也较大,使建设用地转建设用地的 C i 值也较高,达到15.7%。由于金凤区作为银川市的“菜篮子”、农业科技示范区和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金凤区南郊、良田镇建设了大面积的设施农业和温室大棚,使耕地转向耕地(设施农业和温室大棚)的面积也较大, C i 值达到了7.9%。

兴庆区作为银川市发展历史最长的商住综合区,近年来围绕商住综合体定位,继续围绕中心城区北、东、南建设高端商住和配套设施,优化城内基础设施和老旧小区改造,结果使兴庆区建设用地、耕地和裸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幅度较大, C i 值分别介于6.4~9.4。此外,滨河新区作为银川市河东新的城市中心,近年来占用大范围的草地进行开发建设,草地转向建设用地的 C i 值达7.2%。位于兴庆区河东的鄂尔多斯台地分布有大范围的风沙草滩区,承担银川市东部的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功能,为提升这一区域的防风固沙功能,开展了大范围的生态光伏,借助光伏育草固沙、实现生态光电一体发展,同时加强了防风固沙林、路网绿化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使沙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生态光伏)和林地的面积增大,此外草地转向林地的 C i 值也较高,达到10.8%。

4 结论

(1)银川市2015—2020年期间各类用地变化总面积为16 344.2 hm2,占银川市总面积的9.07%,变化图斑共8 843处。5年间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显著,变化结果使其面积净增长4 905.4 hm2,其次裸地和林地分别增加了1 191.0和2 280.4 hm2。建设用地和裸地的增加说明银川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对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而林地的增加说明银川市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以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银川市2015—2020年间,城镇、农业和生态3类空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8.0%、5.3%和7.0%。城镇空间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说明城镇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需要加强城镇开发边界的约束力,优化城市功能区块定位和区块划分,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和宜居水平。农业空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最小,说明银川市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居中,以生态光伏建设和生态修复等正向变化为主,说明银川市抓牢了生态空间在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和生态屏障作用。

(3)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69.1%、41.2%和9.9%,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1.0%、17.7%和5.0%,说明滨河新区和生态光伏建设等个别地类变化幅度较大,使兴庆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偏高,但整体变化剧烈程度居中,需要优化城市内部结构、加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控制光伏等个别地块过度扩张。金凤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最大,说明金凤区城市扩张速度最快,各类地块变化最为频繁,需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力度,确保城市建设有序发展、提高生态宜居水平。西夏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变化剧烈程度均最小,说明西夏区力保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稳定,立足文旅科教功能定位,有效保障了城镇建设的适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小青.论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框架[J].地理学报,2017,72(3):471-487.

[2] 胡守庚,童陆亿,龙花楼.论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及其评价的理论框架[J].地理研究,2019,38(6):1367-1377.

[3] 梁明,聂拼,陆胤昊,等.淮南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过程的时空演化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22):99-106.

[4] 胡昕利,易扬,康宏樟,等.近25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与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19,39(6):1877-1886.

[5] 李进涛,刘彦随,杨园园,等.1985—2015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J].地理研究,2018,37(1):37-52.

[6] 董海源.2009—2018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4):63-65.

[7] 乔伟峰,吴菊,戈大专,等.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建设用地扩张成效评估:以南京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11):2666-2680.

[8] 曾潍嘉.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0):109-114.

[9] 叶强,莫正玺,许乙青.1979—2014年长沙市城市功能用地扩展与驱动力研究[J].地理研究,2019,38(5):1063-1079.

[10] 田俊峰,王彬燕,程利莎,等.政策主導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20,39(4):805-821.

[11] 杨清可,段学军,王磊,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1):97-106.

[12] 于元赫,李子君,林锦阔,等.沂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图谱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975-988.

[13] 王志有,李欢,刘自增,等.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卫星影像变化监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20,29(1):40-48.

[14] 刘纪远,刘文超,匡文慧,等.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遥感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3):355-369.

[15] 张冉,王义民,畅建霞,等.基于水资源分区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2):274-287.

[16] 李建春,袁文华.基于GIS格网模型的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6):988-1001.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影像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分析
遥感影像资料在海图制图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综述
贵州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高分遥感影像中道路信息提取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