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喆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美学家蒋勋有一次和朋友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走了几个小时,非常辛苦。到达目的地后,朋友一脸错愕地说道:“我们走了这么久的山路难道就是来看六根柱子,况且还有三根是断的?”
材料二:作家周国平在书中写道:“审美的人生态度,是和功利的人生态度相对立的,功利注重对物质的占有和官能享乐,审美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就“美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内容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道作文题的审题难度不大。题目由材料、写作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写作的关键在于用心解读每则材料的内涵并发现材料间的关联,以找准切入点,明确立意。此外,本题还有写作导语,也就是任务指令,写作时应紧扣任务指令,完成写作任务。导语中的“联系自身实际”指明,写作不能就美育的精神内涵、价值意义、培养举措等展开空泛的探讨,而应从“小”着眼、从己出发,以真实的经历和精彩的生活做支撑。导语要求谈论的角度是“美与我们的生活”,这一任务指明写作的中心内容应围绕“生活”与“美”二者的关系展开,或是厘清二者的关系,或是论述二者融合的路径,或是追问二者的相互影响,等等,可挖掘的角度较多。导语对“生活”的强调同样应带入对三则材料的审视与解读中,审题时应带着“美与生活有何关系”这一疑问来分析材料,以激发写作灵感,启发写作思路。
材料一中,蒋勋与朋友参观神殿的故事反映了生活中人们普遍缺乏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艺术涵养不够,审美力亟待提高。这也是國家重提美育,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现实原因。结合此则材料可以进一步思考美之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在物质日益丰富、精神问题愈发突出的今天,审美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对美有更高的感受力、理解力,不仅能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材料二中,周国平的论述道出了美育作用于生活的层次。美并不关注物质生活层面的占有和享受,而是影响人的精神生活,让人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材料三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道出了将美融入生活的举措及进行美育的重要意义。美育不是应试,也不是传授技能,而是立足生活本身,从生活中去感受和渗透,从文化中去熏陶和浸润。
总体而言,材料一指出了现在大多数人缺乏审美的趣味和能力的社会现象,很多人不知道美是什么,不理解美与个人、与生活的关系;材料二借周国平对审美的认识来引导学生思考何为审美的人生态度,思考审美的内涵;材料三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为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综合三则材料,可从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审美是一种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等方面进行立意、写作。
佳作展评
踏美育之浪,与时代俱兴
文/王壹鸣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看似朴素的话道出了人生真谛:即使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应停止对美的追求。
尚美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在物质洪流的冲击下,我们却与美渐行渐远。网络低俗文化、社会享乐文化、资本拜金文化甚嚣尘上,美似乎已沦为可有可无的精神追求。面对此情此境,我们唯有加大美育力度,踏美育之浪,方能成就个人幸福,重拾生活之美,让心灵赶上快速发展的时代!
于我观之,当下美育的核心和关键应是引导学子摆脱功利之心,重拾生活单纯简单的快乐。“美”看似是一个玄虚空洞的概念,但其实接地气地理解,“美”就是知满足、少欲求、爱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当代年轻人送命式地熬夜、间歇性地崩溃、自闭式地社交、自欺性地奋斗,其实都源于对生活的欲求不满。人有太多牵绊,自然就会为生活所累,从而丧失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
我们应相信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只要在前行中、在奋斗中,我们就应静待花开、静观云舒,在平凡中享受生活赐予的点滴“小美好”!想想归有光,即使居于陋室,他亦杂植兰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听万籁有声,赏桂影斑驳……他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懂得满足、摆脱功利,于平凡中感受生活最简单的快乐。
此外,美育之“美”不仅在于审美感觉之熏陶,更在于审美情趣之培育。美不会凭空存在,而需用善于发现的眼和真诚质朴的心去捕捉。风月本是客观景象,但若从中看到空阔舒朗、无边含情,则另有一番风味;行色匆匆本意味着奔波忙碌,但若从中感受奋斗之充实,则另有一份欣喜;口罩压痕本皱缩丑陋,但若从中体会到李兰娟院士奋战一线、无畏病毒的坚守,则另有一份美感……
美的感觉是需要传递、熏陶与浸润的。美育就是将美的瞬间、美的感觉、美的发现代代传承,让他们在赏花观水、奔波辗转、失望无奈时能察觉到生活的诗意与人间的温情。当审美的火种播下,我们就应精心呵护、用心培育,让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变成一种持久的生命力量,从而接续文化火炬,厚植家国情怀,让神州大地人人皆能与美同行!
人活一世,或许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愿我们能乘着美育的风浪,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与时代俱兴!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论证有力、语言精练,堪称佳作范本。思路立意上,文章着力从“怎么做”上构思展开,通过两个分论点段落分别从摆脱功利之心、审美感觉的熏陶与审美感觉的培育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论说有深度、见思考,对美育有独到的理解与别样的认识。语言表达上,文章多整句,并能灵活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且极具感召力。内容选材上,文章虽然例证不多,但用例精准,极具典型性和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