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社区参与研究

2021-08-30 03:28马琳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陆家嘴特展

马琳

本文以上海大学博物馆“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进陆家嘴东昌新村社区展为例,通过博物馆公共教育进社区、社会动员与居民参与、再从社区到博物馆几个方面,探讨博物馆与社区参与的模式和对双方的影响,并对博物馆与社区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思考。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进陆家嘴东昌新村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进陆家嘴东昌新村社区展是上大博物馆首次将文献图片展和讲座直接进居民区的一个公教项目,以期充分发挥上大博物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上海大学博物馆于2020年11月展出的“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有精品展品16件(套),展览内容分为“人间神国”“以玉事神”“万物有灵”以及“文明的延续”四个单元,概览式展示了古蜀三星堆文明的青铜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其与金沙文明的渊源。其中三星堆博物馆藏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藏的《太阳神鸟金饰》皆是难得一见的珍宝。该展览是长江上游古蜀文明跨越千山万水来到长三角地区的一次精彩呈现、一场文明对话。

本次社区展作为“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的组成部分,由上大博物馆联合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社区枢纽站、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昌居民委员会共同策划,也是“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的重要组成内容,是该特展的时、空延展,是上大博物馆主动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博物馆功能的具体呈现,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现场对话,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实践。

社区展在陆家嘴街道东昌居民区的星梦停车棚举办,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是一个承载社区居民艺术梦想的地方,东昌新村是陆家嘴的一个老旧社区,以前是白天低头处处有垃圾,晚上抬头就能看见星空,居民们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个美丽干净的生活环境,所以停车棚取名为“星梦”,寓意星空的意义,梦想的力量。这次三星堆文物(图片)展览首次走进星梦停车棚,是上大博物馆探索“高校博物馆+社区”展览模式的最新举措,具有特别意义。

由于停车棚不具备展览条件,所以在展陈上如何呈现是比较有挑战的地方,也比在博物馆设计展陈困难得多。策展团队经过反复修改和讨论,放弃了通常的把图片挂在墙上的方法,在不影响小区居民停车的前提下,根据停车棚的空间特征,利用停车挡板所形成的空间为展陈动线图,在停车区域挡板的上面,将图片以灯箱的形式从上面进行悬挂,图片在正反两面都有。每当居民推车出去或者回家停车的时候,其实也就自然会直面上海大学博物馆“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中的这些文献图片内容,并与它们组成可交流的机会。由于整个停车棚原来是感应灯照明,光线还是还是比较昏暗的,而图片灯箱上的照明直接成为了停车棚的光效应,而使得这个停车棚很有特色。还有一个小细节很值得关注,上大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注意到原有的车位号码牌是一张简单的红色贴纸,那么根据展陈的效果换成了白色亚克力立体字的号牌,与停车棚里的挡板一起,色彩全部统一为白色和灰色对比。从而在停车棚原来微更新的基础上,因为展览视觉的要求而再微更新了一次。此次上大博物馆“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进陆家嘴东昌新村活动,不仅仅是把古蜀三星堆文明搬到了社区居民家门口,也通过对话的方式参与陆家嘴的社区微更新,更加紧密的联系了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用“社区枢纽站”发起人、评论家王南溟的话来说就是“停车棚具有了博物馆气质”,“上海大学博物馆足以代表着一种社区‘软微更新的力量,通过博物馆学术项目的植入又产生出对星梦停车棚的“再微更新”的实践。”1

社会动员与居民参与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社区展没有举办开幕式,在展览当天,策展团队在星梦停车棚为社区居民做了导览,既有东昌新村小区的居民,也有附近小区的居民。 策展团队希望社区的居民在听了导览后,能自发做志愿者为以后参观的观众做讲解,因此,这次导览更像是一个志愿者讲解培训。为了做好这次讲解,上海大学博物馆特别准备了一份比较通俗易懂的讲解稿,还请三星堆考古专家陈显丹教授进行了专门核对。东昌新村居委会也对社区居民进行了发动,希望有更多的自愿者能够参与。

来自东昌新村的一位老居民陈国兴报名做了第一位志愿者,他在认真听了策展团队的讲解后,自己又查找了很多资料,结合策展团队的讲解稿自己准备了一套讲解词。在随后的为期三个月的展览中,都是陈国兴带着几位志愿者在给参观的居民做讲解。随着媒体的宣传,社区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前来参观的居民也越来越多。既有小学生,也有从其他区过来的老市民。比如来自昌邑小学的8位小学生在看了展览后提出要给未能到现场的同学们分享,让他们也能了解关于三星堆的文化和艺术。

在此期间,陈国兴还做了一次特别的导览,社区展也呈现了“艺术疗愈”的功能。来自静安区的一位市民从媒体报道中得知东昌居民区正在展出三星堆图片展,特地找到了东昌居民区居委会,希望有人讲解并参观展览。当天正好陈国兴在居委会值班,于是为他做了讲解。在沟通中得知,这位市民的舅舅前段时间生病导致面容改变,眼睛向外突出,其样貌与三星堆《铜戴冠纵目面具》如出一辙。为了安慰家人,他希望能亲眼看看相关的展品。但因为上海大学博物馆疫情防控暂不对外开放的原因,他未能在上海大学看到展览,于是亲自到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看展,希望通过对三星堆文化的了解能解开他们家人心中的疑惑。陈国兴听了这个故事,非常感动,不但为他们进行了导览,还就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与这位市民进行了交流,随后还写了一篇报道《寻找三星堆解答遗愿困惑》。这也是社区展充分体现“艺术疗愈”功能的一个典型案例。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耿敬一直以社区观察员的身份在关注并参与这次社区展,他对于社区展中的动员非常重视,因为如果没有社区动员和居民参与的话,社区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失去了博物馆与社区链接的意义,而变成了博物馆的自说自话或者说是自娱自乐。而社区动员的确是个难题,这个前提是社区居民要自愿并且对展览内容感兴趣。因此,这次社区展从一开始策划的时候就考虑到社会动员问题,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这对于博物馆与社区来说都是一次有意义的跨学科尝试。

再从社区到博物馆

博物馆在社区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目的是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和博物馆同样品质的公共教育,让大家将来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再到博物馆看展览。上海大学博物馆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经过与陆家嘴社区基金会和东昌新村居委会的沟通,2021年3月17日,在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佳华的组织下,东昌新村居委会书记曹骏带队陆家嘴东昌新村老年居民来到了上海大学博物馆,观看“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

这时正在展出的展览已经是第二部分的内容“三星堆与当代艺术的对话”,有7位当代艺术家专门从三星堆文明中汲取灵感而创作了当代艺术作品,艺术家将面具、眼睛、神鸟等三星堆元素融入到自身作品的创作当中,用装置、影像和绘画的方式与三星堆文明进行对话,这些当代艺术作品与文物在展厅一并呈现,通过展览的方式將传统与当代相连接。社区居民们通过对话展不但欣赏了三星堆的展品,也了解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博物馆的于群为大家进行了特别的导览。陆家嘴社区基金会还给上海大学博物馆一个感谢的证书。

结语

从博物馆到社区,再从社区到博物馆,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和循环,也是美育落地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上海大学博物馆通过这样与社区有效参与和互动,也探索了一种新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模式,不仅体现出上海大学博物馆鲜明的策展理念和特色,也为探索博物馆与社区互动的方法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当下,博物馆社区导向的管理理念已受到普遍认同,博物馆除了了解社区参与的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落实博物馆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区不一定和博物馆能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许多人可能在博物馆户外运动,但是很少到博物馆参观。因此,博物馆和社区如何建立互动关系,既能让博物馆的资源在社区得到充分的利用,也能让社区居民在参与和互动中能够受益,这是博物馆和社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  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

王南溟.上海大学博物馆对陆家嘴老旧社区的介入:从社区规划到艺术社区规划[J].画刊,2021:2.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陆家嘴特展
谢文利作品
长沙版“陆家嘴”崛起湘江西岸
韦萍作品
特展的现在和未来
特展的草莽时代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出版 聚焦老上大的红色历史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