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来时路,劈波斩浪一百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篇章:革命烽火中的萌发与成长,建设风雨中的砥砺与突破,改革之春里的开拓与奋进,复兴征途上的勃发与跨越……一帧帧或荡气回肠、或深情隽永的历史画面,铭刻在民族的记忆中,历久弥新,永世其芳。
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史,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光芒,凝聚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力量。《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引领读者走進中国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叩启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写于不同年代,有些甚至尘封已久,但无一例外都蕴含着力透纸背的浓烈情怀和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些作品体裁、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展现着中国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追求。
“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这是任鸿隽在1916年发表的《科学精神论》中的文字,也是“科学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汉语中。
“不复原桥不丈夫!”这是茅以升为阻断日军南侵之路亲手炸毁自己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后,挥泪写下的豪迈誓言。此后他带着满满14箱建桥资料颠沛辗转,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钱学森在《致陈叔通先生》中表达自己“心急如火”、归心似箭的心情,此时的他,历经五年周折坎坷,仍以最大决心做着归国的努力。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在回忆“两弹一星”往事时,于敏在《艰辛的岁月,时代的使命》中写下这样一句话。这是我国科学家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们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30余年不在父母身边,父亲辞世他无法在床前尽孝,母亲数十年不知他的去向。自古忠孝难两全,在黄旭华的心里:忠就是孝!
“科技顶天,市场立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王选成为勇立潮头的先行者,他大胆提出激光照排机跨越发展的思路,闯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使我国印刷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我学会了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这是“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一篇发言稿里的质朴文字,他用35年踏遍青山,身体力行,“把最好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抗疫斗争最鲜明的底色。”逆行勇士钟南山在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胜利时,道出生命至上的人权真谛——生命权就是最大的人权!
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回望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所走过的世纪之路,重读书写着一代代奋斗者故事的科学经典。穿越时空的文字感人至深,前行路上的足音催人奋进!今天的我们,当如百年前梦想起航时的先辈们那样,当如一代代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奋斗者那样,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征途漫漫,惟有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