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的档案馆功能研究

2021-08-30 02:35华雨瞳蒋冠
北京档案 2021年8期
关键词:档案馆

华雨瞳 蒋冠

摘要:基于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重新思考档案馆在社会体系中所发挥的功能,提出了档案馆“双元双面”功能模型:档案馆的功能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两个维度,显性功能包括维护历史与提供利用,隐性功能包括筛选信息与构建记忆,每一项功能又包括正功能与反功能两个方面。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 档案馆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正功能 反功能

Abstract: Based on Mertons theory of structur? al functionalism, rethinking the function of archives plays in the social system, archives "dual doublesided" function model is put forward: the function of archives can be divided into manifest and latent two dimensions, the manifest function including maintenance history and provide, the latent func? tion include screening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mem? ory, each function and includes two aspects of posi? tive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Keywords: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Archives; Manifest function; Latent function; Positive func? tion; Dysfunction.

結构功能主义是一种侧重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的社会学理论,其基本观点认为社会体系之所以能维持运转,是因为找到了一种手段去满足人类的需要。结构功能主义起源于19世纪,经塔尔科特·帕森斯、罗伯特·默顿等社会学家的发展而至臻完善。其中,默顿对传统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改进,他专注于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特定单位,来解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这样的结构功能理论更有利于开展社会研究。档案馆在社会体系中是独立的角色,拥有自己的制度规范,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符合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对于分析对象的要求。结构功能主义为档案馆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目前,学术界有关档案馆(本文专指国家综合档案馆)功能的研究已有颇多成果,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档案馆功能进行了探讨。例如,宗培岭从分析档案馆的职能出发,认为档案馆功能应是通过收集接受、整理保管、提供利用和档案研究这四大“特有活动而实际起到的作用”。[1]王向明将档案馆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认为档案馆的基本功能是指档案馆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本质的初始功能,而档案馆通过其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来实现其社会功能。[2]肖鹏、廖书语以《人民日报》与档案馆相关的报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对档案馆功能进行具体分析,认为档案馆主要包括收藏与保存功能、编撰与出版功能、证史功能、资政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3]事实上,档案馆的功能存在诸多层面。笔者认为,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将档案馆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审视,进而分析档案馆的核心功能。

一、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档案馆“双元双面”功能模型

默顿对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贡献丰厚,其所发展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为了对社会单位所造成的客观后果有正确的认识,提出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概念。在划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的基础之上,默顿认为并非所有的行为模式都具有积极作用,提出了正功能、反功能和非功能的概念,以便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事物。正功能有助于一个对象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适应或顺应,反功能则削弱对象在体系中的适应或顺应,有时还会出现非功能的情况,即研究者考察到的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后果。由于非功能的考察结果往往脱离研究主体,无法对本研究提供帮助,故在后续的讨论中,笔者主要从档案馆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正功能—反功能”展开论述。

在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中,分析对象应是一个标准化的事项。而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它在社会中是独立的社会角色,具有维持机构运转的特色结构,拥有约束工作行为的标准化制度规范。通过引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可从社会学视角重新研究档案馆的功能,对其进行新的诠释。笔者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结合我国档案馆工作实际,提出档案馆“双元双面”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双元”即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两个维度,“双面”即每个功能都具有正功能与反功能。

实践的功能是可以观察到的效果,“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概念有利于将效果与成为实践基础的动机区别开。[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自分管范围内的档案。”档案馆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实践中,其所能发挥的功能可精简地概括为两方面,即维护历史与提供利用。这两项是档案馆的显性功能,二者都是有助于档案馆融入社会的客观结果,且两种结果是档案馆工作参与者所预期并认可的。档案馆在实现其显性功能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隐性功能可概括为两方面,即筛选信息与构建记忆。

不论是显性功能还是隐性功能,都既有正功能的一面,亦有反功能的一面。功能发挥的效果是正反功能总和的均衡结果,如果一项档案馆功能有助于一个体系的适应,它的正功能大于反功能,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产生积极的效用;反之,如果其反功能大于正功能,就会削弱其在体系中的适应性,产生消极后果。要全面客观地认识档案馆的功能,不能只看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档案馆在实现以上功能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有可能实施不顺应社会发展的行为,从而导致反功能的发生。

综上所述,档案馆具有“双元双面”的功能,即维护历史、提供利用的显性功能,筛选信息、构建记忆的隐性功能,而这四项功能又分别具有相应的正功能与反功能。

二、档案馆的显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在分析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主观目标与客观后果的区分。档案馆的基本任务是其主观目标的体现,工作人员为达到这一目标采取各种措施,而对于实施的行为结果的认可,不单由档案馆工作人员判断,更应从社会公众的视角加以考虑。

(一)档案馆维护历史的功能

所谓“维护历史”的功能,是指档案馆在其工作过程中,对档案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即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记录、维护人类历史的功能。档案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记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单个的档案只能作为材料保存备用,难以反映宏观的历史,档案馆将档案收集起来,通过对其进行整理编目等一系列工作,将零散的档案聚合成全宗,从而能够反映相对真实、完整的历史面貌。档案馆维护历史的功能,是档案馆之所以存在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一功能也为社会公众所广泛认可。

1.维护历史的正功能。档案虽然并不是唯一记录历史的工具,但却是文献材料中相对真实、可靠的成员。档案一经产生就不容更改,每份档案都是对当时当事比较真实的记录,具有强烈的证据性。图书、资料等因其所含信息的不确定性,更多的是作为一般性查考的工具,而档案因其历史性、真实性,其对历史的维护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档案馆对档案实施科学管理,是对人类历史的维护。历史是一个宏观概念,档案作为信息记录的一种,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傳达丰富的历史信息。但单独的档案只能反映历史长河中的部分片段,客观地认识历史,需要多个档案材料相互佐证、补充,经过整理与分析后,逐渐呈现历史的真实面貌。在档案馆管理体系中,具有相互联系的档案集结成全宗,有效地保证了历史材料的连续性。此外,档案馆所藏档案载体形式丰富,照片、声像档案都可为维护历史提供生动素材。

2.维护历史的反功能。默顿认为反功能的研究应当放在历史框架中进行,任何项目都可能有连续的多重后果,应当引进时间的维度对这些后果进行观察,反功能可能在短期内暴露,也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长远来看,档案馆维护历史的功能日益突出,人们在寻找可供查考的资料时,会优先选择查找档案。但是档案本身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一份档案的形成要受到各种影响,档案馆在收集档案,开展馆藏建设时,由于主观上的选择标准偏差或客观上的条件限制,都有可能导致留存的档案难以反映历史原貌。

(二)档案馆提供利用的功能

所谓“提供利用”的功能,即档案馆为满足社会需求,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功能。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是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档案资料服务的中心。档案馆是服务性机构,其对档案所开展的各种工作,根本上是为了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在档案入馆之前,档案可能已经发挥了初始作用,而档案馆能赋予档案“第二次生命”,使其充分发挥其第二价值。

1.提供利用的正功能。档案馆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形成合理有序的馆藏体系,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面向广泛的用户提供利用服务。首先,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档案馆馆藏记录了许多以往机构业务活动的材料,而现代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促使管理者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会查考以往的档案来汲取经验教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次,档案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服务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都可从档案馆中获得办理事务、维护权益、开展研究以及获取历史文化知识的档案材料;最后,从档案馆的自身发展来看,在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的工作中,档案馆在树立良好形象、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能够得到社会对档案馆服务的反馈,有助于档案馆服务体系的完善,并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与模式。

2.提供利用的反功能。档案馆提供利用功能的实现与其所提供档案的质量息息相关。档案馆馆藏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但在档案资源的开放与开发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在档案资源开放方面,出于维护国家与公共利益的考虑,部分档案需要划控使用。但在此过程中,因为相关制度尚不完善,可能产生档案公开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对档案的正常利用和价值实现造成一定的阻碍。在档案资源的开发方面,档案资源整理与组织的粒度较粗,深度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提供尚需提高,同时档案馆的馆藏资源类型相对单一,馆际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5]档案馆在提供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档案需求的满足。

三、档案馆的隐性功能

隐性功能是指并非有意造成或不被认识到的结果。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维护历史与提供利用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有一致性的认知。但档案馆所发挥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档案馆的功能,应该注意到档案馆在履行其既定职能的过程中,除了为社会所认可的显性功能外,也同步产生了部分被人忽视、或超出其预期的结果。

(一)档案馆筛选信息的功能

所谓“筛选信息”功能,即档案馆对档案进行有选择的保存时,自然地完成了对信息的筛选。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都是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具有重要价值。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档案馆按照档案移交进馆范围,接收其所属范围内立档单位移交的档案或面向社会征集档案,最后将其纳入馆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筛选工作——保存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冗余、低值的信息。

1.筛选信息的正功能。档案是档案馆工作的基础,馆藏档案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档案馆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经过档案馆的筛选,可以确保每份入馆档案的书写格式、文件内容、载体质量都达到一定的标准。此外,为了利用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档案馆会综合考虑管理投入与成果产出的平衡,对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和保护。对于有所破损的历史档案,档案馆会优先进行抢救性修复,倾注人力物力确保此类档案资源的安全。不管是出于寻找凭证参考的目的,还是出于学习研究的目的,获取档案信息是用户到访档案馆的最终目的。[6]在档案的提供利用方面,档案馆也会对提供给用户的档案进行筛选与加工,确保所提供的信息质量较高,内容合规合法。

2.筛选信息的反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筛选信息作为档案馆的隐性功能,是档案馆非目的性的、无意造成的结果。它并不在档案馆的初始目标之内,是档案馆在开展工作中自然形成的非预期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档案馆接收档案带有目的性、主动接收的多为计划内的档案,且接收范围长期稳定,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由于未意识到部分档案的重要性而未予以接收的情况。档案馆对档案的选择性接收可能会遗漏部分重要档案,而这些档案中所含信息未被永久保存,档案破损或销毁后将是永久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馆的筛选信息功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档案馆构建记忆的功能

所谓“构建记忆”功能,即档案馆通过对档案的保存与提供利用,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功能。社会记忆这一概念被社会学家用以阐述集体记忆形成、维持和传播的现象。社会记忆是由多种载体共同承担的,档案因具有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真实性、记录性,成为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媒介。“档案记忆观”认为,档案是构成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档案馆是社会记忆重要的保存场所,而档案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决定了其所构成的社会记忆是否真实可靠。[7]档案馆对档案的保存工作,是构建社会记忆的重要部分,档案馆选择保存的档案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未来留存的社会记忆的内容。

1.构建记忆的正功能。档案馆在收集、整理与保存档案材料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并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档案信息,从而实现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功能。对于馆藏丰富、基础设施齐全的档案馆,更应主动发挥公众平台的强大宣传和服务功能,使其成为自身发展的有效助力。[8]一方面,档案馆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需要,通过编研、展览等方式,致力于构建红色记忆、核心记忆与主流记忆;另一方面,档案馆主动吸纳社会档案资源,开展一系列以“记忆”为主题的资源建设工程,并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传播档案信息,保持与公众的互动,从而为特殊群体构建集体记忆、满足认同需求提供条件。例如,天津市档案馆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记忆天津”栏目,将馆藏珍贵的照片档案组织成专题予以发布,目前已开设馆藏珍品、口述档案、历史街区展等多个专题展览,通过照片、视频或文字多种表现形式,讲述天津的历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2.构建记忆的反功能。档案馆拥有数量庞大的档案资源,其馆藏档案能够构成宏观的社会记忆。可以说档案馆是“记忆宫殿”,它可以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记忆中心,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有中心记忆与边缘记忆,且中心与边缘是相对的概念。[9]就整个社会体系而言,档案馆构建的是突出官方视角的中心记忆,对于非官方视角的边缘记忆目前纳入较少。档案馆在构建记忆方面还存在边缘社会记忆缺失,记忆形式刻板、内容单一等问题。不同社会主体对于记忆的需求并不相同,作为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重要主体,档案馆需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构建更加丰富的社会记忆。

四、结语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档案馆功能,相对于显性功能和正功能而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隐性功能与反功能。通过观察档案馆的隐性功能,能够使人们不再注意行为表面的目的,转而关注其引起的一系列后果,从而能够科学认识档案馆之所以存在以及发展的原因,为学界进行理论研究拓宽思路。有关档案馆反功能的认识则提醒人们,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何种功能,其所发挥的作用并非是完全适应社会的,应理性、辩证地看待,这就有利于使实践中的问题得到正视及反思,从而促进档案馆实践工作的进步。将结构功能主義运用到档案馆功能研究之中,开辟了一个自下而上的新视角,通过重新思考档案馆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功能,并从公众的角度发现档案馆现有功能的不足,使档案馆在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时,能够不忘初心,牢记肩负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不断改进工作,确保档案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宗培岭.新时期应当强化档案馆的研究职能:兼谈档案馆的职能与功能[J].档案学研究,2003(4):20-23;44.

[2]王向明.论档案馆的功能[J].档案学通讯,2003(6): 85-88.

[3]肖鹏,廖书语.官方媒体视域下的档案馆功能及其演变:以《人民日报》70年的新闻报道为中心[J].档案学研究,2020(1):111-118.

[4]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138.

[5]周林兴,林腾虹,李映瞑.“故宫跑”视角下档案馆社会服务优化策略探究[J].北京档案,2020(3):9-13.

[6]郑慧,黄雪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档案馆用户需求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档案,2020(12):12-16.

[7]库克.铭记未来: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中的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2):74-78.

[8]范珑瀚,霍艳芳.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研究:以十大省市级综合档案馆为例[J].山西档案,2021(3):124-131.

[9]丁华东,段竹莹.“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系列论文之五新规则:论档案记忆资源体系构筑的时代要求[J].档案,2014(5):5-9.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档案馆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分析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创新型高校数字档案馆的设计与应用
新昌县档案馆藏调腔《牡丹亭》考论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浅谈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区别和联系
档案馆公共管理与服务研究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