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每天早上,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高洵打开手机微信后,都要雷打不动地查看与武汉百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牛公司”)有关的4个工作群。2020年7月,他成为了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这家企业的“科技副总”。
高洵曾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指导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创意组)。受聘企业“科技副总”以来,高洵身担两责,一边在学校教书育人、一边助力企业攻坚克难,成為推动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纽带。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荆楚大地,高洵的课题组成员们被分隔在网线两端。一些科研项目进度受阻,谈好的企业合作难以为继。
“连我们在高校都遇到了这样的困难,那些本地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没有稳定的现金流,他们将如何撑下去?”高洵告诉记者,早前他在苏州开展科研工作时,就与当地企业有过校企合作的经验;而去年,身在武汉的他,也“迫切地想把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为家乡父老服务”。
2020年7月,省委人才办、省经信厅印发的“科技副总”方案和报名通知,为高洵助本地企业一臂之力提供了机会。经省科技厅牵线和相关处室陪同,高洵考察了几家企业,最终选择了百度(武汉)创新中心的运营商——武汉百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国家级孵化器,致力于在东湖高新区构建人工智能的生态服务产业链。
“我本来以为‘科技副总就是推动校企合作和自己科研成果转化,后来发现,产学研形成合力,我们还能做得更多。”
高洵说,他曾担任过企业技术顾问,不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相当于“成果与成果”的对接;而“科技副总”是去企业一线,完成发现需求、分析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仿真、实验、论证、落地等一系列流程,从“背对背”变成“面对面”,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为助力抗疫,北京新石器公司无人车项目在武汉开展了小规模应用。后来,百牛公司计划引进并开展大规模应用。
高洵带着学生和百牛公司技术人员一道,与北京新石器公司积极对接,借武汉市获批科技部人工智能试点城市的东风,推进新石器无人车运营中心在光谷落地。目前,运营主体的注册、无人车一期落地的产业园区、维护方案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高洵的技术指导下,通过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百牛公司在襄阳签约落地了百度大脑创新体验中心项目,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示范性开发和应用,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形成襄阳市首个智能生态产业创新示范。
截至今年6月,百牛公司签约项目落地金额2837万元,共开展技术培训30人次,团队研发能力大幅度提升,并推进6项发明专利成果转化。
看着服务过的企业挺过难关、茁壮成长,并带动了更多人就业,高洵充满了成就感。“要让‘科技副总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就要找到双方的共同兴趣和诉求,做到供需匹配,达到多方互利共赢。”高洵深有体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