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军
摘 要: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目标,合理地加以使用民俗文化,让优秀的民俗文化服务于高中历史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 民俗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59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使用民俗文化进行教学,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运用民俗文化开展课堂导入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引出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沉浸式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民俗文化来进行课堂导入,用优秀的民俗文化来起到“暖场”的作用,快速拉近学生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
比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给学生展示了纪录片《古法造纸》的片段,然后对学生说道:“同学们,相信大家对造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通过这段纪录片,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造纸术。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不同特色的造纸技术,现在著名的造纸方法有平乐古法造纸、四会古法造纸等等。”这样,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适当地引入特色的民俗文化,对于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大有裨益。
二、结合民俗文化补充学生知识框架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当加强生活化的教育,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对历史的纵向、深度了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民俗文化的手段去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历史知识框架。
比如,在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诗经》《楚辞》、汉赋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华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注重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文学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为了使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笔者还对教学内容和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整理,制作成了表格,让学生理解文学艺术的精妙,认识更多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总之,在展开历史教育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入民俗文化作为课堂的补充,丰富学生的视觉层次,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使用民俗文化启发学生思维
历史教学不是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即可的,要想真正地发挥出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恰当的民俗文化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历史的正确思考,促进学生历史修养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宋明理学》这一节内容时,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笔者利用文字以及微视频的手段向学生简单介绍了宋朝时期开始形成的夜市文化,让学生联系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为什么夜市这种生活习俗可以在宋朝得到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宋朝的经济状况与思想底蕴,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引入民俗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对更多的历史资料进行阅读,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反思,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悟能力,增强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水平。
本文基于民俗文化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番探究。民俗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付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使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背后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发展,使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层次得到丰富。
参考文献:
[1] 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占素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