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真
摘 要:在高中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这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展现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在传统文化学习环节,学生需要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开展学习。本文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传统文化 思考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58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影响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开展。为了全面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推行了全新的素质教育改革,引导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一、进行教材内容的挖掘和拓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高中教材内容是根据以往教材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取舍,由多名专家学者共同修订而形成的。教材结合了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对每一阶段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整体指导方向。教師要结合历史教材的学习内容,有方向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整合历史和文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全新的文化知识体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和延展,全面丰富历史的教学内容,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时,在讲到孔子的观点时,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特征,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展现历史知识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儒家思想的精髓和价值。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知识的呈现,将历史知识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进行课堂呈现,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例如在学习“古代四大发明”时,教师可以把“四大发明”的相关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全面展现,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人的智慧,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三、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想要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首先要理解传统文化的整体含义,明确传统文化的传播播价值,从而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从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教育。
1.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在高中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优先展现能体现中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输出和民族精神的培养。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于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知识点,也介绍了商鞅变法的强国思想,这些内容全面展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风貌。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全面培养。
2.健全的人格的教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大量人格教育内容,而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健全学生的人格。传统文化典籍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形成健全的人格,就要具有格物致知、诚实守信、修身齐家的品质。从当前的情况分析,很多学生并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素养,因此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根据教材主线,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整体展现;要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全面展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全面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传播。
参考文献:
[1] 宋羿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科教文汇》2019年第2期。
[2] 李金城《高中历史活动课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