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8-30 20:17王英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道德

王英民

摘 要:中国一直以来以礼仪之邦的形象为世界所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瑰宝,而当代小学生身上肩负者未来祖国建设与发展的重任。所以,只有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当代小学生才能从思想上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以优良的人文精神为基础,为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生 小学语文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3

一、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

和谐精神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应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谐精神也强调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通过和谐精神的有效培养,不断引导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社会本着接纳宽容的胸怀,培养小学生彼此尊重、包容差异的人文精神。拥有难能可贵的和谐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思想道德、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竞争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迪作用。

2.树立人文素养意识

我国一向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当代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更是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成为评判我国文化水平的道德標杆。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本意识,能够通过系统的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对人的生命存在、尊严、价值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其成长为新一代崇尚道德、重视礼仪、追求和谐的中国青年。

3.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自古以来,道德教育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多名人著作、良言警句,都是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道德文化底蕴,对当代小学生的自律与自省具有极大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帮助他们自身形成仁爱、诚信、宽容、尊重的道德规范。

二、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创新教学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熏陶

传统观念下的人文课程并没有获得很多社会关注,小学语文课堂讲授多以传统方式为主,结合PPT展示与案例分享,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所以,教师应逐渐创新教学观念,以此拓宽小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规范其道德原则。譬如,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信息化手段增加小学生获取传统知识的途径,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作品的理解。

2.优化课程设置,扩展学生文化视野

在教学内容上,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督促小学生时刻遵守中华传统行为规范,使之养成自身精神品格和人文修养;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3.丰富教学实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不能只是单向地通过课堂讲授获取知识。教学是一个双向性的过程,在通过课堂讲授、观看讲座、阅读经典等方式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当代小学生作为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体还应该积极投身于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使得传统文化精神真正得以落实以及传承发扬,从而健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行。

当前,中国正处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受到世界的关注与探讨。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文化,而当代年轻人则要承担起传承与发扬的重任。所以,教师作为传授传统文化精髓的人生导师,更应该把对小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视为己任,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讨》,《考试周刊》2021年第41期。

[2] 郭云霞《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小学生》2021年第5期。

[3] 庄少云《融合课程 传承文化——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道德
人文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