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25
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随手翻阅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插图,就连“口语交际”和“我爱阅读”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颜色鲜艳,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插图紧扣文章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用好插图,必然能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较弱,对抽象的语言文字还不感兴趣。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事物表面,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对图画色彩很敏感。所以,编者抓住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编写教材时插入了形形色色的插图,可谓是匠心独运。
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里。课文配有这样的插图,美丽的小池塘里有色彩艳丽的小鱼,黑色的小蝌蚪,绿绿的水草,大大的、碧绿的荷叶,可爱的小乌龟,粉红色的荷花,大眼睛青蛙,这些画面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美丽的图画,然后迫不及待地进入文字的阅读。
二、插图,帮助理解古诗意境
在部编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配有一幅精美的彩图,构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情景。由于古诗大多数语言是浓缩的精华,所以不容易被低年级学生理解。如果教师一字、一词、一句地生硬讲解,学生会感到抽象、枯燥、乏味。如果恰当地运用插图,就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看懂了图意也就理解了诗的意境。教师省力,学生乐学,何乐而不为呢?如古诗《村居》,笔者让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周围是什么环境?学生自然会仔细观察,回答:有燕子、鲜花、天空、柳条、风筝飞翔的姿态等,通过图画学生基本可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三、插圖,培养观察能力
课文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指导看图时,重点指导观察的顺序、主次。观察的顺序可以从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等。
如《秋天》,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地观察。先看天上的蓝天、白云、小燕子,再看地面上的稻田、池塘、小鱼,最后看近处的落叶和蚂蚁。教会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样叙述才有条理,避免了杂乱无章。
四、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力
课文中的插图都是静止不动的,要想让画面活灵活现,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大脑的丰富想象,让画面由无声变有声,由静变动。如《雷雨》一课,课文点缀了一幅雨帘密织的插图,描绘了雷雨中的景象。指导学生看图时,请学生回想夏日下雷雨时的情景,脑海中会出现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密密的雨点敲打着房屋、玻璃、树木的景象,世间一片朦胧,这样的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插图,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能够看图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是对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课文中的插图就是最好的素材。低年级是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教师要善于运用插图,抓住这一重要时期进行说话训练。如《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借此,笔者请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于是,学生就插图踊跃发言,出口成章,用词优美。有的说:“碧绿的柳条随风飘动,五彩的花儿争奇斗艳,弯弯的小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等。”这种有意识的说话训练,为中年级的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会说才能会写。
“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图文并茂的课文编写,大大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对文章理解的难度。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无视插图的存在,充分利用插图这一资源,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低年级学生从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刘萍,1967年生,女,汉族,山东枣庄人,职称: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任职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街道田庄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