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红
(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7200)
尿常规是临床三大常规检验的一项,检验结果可以反映出机体的代谢情况,不仅能诊断出早期肾病,也能诊断出部分全身病变[1]。其中,干化学法是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会促使试带上的颜色发生变化,且颜色深浅和浓度高低成正比。尿沉渣法是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发现出血、感染、炎症等情况。实际检验时,受到环境、试纸试剂、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2]。如何提高检验准确性,成为检验科医师的关注重点。文中选取150例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检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选取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50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12月。包括男性78例(52%)、女性72例(48%);年龄位于19-80岁,平均(46.3±7.8)岁;门诊患者83例、住院患者67例。
(1)纳入要求[3]:年龄18-80岁,临床资料完整;知晓本次研究,依从性较好。(2)排除的患者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存在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
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将其分为4份,采用A、B、C、D进行编号,其中A组样本进行干化学法检验,B组样本进行尿沉渣法检验,C组样本采用联合法检验,D组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检验方法如下:
1.3.1 干化学法
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型号GEB 600,由高尔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对150份A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要求:尿液量在10 mL以上,使用干燥洁净的容器盛放,且在2 h内完成检验。首先仪器自检,检测质控试带程序。然后将试带浸入到尿液样本中,时间维持2 s,取出试带,吸出多余的尿样。最后将试带放置在检测槽内,仪器自动检测,生成检验报告。
1.3.2 尿沉渣法
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型号Mejer1700,由深圳美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150份B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要求:尿液数量为6 mL,留取中段尿,采样时不要混入非尿成分如经血、白带、前列腺液等。使用高质量的尿沉渣塑料管,将尿液样本缓慢倒入其中,直接上机自动检测,准确记录检验数据。
1.3.3 联合法
对150份C组尿液样本,先后进行干化学法检验和尿沉渣法检验,方法同上。
1.3.4 显微镜检查
将150份D组尿液样本缓慢倒入离心管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1 600 r/min,时间为20 min。完成后倾斜管口,去除上层清液,保留下部沉渣0.2~0.5 mL,进行振荡混匀。将样本转移至载玻片上,按照规范要求做成标本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形态。要求:尿液量为5~10 mL,留取中段尿,采样时不要混入非尿成分,在2 h内完成检查。
(1)观察显微镜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①显微镜检查的阳性标准[4]:白细胞>5个/HP,红细胞>3个/HP。②干化学法检验的阳性标准:仪器的检验报告结果为阳性。③尿沉渣法检验的阳性标准[5]:白细胞、红细胞计数>25个/μL。④联合法检验的阳性标准: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的检验结果均为阳性。(2)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他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公式是[6]: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数×100%。
利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类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类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0例患者的尿常规镜检结果显示:白细胞阳性53例(35.3%)、阴性97例(64.7%);红细胞阳性46例(30.7%)、阴性104例(69.3%)。
分析数据可知,干化学法对白细胞、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联合法,差异显著(P<0.05);尿沉渣法和联合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n(%)
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干化学法的灵敏度为70%(70/99),特异性为94.5%(190/201),准确率为86.7%(260/300);尿沉渣法的灵敏度为84.8%(84/99),特异性为95.5%(192/201),准确率为92%(276/300);联合法的灵敏度为91.9%(91/99),特异性为97.0%(195/201),准确率为95.3%(286/300)。见表2、表3、表4。
表2 干化学法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表3 尿沉渣法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表4 联合法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尿常规是很多疾病诊断时的重要指标,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尿糖等[7]。正常情况下,尿液颜色呈淡黄色,透明度清澈,酸碱度为6.5;红细胞高倍视野下0-2个,白细胞高倍视野下0-5个;无颗粒管型,无或偶见透明管型;蛋白、尿糖、酮体、胆红素均为阴性,尿胆原定量在10mg/L以内。如果红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结石或肿瘤、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等;白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结核[8]。考虑到尿常规检验非常普遍,选择一种准确、高效、易操作的检验方法,成为医师的关注重点。
就目前而言,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是尿常规检验的常用方法。前者操作简单、检验时间短,一般在30s内即可完成相关检验,依据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水平,确定红细胞含量;依据中性粒细胞酯酶与试纸的染色变化,确定白细胞含量。后者检验方法比较传统,虽然操作复杂、检验效率低,但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尿常规检查提供辅助和补充。邹凤华[9]的研究称,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有:(1)采样,尿液热量不稳定,会增加假阳性;尿蛋白浓度高,会引起假阴性;标本中含有生殖系统分泌物,也可能引起假阳性。(2)试纸试剂,检验过程中,试纸试剂来自不同的产地、质量不同、敏感度不同,都会影响检验结果;(3)药物,多种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例如服用奎宁、磺胺嘧啶,会出现假阳性;使用大剂量青霉素,会出现假阴性。(4)饮食,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会影响尿糖、隐血、胆红素、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容易出现假阴性。
结合实践,显微镜检查作为金标准,准确性能达到96%-100%;干化学法的阳性检出率低于85%,尿沉渣法能检出95%以上的疾病[10]。以白细胞和红细胞为例,在尿液中的含量是固定的,当患者受到疾病影响,这两个指标均会异常。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各具优缺点,联合检验能综合两者的优势,弥补两者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准确性[11]。本论述以150例患者为对象,结果显示干化学法对白细胞、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联合法,尿沉渣法和联合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明显。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联合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验,和陈静[12]的研究相近。此外,尿常规检验时应注意:采集新鲜的尿液样本,一般选取中段尿;采样后在2 h内完成检验,否则尿液中的成分会改变;严格按照说明书和规范流程操作,做好室间质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保持平和心态,最大程度上消除影响因素。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能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