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发展的研究*

2021-08-30 08:20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广东省专家速度

高 翔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速度素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素质,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和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举足轻重。在竞技体育领域,学者们结合不同专项特征,对速度素质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学者仍注重对学生移动速度发展规律的探究,我国最新研究指出男生50m跑成绩最大增长年龄为14岁,其次是15岁;女生50m跑成绩最大增长年龄为7岁和8岁[9]。可见,前期速度素质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需要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研究在探讨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的发展规律时,多选用50m跑作为评价指标,遗憾的是,并未对此展开详实的解释说明;二是对速度素质概念的鱼龙混珠,50m跑更多反映的是移动速度,而速度素质还包含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前期研究中仅选用50m跑的成绩来挖掘速度素质的规律,这将使得研究成果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

众所周知,移动速度是速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研究结合前期成果,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客观性为目标,确立移动速度的评价指标,对其发展特征进行深入探讨了解新时代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的发展规律,完善移动速度理论。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移动速度,为了更好进行研究,选取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具体抽取细则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实施方案[10]。按照 1 岁为一个年龄组划分,7~18岁划分为12个年龄组,共抽取的样本数为51840例,有效样本量为51040例,有效率为87.9%。受试者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样本基本信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整理有关移动速度的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的文献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深入了解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发展问题,访谈了15位专家,以此作为对文献资料的补充。专家构成为高校教师11人,其中教授8人,占72.7%;副教授3人,占27.3%。中小学教师4人,2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多年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且非常关注中小学生速度素质的发展。

1.2.3 实验测试法

具体测试方法严格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实施方案中对各项目测试的要求执行[2]。

(一)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主要为某公司体质测试专业测试人员和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

(二)测验器材

秒表、有色胶带、50m以上量尺(卷尺、皮尺等)、标志杆

(三)测验方法

1.先做好50m的直线跑道,在0m及50m处用胶带贴在地上作记号,作为起点和终点;

2.起点由测试员组织测试秩序,并担任发令员;终点派1名计时员和1名记录员;

3.受测者采用蹲踞式起跑姿势,手脚不能接触起跑线。当听到起跑口令后,快速跑向终点。在测试过程中,若发生碰撞或跌倒的情况,则该受试者重测一次。

(四)测试结果

每位受试者除重测外,以测验一次成绩为准,测验结束后做好记录,以“秒”为单位。

(五)注意事项

在进行测验前,应叮嘱受试者必须跑至标志杆处方可停下,以避免受试者提早减慢速度,影响测验成绩。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对受试者移动速度代表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对同一年龄不同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分析与讨论

2.1 移动速度指标的筛选

2.1.1 初步确立代表移动速度的指标

对速度及移动速度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前期的专家访谈,就如何选取能够反映移动速度的评价指标获得了重要信息。将信息进行整理后,在移动速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初步确立了反映移动速度的指标,具体为30m跑、50m跑、60m跑和100m跑。

2.1.2 第一轮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于2016年初开始进行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发放采用了当面发放与邮寄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具备当面发放问卷条件的专家,通过邮寄或电子信箱的方式进行问卷发送,第一轮共发放问卷8份,至2016年6月初共回收8份,全部为有效填写问卷,回收率为100%。选取代表移动速度的指标第一轮专家调查采用的是开放与封闭相结合形式的问卷。因为封闭式问卷具有相对较高的信度和回收率,同时还便于统计分析。另外,通过对专家进行开放式提问,便于专家补充一些个人的见解并同时进行解释和说明。

初步确立反映移动速度指标有4个,分别是30m跑、50m跑、60m跑和100m跑。专家调查结果显示对30m跑和100m跑提出质疑,50m跑和60m跑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为:列举出的4个指标均能反映移动速度,但通过综合考虑,有专家认为,30m跑距离太短,且不便于测量,某些学校的田径场并未对30m进行标示,测量人员测试前的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另外,测定移动速度通常用短距离跑,距离不要过长,可用30~60m的距离。虽然100m跑也是中考、高考及各类运动会必不可少的项目,但由于距离过长,需要一定的耐力素质做基础,专家不建议选用100m跑反映移动速度。专家认为50m和60m的社会认可度较高,60m跑是最初学生体质测试的重要速度指标,而50m跑是当前学生体质测试的重要速度指标。专家最终选择50m跑作为代表移动速度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人体在运动时能量供应角度考虑,短跑一般是磷酸原系统供能,由ATP直接分解供能,而磷酸原系统是一种极量运动的能源,其维持运动的时间仅仅6~8s,故选择50m跑是较为合适的。二是,本研究考虑到指标的精简,测试工作的简单化,目前国际采用50m跑作为评定移动速度的指标,故建议选用50米跑作为移动速度的代表性指标。

表2 指标调查结果统计

2.1.3 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经过第一轮专家调查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指标调整、删除的工作,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并对第二轮专家调査结果进行了数理统计,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最终确定了指标,确定指标的具体依据:一是选取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0.25;二是所选取指标的平均得分在3.5分以上(即达到总分的70%)[3]。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是指各个指标的标准差与其平均值之比,变异系数值越小,说明专家们对于该指标评价结果的分散程度越小。一般认为,变异系数大于或等于0.25时,则该指标的专家协调程度还不够[4]。

在第二轮专家调查中,平均得分为4.5,明显大于3.5;经过计算,变异系数(0.12)明显小于0.25,因此可以认为50m跑作为代表移动速度的指标是可行的。

2.2 7-18岁儿童青少年50m跑成绩分析

2.2.1 50m跑成绩的稳定性检验

通常,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对所考察总体样本的稳定性进行检验,而通过变异系数是检验样本稳定性的重要方法。故本文采用变异系数对广东省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50m跑成绩变异程度进行检验,变异系数值越小,表明儿童青少年50m跑成绩分散程度越小。一般认为,变异系数大于或等于0.25,则该年龄的50m跑成绩较为分散。广东省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的平均值、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如下表所示(表3)。经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7~18岁儿童青少年50m跑成绩的变异系数的P值为0.152,大于0.05,则说明男、女生成绩的变异系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无论男女,其变异系数均小于0.25,且浮动于0.09~0.12之间,说明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的50m跑成绩呈正态分布的特点;其二,男、女儿童青少年年龄在7~10岁,13~14岁时的变异系数相同,平均值与标准差不相同的情况下,其变异系数相同,说明在这两个时期内50m跑成绩的变化幅度较为接近;最后,男儿童青少年年龄在11~12岁、18岁时的变异系数略小于女儿童青少年,而15~17岁时则反之。由上可知,本研究中采集的数据稳定性较高,即数据的分散程度较小,数据支撑严谨。

表3 不同性别各年龄段50m跑成绩的变异系数的统计

2.2.2 50m跑平均成绩分析

从理论上讲,用平均成绩作为标准观测值比较理想,因为它是在多次测验的基础上,经累积求商而得到的。本文7~18岁男、女生50m跑的平均成绩,不仅描述了受试者成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相对减少了非随机性的可能性。通过对7~18岁儿童青少年50m跑平均成绩的研究,可以了解广东省7~18岁男、女生移动速度长期稳定的发展水平。

图1表示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50m跑平均成绩变化情况,在全年龄段内,50m跑平均成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经独立样本T检验,7~18岁男、女儿童青少年50m跑平均成绩的P值为0.073,大于0.05,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毋庸置疑的是,男儿童青少年50m跑平均成绩好于女儿童青少年。7~12岁男女性保持平行增长,这一增长趋同的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同质化”现象。7~12岁这一阶段虽属平行增长,但仍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图1非常直观的显示,7~10岁,男女都处于快速增长期;10~12岁男女50m跑成绩均有起伏,故将其命名为起伏期。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12~15岁,男性50m跑成绩仍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曲线存在一定的坡度,且明显大于女性,属于二次快速增长期;而女性在这一年龄段内已基本进入稳定增长期。15~18岁时,男生50m跑成绩增长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增长期。女生在12岁以后,50m跑成绩的增长则较为稳定,甚至在17岁时成绩出现下降,但总体趋于平缓,故命名稳定增长期。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儿童青少年受到生理机能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其50m跑成绩明显落后于男生,且男、女生50m跑成绩的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性。图中两条虚线为线性趋势线,可以看出,女生50m跑平均成绩波动幅度较大于男生,男生50m跑成绩更趋向于线性发展,与虚线重合的年龄较多。

图1 男、女儿童青少年50m跑平均成绩分析

2.2.3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是分析经济现象的重要指标,发展速度是数列中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程度。它把对比的两个时期发展水平数值抽象化,反映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根据对比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两种。环比发展速度指各期水平和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的逐期发展变化程度,计算公式为:X=An/An-1 。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和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化速度[5],计算公式为:Y=An/A0

为了解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的发展情况,具体发展情况如表4:

表4 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发展速度

本研究中50m跑成绩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所不同的是测试值越小越好,即认为发展速度大于100%时,50m跑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当发展速度小于100%时,说明50m跑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从表中可以看出,仅有女儿童青少年在17岁时,发展速度(100.4%)大于100%,说明该年龄50m跑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环比发展速度,我们发现男、女儿童青少年在7~10岁50m跑成绩发展较快,但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一结果与前文所述不谋而合。

由于增长量有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之分,增长速度因所采用基期不同,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本研究中儿童青少年的50m跑成绩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动而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更加客观、量化地评价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的发展规律,故采用定基和环比增长速度对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50m跑平均成绩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定基增长速度是累计增减量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总的增减程度。环比发展速度为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增长程度[10]。测算出了不同性别各年龄平均成绩的定基、环比增长速度;并分别制作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每个年龄50m跑的平均成绩)定基、环比增长表(表4)。计算公式为;Fd=(Y-X)/Y*100%、Fh=(Z-W)/Z*100%。

其中:Fd:平均成绩定基增长百分系数;Fh:平均成绩环比增长百分系数;Y:7岁的平均成绩;X:递进岁的平均成绩;Z:前一岁的平均成绩;W:当岁的平均成绩。

广东省7~18岁男、女儿童青少年50m跑整体成绩水平年平均定基增长速度分别为:0.22、0.17,平均环比增长速度为:0.04、0.02。通过环比我们可以了解到男、女儿童青少年的增长率,由表5可知,一方面,男生分别在11岁(6.0)、13岁(6.3)出现移动速度发展的生长高峰,而女生则在8岁时(5.7)就出现了生长高峰,女生移动速度的发育比男生早两年,这一结果再次证明女生发育早于男生;另一方面,男生的生长高峰多于女生,女生在7~12岁快速增长后,移动速度的发展处于相对稳定增长状态,男生同样在7~12岁时快速增长,但在13~15时仍有缓慢增长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男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各方面明显增强,尤其是力量素质的发展对移动速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总的来说,男、女儿童青少年50m跑成绩的发展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仅有女生在17岁时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年龄阶段均为正增长。

表5 广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增长速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结合文献资料和两轮专家调查,将50m跑作为反映学生移动速度的指标,科学且合理;

3.1.2 根据成绩变化情况,将7~18岁男女儿童青少年划分为如下阶段:7~10岁男女:快速增长期;10~12岁男女:起伏期;12~15岁男性:二次快速增长期;15~18岁男生:稳定增长期。女生12岁以后:稳定增长期。

3.1.3 通过对50m跑成绩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研究,其结果与以50m跑平均成绩为依据的阶段划分基本符合。

3.2 建议

3.2.1 采用定量的指标来反映定性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需注意定量与定性的综合研究;

3.2.2 结合移动速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抓住儿童青少年移动速度发展的敏感期,抓住有利时机,科学训练;

3.2.3 当前移动速度发展阶段的探究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与更新,这一研究为其它素质探讨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广东省专家速度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行驶速度
致谢审稿专家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速度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图侃天下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秒速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