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李诺
(1.天津美术学院 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天津 300402;2.沧州交通学院 艺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199)
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大国崛起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也备受世界瞩目。传统手工纸,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内涵,当代艺术的实验性与创新性也很好地激活了传统手工纸多种形式的创新运用。
青年女性艺术家付小桐,将传统手工纸用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创作了很多富有新意的作品。她用钢针在宣纸上密密麻麻地扎孔,由于钢针扎孔的方向和角度不同,每个孔的朝向也产生了变化,在光线的作用下,纸面上就出现了丰富的内容和层次,她将手工纸在平面二维上创造出了弱三维空间。“付小桐在宣纸上扎孔,日积月累,直到难以计数的孔洞形成山脉或惊涛骇浪的图像。作品因其纯粹性、诗性与美感令人过目难忘。在前波画廊北京的最新个展上,她的纸上作品有了新的延伸。她尝试探索了不同的主题,从乳房、细胞组织、人的头盖骨到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都由成千上万个针孔组成,扎针技法更趋精湛,题材也更多元”①。她以这种方式在宣纸上创作的作品名称也是很有意思的:《20,188孔》《107,640孔》《148,406孔》《85,387孔》《213,570孔》(图1)等等。据她所说基本上1秒钟能扎2.5个孔,以这样的方式来计算时间,计算每一件作品上扎孔的数量。她把时间化作视觉,把宣纸一针针的扎孔变成了形象。普通的传统手工宣纸比较薄,为了更好地支撑大幅作品中密集的空洞,她专门去到手工造纸的工厂定制相当于一般纸张5~6倍厚度的手工纸,这些结实的手工纸也让它的作品形态变得更加长久。如同她在采访中所说:“我总想把一件东西变得轻盈,透明,就像灵魂可以飞起来一样。”付小桐用疯狂的密集劳作式的孔洞,让宣纸材料的美学气质更加彰显。她用这样一种非常质朴的如同绣花一样的方式开辟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也为传统手工纸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运用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图1 付小桐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手工纸有着很强的文化内涵,材料自身还有着很好的韧劲和可塑性。朱金石早在1988年创作的《方阵计划》,一立方体宣纸在北京,就很富有观念性地开始使用宣纸现成品来做装置。之后旅居德国,1994年回国后又开始使用与传统中国文化有关或与他们儿时记忆相关的材料进行创作。他在北京西边作为画廊和工作室使用的小公寓里,用一大堆被搓揉的宣纸将客厅填满,用宣纸这种特殊的材料来探讨空间关系。在这之后数年中继续用它来做装置。1997年他在温哥华美术馆用50000张揉过的宣纸搭建出18米高、3米圆的装置作品《宣纸道》,穿越楼道四层空间,悬置于大厅正中。2018年在北京的唐人画廊朱金石再次用大量宣纸呈现了两件巨大的装置作品《时间的船》《拒绝河流》,这两件作品形态接近对称呈现,其中《时间的船》(图2)使用14000张宣纸,1800颗细竹,2000根七米棉线制作。呈现出浮动状态,光斑与纸张的褶皱形成波光,现场空间中还有宣纸淡淡的芳香。“宣纸作为古老材料的记忆被重新唤起,观者甚至能体会出一丝禅宗的意味,材料本身的沧桑与脆弱、坚固与柔软的美学特征在艺术家巧妙的观念中同时被感知”②。
图2 朱金石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元,展览空间和场地也变得高大,绘画作品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传统手工纸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也不断创新来适应艺术家的需求,出现了很多巨幅尺寸的手工纸。出生于1980年的孙逊,是一位艺术语言很丰富的艺术家,作品形式包括版画、动画、绘画、装置等。绘画作品中尤其喜好也擅长使用巨幅手工纸来创作,例如:2015年《高丽的清晨 》高2.25米、宽7.2米,2017年《白光洗梦 》高2.2米、宽7.2米,2017年《鲸帮共和国 》高2.2米、宽30米,2018年在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中《看不见的魔法 》高3.6米、宽40米③,2021年与温哥华美术馆中展出的《神话与反骨》高2.4米、宽31米。孙逊的这些巨幅手工纸作品都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制作而成,多数都是使用构树皮,以浇灌的的方式制造,以这种方式制造出的纸张理论上可以无限长,浇灌制造出来的纸张不同于传统的抄纸,出来的质地不那么均匀,纤维质感更强。《看不见的魔法》在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时采用悬挂的方式,将巨幅的纸面蜿蜒悬挂在展厅中,效果震撼,孙逊正是很好地利用了树皮纸的韧性,以他富有表现力的绘画方式让画面变得很有张力。他的作品近些年在世界很多国家展出,也有很多作品被世界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这也将中国传统手工纸以一种全新的视觉面貌和特有的美学气质呈现给世界人民。
在传统的手工造纸工业当中,有一项非常小众的技术工艺叫洗花造纸,也称落水纸。顾名思义就是在造纸过程当中用水冲洗出花纹或特殊图案的造纸工艺技术。一般在正常抄纸出水之后,需要扣上特制的模板,然后用水来冲洗,被模板遮挡住的地方不会被水冲掉,其余部分根据不同时间的冲洗出现不同的效果,被挡住的地方就形成与模板非常接近的图形。这种工艺在传统中被用来制作不同的花纹纸或壁纸,至今在日本还有一些作坊专门制作这样特殊花纹的壁纸。作为一般商品成本高市场小在中国已少有见到。随着当代艺术的兴起,这些可以制作特殊肌理效果的技术工艺又被艺术家们重新研究和使用。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余建荣对传统手工造纸技术非常着迷,研究多年之后,创作了几个系列很有意思的作品,《愿者上钩》《羽》(图3)、《废墟》这些作品都是使用洗花技术制作而成。《羽》系列中,他制作了各种羽毛形态的模板,纤维中也夹杂着不同层次的长短纤维,最后用水冲洗出来的形态和羽毛非常相似,造纸纤维通过这一项技术,在他的作品中变得非常具有美感和诗意。《愿者上钩》使用了具有典型传统纹样形态的鱼形模板,制作了一群白色的鱼,再用精细的钢架支撑着在深色的展厅当中,这一群白色的鱼显得格外的醒目,纤维材料的美感也因这项造纸工艺而变得纯粹。
图3 余建荣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近些年也使用这项工艺创作了不少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纤维艺术作品《都市》(图4)系列,作品中把现代建筑中的重复性构成语言转化成横平竖直的线条和大小不一的方格。制作模板用水冲洗之后,每个大小方格中不同层次地保留着纤维质感,在理性的结构语言中,又增加了很多感性的随机的纤维变化。纯白的纤维纸张最后被托裱在亚克力盒上,里面安装了感应灯,在灯光亮起时纤维质感更加丰富,灯光的反差让材料的美感得以更好地彰显。这一系列作品2019年在笔者新加坡个展《临时关系》中也展出了几件,包括一组较大的装置作品《双塔》,由8张宽0.6米、高2.4米的特殊纸张组合悬挂而成,在观众走动时还能漂浮摆动。作品灵感来源于美国的双子塔瞬间坍塌,以这样铁呈现方式来纪念与反思。当地的收藏家与观众对这些既有创意又很有东方美感的作品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通过这些作品把这项传统的造纸工艺让更多的国外人欣赏到。
图4 彭勇作品(作品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中央美院版画系教授唐承华教授也很喜欢使用传统手工纸来进行创作。2011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一个名为“唐丝”的个人作品展览,其中主要的一些绘画作品都使用了蚕丝做的手工纸。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专门去到四川夹江手工作坊制造了一批完全用蚕丝做的纸。效果非常特殊,他们把蚕丝散开后剪成较长的纤维,浸于水中,采用抄纸的方式捞出一张张很厚的纸。虽然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工艺,但是很厚的蚕丝纤维,让纸张有着丰富的肌理效果。他在绘画过程中又一直使用钢刷来回剐蹭,让表面变得更加的纤维化,形成了更加丰富的画面效果。剐蹭下来的纤维携带着画面的不同颜色让每把钢刷都变得很漂亮,他把所有使用过的钢刷根据颜色再重新排列成很有形式感和色彩关系的装置作品。唐承华把蚕丝纸张富有创意地用出了新高度。
传统手工纸可以根据艺术家的不同需求来制造各种纤维材料的作品,在多个国际纤维艺术大展中都会出现不同形式的纸纤维艺术作品。以“从洛桑到北京”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为例,德国艺术家特劳德尔·斯塔尔·皮珀康思特的作品《脆弱的世界》就是采用纸桑树的树皮创作的纸纤维艺术作品。韩国的艺术家金绣辰的作品《纸·衲》采用了手工纸和古籍相结合,9米长,2米宽,呈现出非常壮观的视觉效果,这件作品获得了该届双年展的铜奖。传统手工纸因为它的独特材料美感也让艺术家们不断地去实验创新的运用。
世界著名的艺术史学家、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巫鸿2020年策划的展览《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展出,其中就有朱金石用传统手工纸制作的大型装置作品。巫鸿长篇论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材质艺术”概念》概述了“材质艺术”是“利用材料的特殊性质传递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和美学观念”④。的确,传统手工纸作为具有很强的文化气质和美学特征的艺术材质,被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们从维度、观念、尺寸、工艺、纤维等方面所进行的不同形式的创新运用而变得更加有生命力。
注释:
①安邸AD.密集“孔聚”!她用上百万的孔扎出艺术品[DB/OL].(2017-09-05)https://www.sohu.com/a/169688062_481925.
② YT新媒体.大艺术家/朱金石,绘画与装置的对决[DB/OL].(2018-03-15)https://www.sohu.com/a/225646144_450640.
③香格纳画廊.艺术家/孙逊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个展[DB/OL].(2018-07-07 )https://www.sohu.com/a/239845423_698256.
④ 巫鸿,陆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材质艺术”概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