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结仪
【摘要】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孩子全身心健康地成长。“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本文旨在探索运用医教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心理治疗技术培养幼儿良好的护眼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教结合;心理治疗技术;护眼习惯
随着“宅家”现象不断涌现和电子产品代替“保姆”,幼儿视力不良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进行有效的视力不良干预势在必行,养成良好的护眼习惯是简易可行又确保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视力是评估幼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学龄前儿童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此期内发生的视力问题均会影响儿童视力的正常发育,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在关键期里,只要不是器质性导致的视力异常,视力的形成具有可逆性,不良的用眼习惯可损害视力,进行有效的干预能提高視力水平。
一、背景资料
体检发现中大班的137个孩子中,检查出42名幼儿是屈光不正,大班占26人,其中3人是弱视;中班占16人,有2人是弱视,视力不良率30.66%。因近视低龄化趋势飙升,教育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对视力异常儿童进行及早干预,日常用眼习惯的良好与否对视力发育起重要作用。习惯培养需要从小潜移默化,幼儿期是建立良好的行为与习惯的第一个关健期。我在健教活动中运用科学的医教结合原则,以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使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二、实施对象和方法
(一)实施对象:大班幼儿
(二)实施方法
1.角色扮演技术:源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念。包含有两个方面:
一是模仿,
二是角色扮演。
模仿技术通过示范和模仿,不仅能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还能够获得或增加良好的行为。角色扮演即实际去扮演自己所希望发生的行为,经过实际的扮演与练习而形成新的行为。
2.行为塑造技术:通过一系列的选择性奖励和消退程序,选择患者原行为贮备库中一个已经存在的反应变量,并对它朝向期望方向的变化给予强化,从而帮助建立起新的行为反应。
3.正强化技术:运用具有奖赏效用的强化物对患者需要出现的行为给予奖赏,以增加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治疗方法。
4.精神支持心理治疗技术:运用语言对人进行安慰、疏导、解释、劝说、顾问、指导、鼓励、以帮助人渡过心理危机,克服消极情绪,调整认知,减轻心身压力的一种非特异性心理治疗技术。
三、操作与实施
(一)角色游戏渗透,确立行为目标
开展保护视力活动,运用心理治疗方法让幼儿掌握保护眼睛的知识。以绘本《眼镜公主》展开角色游戏活动,让孩子扮演公主,我扮演医生,配班老师扮演国王,以绘本背景为铺垫,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坏习惯会伤害眼睛,好习惯会让眼睛恢复健康”的心理暗示,让其在扮演公主时充分感受到眼睛瞎了带来的危害,对公主的遭遇产生共情,激发幼儿产生“我要保护眼睛”的强烈意愿,建立起爱护眼睛的明确行为目标。
(二)介入行为塑造技术,形成护眼习惯
我示范眼保健操,详细讲解要领,让孩子每天在教学活动各环节轮换中进行巩固练习。运用选择性奖励和消退技术,鼓励其自觉、自律,每天能认真做眼保健操的就奖励一颗星星,如有揉眼睛等不良行为时就扣除一颗星星;在课室布置记录表,让孩子相互分享、鼓励,使内化行为转为外化特征,巩固孩子对自我行为约束。
对视力异常的孩子用正强化技术促进其护眼行为的建立。制作《我是护眼小卫士》小册子,让孩子完成后盖印章,坚持一周就奖1张贴纸,集满了3个贴纸兑换一份奖品,用契约法鼓励其建立良好的用眼行为。当其出现3天没有做到时,我运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中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纳技术与孩子谈话,了解原因,引导其继续执行任务,使其懂得完成任务对身体的好处,给予正面的鼓励。
(三)家园互动,固化护眼行为
大一班骏骏左眼弱视,每天戴眼镜并遮盖右眼来治疗。前两周,他拿到了2张贴纸和10颗星星。到了第三周,他闹情绪了,连续2天没盖印章。活动时,我悄悄地关注他,借此了解到原因:他听到父母担心他弱视很难治好的谈话,自我暗示后有情绪。面对孩子的不安与无助,我运用精神支持心理治疗法来安慰和鼓励他,加大正强化的力量让他坚持完成任务,还给他额外的奖励。家长方面,我运用影响性技术向其解释近视的成因、视力不良预防等知识,指导其要对骏骏的治疗有信心,为他建立档案,制作《护眼宝典》手册开展家园互动,让双方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运用医、教、家三维一体的结合模式使他的护眼行为固化下来。
四、效果评价
(一)固化习惯体现行为目标
在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干预下,孩子学会在户外锻炼时能在休息时间进行有意远望;教学活动结束后播放眼保健操的音乐,他们都很积极地做操,甚至其他老师来代课,他们也会到了指定的时间就提出做操的请求,在家里也能坚持做操。他们在活动实施中感受到身心愉悦,达到知、情、意相统一,形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行为内化为习惯,目标达成。
(二)问卷量化体现习惯效果
设计《儿童眼保健知识及行为调查表》,对家长进行幼儿护眼习惯的反馈跟踪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达到100%,眼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7.14%,护眼习惯形成率100%;经医教结合,护眼习惯已经得到有效强化,并内化成孩子的生活习惯。
(三)实施成效
学期末,我对大班70名幼儿用标准对数视力箱进行了常规视力检查,2名弱视幼儿矫正视力达到了4.9,弱视已经得到矫治了,另外的1名弱视幼儿矫正视力由4.4提升到4.6;屈光不正由26名减少到10名,视力不良率大大的下降了61.54%。
五、反思
以主题形式开展幼儿健教活动,细致深入地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是帮助其树立健康意识,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与建立健康行为和习惯的有效方法。儿童的习惯养成需要意识支持,于其而言,意识的表现于行为,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治疗的多种技术来建立和促进良好行为发生、发展、固化使得其习得良好习惯。幼儿机体和心理的发育还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采取医教紧密结合,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在教育、家庭方面入手,实施分级干预,改变幼儿的自身用眼行为和习惯着手,完善屈光不正及弱视儿童个体化干预、治疗。此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视力健康发育,还有效降低其视力不良发病率,对干预儿童近视低龄化趋势具有宏观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胡佩诚,郭丽,李英,赵旭东.心理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邱鸿钟.临床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