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
(贵阳市乌当区环境监测站 贵州贵阳 550018)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以及对水资源保护的不足,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城市河流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1]。通过对河流全水域水质进行连续监测,全面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污染物来源及其对河流水体水质造成的影响[2]。调查发现导致城镇内河地表水水质受到污染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城镇内河地表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1)断面设置。主要考虑河流的支流及入河沟渠的分布情况及对河流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大小,主要选取河流上游,入境乌当区-未来方舟断面(断面1)、新庄污水处理厂一期排口下200 m 处(乌当主城区松溪河入河口下游)(断面2)、贵阳市主城区溢流口后500 m 处(断面3)、下坝越丰水电站大坝(断面4)4 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的选择均考虑到支流或者沟渠进入地表水河流水体混合充分,使监测点采集水样具有代表性。
(2)监测内容。根据河流水质及沿线污染因素的实际情况,拟定以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3 个主要污染指标作为监测重点,同时将pH 与溶解氧纳入监测,作为参考指标。
(3)采用的方法标准。地表水水质类别限值见表1[3]。
表1 地表水水质类别限值
从总体监测结果来看,去除采样期间大雨天气异常数据,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按超标倍数排序)。以历次监测获得的4 个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断定的水质自断面3 开始恶化,首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由于不同指标的浓度限值有数量级差异,全部监测项目取得的数据结果并不直观。因此采取用超标倍数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计算方法为:
超标倍数=监测结果浓度值/Ⅳ类水体浓度限值
当超标倍数大于1 时,则相应指标浓度超标。根据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断面1: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水体要求,3 次监测结果达到Ⅲ类水体限值,2 次为Ⅳ类水体限值;
断面2:水质均达到Ⅳ类水体标准,2 次监测结果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1 次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
断面3:2 次氨氮指标超标,水体为劣V 类;1 次总磷超标,水体为Ⅴ类;2020 年7 月20 日与8 月2 日水体达到Ⅳ类标准;
断面4:5 次监测均未达到Ⅳ类水水体标准,2 次为氨氮超标,水体为劣V 类;1 次为化学需氧量超标,水体为Ⅴ类;1 次氨氮超标,水体为Ⅴ类;1 次氨氮与总磷均超标,水体为Ⅴ类。
该河流一级支流松溪河、南门河,已列入地表水日常监测内容。南门河水质优良,监测数据长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限值以下;松溪河经过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及后期治理,水体水质基本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限值以下。
根据此次连续监测获得的数据来进行分析,该河流水质在断面2 之前,都能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指标的要求,从断面3 开始,污染物指标浓度值呈升高趋势。
监测人员在采样的同时,对各断面的环境情况也展开调查,断面1、断面2 情况正常,水质外观清澈。而在断面3,发现市政污水管有溢流现象,在河面形成明显的污染现象,从而导致断面3 与断面4 水质明显浑浊。
综合监测数据与现场调查,可以初步推断,导致污染物浓度升高的污染源为来自城区截污管网溢流箱溢流出的污水。从4 个监测断面连续进行监测取得的数据来看,断面4 的水质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究其原因,可以推断为,水库蓄水影响了该河流河道的流通情况,水体更新受到影响,在上游存在不定期排污的情况下,污染物的增加,超出自然情况下库区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污染物富集,水体质量进一步恶化。
主城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较少,且排污管网不完善,存在沿线工程施工不规范造成管网阻塞、雨污管网混接等情况。部分排污口未实现全部截污,导致部分工业企业废水、生活污水仍未进入污水处理厂,依然直接排入支流以及主干河流中。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导致农村生活污染日趋严重。农村生活、生产废水污染治理设施相对滞后,一般通过自然沟渠直排入河流水体,进一步造成河流污染。
水库的建设、水电设施及运转过程给生态带来压力:一是改变自然水文过程,不同程度地切割生境,隔断河流廊道系统的空间连通性;二是对河流廊道在时间尺度上的自然动态造成严重干扰。两方面的胁迫影响都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能造成河流断流、水体污染等,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在上游存在不定期排污的情况下,污染物的增加,超出自然情况下库区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污染物富集,水体质量进一步恶化。对其他临近水电站的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生态破坏。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全域水治理。制定相关水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涉水执法监督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污水收集和处理。围绕河流重点污染分支加大治理力度,可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等方式减少城市污水。增加主城区及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和主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同时开展河流主干流及支流沿岸村寨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排放水质达标,全面推升河流全段水质。
建议开展水电站功能转换研究,对现行的单一发电功能进行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论证其对生态环境保护、河流水质改善的作用及重要性,分析其由发电功能转换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可行性,并提出分期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考虑功能转换后的经济损失,由政府统筹考虑电站损失和水质改善对发展效益的拉动效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水电站持续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在目前水污染治理中,无论是在污水排放、工业污染还是农业水源等方面的研究,都存在不容乐观的水环境现状,尤其是河流污染[5]。随着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逐渐发展,水污染在治理的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政府和民众长期重视湖泊水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也应该为其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水污染治理科学合理开展,取得实际效果。